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另有隐情

作品:《嫡女风华

    秦望溪仔细打量着地形,此处山路陡峭,易守难攻,确实是个好地方。


    她微微点头:"这支队伍,要精不要多。"


    柳庭轩疑惑:"郡主的意思是..."


    "西陲有冯良珠在军中挑选精锐。"秦望溪转头看向柳庭轩,"你没有这个条件,就要另辟蹊径。"


    "多谢郡主信任。"柳庭轩深深作揖。简单安排了近期要做的事后,秦望溪几人向回云京的队伍追去。


    回到云京城,董氏第一时间告知秦望溪,北狄公主郑文馨明日就要入太子府。


    秦望溪坐在庭院中的石凳上,夏杏端来一盏清茶。


    "恩师和太子都替你说话了。"董氏坐在窗边软榻上,眼中闪过一丝担忧,"那些国子监的生员现在不敢再拿焚杀降俘的事情说事了。"


    "太子说得对,当时若不杀降俘,我军必败。"董氏放下茶杯,语气忽然变得严肃,"如果当时有二十万大军,又何须如此?太子亲历战场,他的话最有说服力。"


    秦望溪默然。恩师是真心为她,太子却是别有用心。


    "吕子明的案子有眉目了吗?"秦望溪转移话题,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


    夏杏摇头,脸上带着几分无奈:"萧文辉是窒息而死,与吕公子之前所伤无关。明察司还在查,应该快有结果了。"


    秦望溪微微颔首,随后看向董氏:"阿娘,以后对宗族之人不必太过客气。他们得寸进尺惯了,若是示弱,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董氏叹了口气,眼角的皱纹在阳光下格外明显:"阿娘都明白。只是你祖父一直强调宗族和睦的重要性..."


    话未说完,银霜匆匆进来:"郡主,吕子明的案子破了!是有人收买萧文辉的母亲诬告的。据说有人给了萧文辉五百两银子,让他散布郡主杀降俘的事情..."


    秦望溪的手指停在茶杯边缘,眸中寒光一闪。院中的风铃又响起来,发出清脆的声音。


    "查到是谁了吗?"她的声音很轻。


    银霜犹豫了一下:"还在追查,但线索指向..."她下意识看了眼董氏。


    "说。"秦望溪端起茶杯,目光平静。


    "线索指向宗族中的秦霄风。"银霜低声道。


    数日前,昏暗的房间里,油灯忽明忽暗。


    萧文辉的母亲坐在床沿,双手紧握着那个沉甸甸的钱袋,泪水无声地滑落在布满皱纹的脸上。


    儿子已经死了,如今这条路,她不得不走。


    "大娘,事情就这么定了。"那人站在阴影里,"您只需按我说的去做,找国子监的生员们写状纸,去衙门状告吕相一家,把儿子是如何死的说给众人听。"


    "就说...就说他在醉月楼提到镇国郡主焚杀降俘之事,便被吕子明活活打死?"萧母哽咽着问。


    "对,就是这样。"那人的声音带着几分赞许,"记住,您是个不识字的老妇人,被官府欺压,无处伸冤。"


    萧母攥紧钱袋,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儿子确实死了,而她需要活下去。


    那人离开后,萧母在黑暗中坐了许久。


    与此同时,大长公主府。


    秦望溪坐在大长公主面前,目光落在那盏琉璃灯上。


    "正振安的夫人去了左相府。"秦望溪开口,"待了两个时辰。"


    大长公主手中佛珠一顿,脸上浮现意味深长的笑意:"这事倒是有趣。整个云京城都传遍了,说她与左相郑昌有私情。可这位夫人素来火爆,这次却出奇安静。"


    "莫非其中另有隐情?"秦望溪微微前倾,"祖母知道些什么?"


    大长公主叹了口气,示意杜嬷嬷取来一个漆面斑驳描金的匣子。


    "这位夫人,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大长公主意味深长地说,"她的前夫,是三皇子府上谋士的妻弟。"


    秦望溪接过匣子,指尖轻推锁扣。随着"咔哒"一声,匣盖打开,露出里面一叠泛黄的书信。


    纸上墨迹已经有些褪色,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秦望溪快速浏览,眸色渐深。原来三皇子谋反,郑昌先是暗中支持,等大势已去,又立即转投朝廷。


    "这些信件,记录了郑昌与三皇子的密谋的详情。"大长公主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三皇子府上下死绝,只剩这些书信见证真相。"


    "所以正振安夫人手中握着郑昌的把柄?"秦望溪合上匣子,"她是在要挟郑昌?"


    大长公主轻叹:"聪明人都知道该如何保全自己。这位夫人也是。否则,这些信件送到明察司,郑昌的仕途就到头了。"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婢女进来禀报,说吕府来人求见。


    大长公主和秦望溪对视一眼。


    此时的吕府,韩峻正在灯下梳理案情。案头堆满了卷宗,他将萧文辉案和殿试舞弊案的时间线一一列出。


    忽然,他的笔尖一顿。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为何萧文辉之死要在此时爆发?为何要与殿试舞弊案同时敲响天听钟?


    韩峻站起身,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萧文辉案中处处暗指镇国郡主残暴,分明是有人别有用心。


    他想起妻子提及正振安之妻去左相府一事,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韩峻坐在案前,眼神微冷,提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郑昌"二字。


    目光落在这两个字上,回忆起正振安之妻,那日她衣着朴素地来求见,眼角还带着泪痕。如今她定是去求左相郑昌了。


    "一个深闺妇人,能有什么本事让位高权重的左相出手相助?"他轻声自语。除非...韩峻又写下了"把柄"二字,随即冷哼一声。


    他抬手将灯罩移开,纸张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烛光映照下,他神色专注地提笔重新蘸墨,开始撰写两个案子的结案密函。


    四月初十,春光明媚,北狄和亲公主郑文馨嫁入太子府为侧妃。


    太子府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太子妃却独坐在鸾华阁中,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愁云。


    "娘娘。"贴身侍女小声唤道,"太子殿下让奴婢来看看您。"


    太子妃抬眸,目光落在铜镜中自己憔悴的面容上。


    昨夜太子来时,再三保证说郑文馨不过是政治联姻,他的心里永远只有她一人。


    "呵。"太子妃扯了扯嘴角,这种话,听听也就罢了。后院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心思,更何况还是个北狄公主。


    "让殿下专心准备迎亲仪式吧。"她淡淡道,"本宫无事。"


    大长公主府此时却是另一番景象。


    因丧事在身,按理说不该沾染喜事。董氏已让人备下厚礼,托人送去太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