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金钱鼠尾辫

作品:《山水行记

    皇太极的后金军在广渠门外被袁崇焕打败后,全军南撤,撤到了南海子休整,一边放牧,一边准备再战。


    南海子,就是现在北京丰台南苑。


    袁崇焕虽然胜了,但可不像皇太极那样,可以逍遥自在,烧杀抢掠。由于王二麻子不让他的人马进入城内休息,所以只能在城外扎营。


    北京城门紧闭,无人送粮。


    十一月底的北京,天气阴沉干冷,西北风一起,裹挟着沙土,刮在人的脸上,如刀似剑。


    袁崇焕的部队,粮食、草料都不够了。


    大帐内,祖大寿进言:“大帅,要不要我带人去城中,借些粮草?再这么下去,恐怕将士们撑不住了!”


    袁崇焕拧眉闭目,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


    “老爷,祖将军跟您说话呢!”站在一旁的佘义士提醒道,“将士们的粮草不够了!”


    “我不聋。”


    袁崇焕身披着王二麻子给的貂裘大衣,缓缓地睁开眼睛,他的身后,是崇祯帝赐给他的尚方宝剑,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剑架之上。


    这个剑架,桃花芯木打造,剑托子上刻有云雷纹,在摆放剑头的位置,还雕了一颗虎头。


    剑架,严格来讲,称为兰锜。兰锜,是古代用于放置兵器的架子,通常由木头制成。张衡的《西京赋》中有记载:“木衣绨锦,土被朱紫。武库禁兵,设在兰锜。”李善的《文选》中也写道:“锜,架也。武库,天子主兵器之官也。”


    “大帅,广渠门一战,我们虽然胜了,可是皇上却……”


    “别说了!”袁崇焕站起身来,朝北一拱手,说道:“此时正是两军交战之际,皇上也有他的打算。万一我们入城,混进了皇太极的细作,可如何是好?”


    “老爷,东虏的细作最容易识别了。”佘义士提醒道,“那金钱鼠尾辫,谁人不识?”


    袁崇焕回头瞪了佘义士一眼,佘义士低下了头,不再言声。


    这里插一下,此时节女真人的辫子并不像我们常看的清宫戏那样。清宫戏中的辫子,则是清朝后期的样式,叫牛尾辫。


    金钱鼠尾辫的特点是,头上大部分的头发被剃掉,仅留下一小指粗的头发,并拧成细绳状,大小差不多只比圆型铜钱大一点,形状就像是老鼠的尾巴,故名金钱鼠尾辫。


    到了清朝中期,头顶的毛发面积开始变大,蓄发面积增加到了四五个铜钱大小,辫子也逐渐变粗,被称为猪尾巴辫。


    清朝中后期,发式进一步演变,头顶四周只剃去寸许,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一条粗大的辫子垂在脑后,是为牛尾辫。


    发式的变迁,也映射出了满汉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妥协。


    袁崇焕冲着帐内的众将士说道:“大家此刻的心情,我都理解,但我们更应该把皇上放在心上。不是粮草不足了吗?那我们更要和东虏力战!我们打退了东虏,就可以集体进城了!”


    这次袁崇焕没有向北拱手,恐怕是,此时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现在说的话。


    然而,食君之禄,就要做忠君之事。


    真不知道袁崇焕此话一出,下面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不过,猜也能猜到,肯定好不到哪去。


    我遇到过一个企业,总共员工有好几千人,而真正给上社保的人,只有一百多人,不到全体人数的十分之一,且都是总监以上级别。


    动不动,部门总监就大义凛然地要求员工拿出职业精神,加班、加班、加班。想必,现在袁崇焕底下将士的心情,应该和我说的那个企业员工的心情,如出一辙。


    这里用法国人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的儿童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里的经典名言回复一下:“下蛋,下蛋,总是下蛋!生活中肯定有比下蛋更好玩的事情!”


    “报——”此刻一名军卒跑进大帐,跪在地上,“启禀大帅,有一逃兵跑到了野外,擅自抢了老百姓家中的大饼,被抓了回来。请问,该如何处置?”


    袁崇焕脸色一沉,说道:“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