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作品:《女帝太霸道,状元不当也罢》 她美眸流转,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把那些个藩王们的权力,像切蛋糕一样,切碎喽!权力一分散,他们还拿什么跟朝廷斗?”
她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画面,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而且啊,这推恩令一出,那些藩王们,想造反?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冀玄羽越说越兴奋,忍不住伸出手指头比划着:
“他想造反,他那些儿子们能乐意?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图个啥?”
“造反输了,全家一起完蛋。赢了呢?世子爷登基,皇位还是人家的,其他儿子能捞着啥?西北风都没得喝!”
她说到这,语气一转,带了几分小得意:
“没了他那些宝贝儿子们的支持,藩王还能翻出什么浪花来?那些儿子们,为了能多分点家产,还不跟打了鸡血似的,拼命支持朝廷,支持推恩令?”
冀玄羽觉得这计策简直妙到毫巅,
“推恩令!真是绝了!就跟你说的似的,一张纸就能削藩,这事儿办的,真叫一个漂亮!”
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叔伯们,一个个像是吃了黄连似的,脸都绿了,却又偏偏发作不得。
“公堂上难评家长里短!这下可好,他们家里的那点破事,就够他们喝一壶的了,哪还有心思造反?”
冀玄羽笑得花枝乱颤,
“就算有几个脑子清楚的,看出这是个坑,那也得跳!权力这东西,谁能挡得住诱惑?”
她轻哼一声,带着几分不屑:
“就算他自己想不开,他兄弟们还能让他继续犯傻?早就一拥而上,把他给‘教育’清醒了!”
“只要推恩令一出,藩王割据?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狗男人,还真有你的,这种缺德带冒烟的招数,也亏你想得出来!”
此刻,冀玄羽恨不得立马魂穿回去,大笔一挥,将这推恩令颁布下去。
她似乎已经看到了那些叔伯们愁眉苦脸的样子:
“哎,你说我,没事儿娶那么多小老婆干嘛?现在好了,儿子生了一箩筐,封地都不够分了!愁死我了!”
冀玄羽眯起眼睛,幻想着那副场景,心里别提多舒坦了。
然而,就在她沉浸在美好幻想中时,尤澜却话锋一转:
“不过嘛……”
他故意拖长了声音,慢悠悠地说道:
“这推恩令,虽然是好,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用不好,对国家,还是有点……咳咳,小麻烦。”
“啥?!”
冀玄羽一听这话,顿时就炸了,猛地从尤澜怀里蹦跶起来,瞪圆了眼睛:
“你……你可别吓唬我!这么好的计策,怎么可能对国家有坏处?我不信,除非你今天给我说明白了!”
她一脸严肃,语气也变得急切起来:
“到底有啥问题?你可别吞吞吐吐的,赶紧给我说个清楚!”
家国大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半点也马虎不得。
尤澜见冀玄羽急眼了,也不再逗弄她,慢条斯理地坐起身,顺手披上一件外袍,走到桌案旁。
他语气一转,变得正经起来:
“娘子聪慧过人,又饱读史书,想必对大衍藩王的封地分布了如指掌吧?”
冀玄羽略一思索,答道:
“大多数都在北方边境,用来抵御匈奴,只有少数几位藩王,封地在南方。”
“还有呢?”尤澜没有直接点评,而是继续追问。
“还有?”冀玄羽一时之间有些卡壳。
尤澜见状,也不催促,只是自顾自地点燃了桌上的蜡烛。
他从笔架上取下一支毛笔,又铺开一张宣纸。
烛火摇曳,映照着尤澜的侧脸,在墙上投下淡淡的影子。
冀玄羽目不转睛地盯着尤澜,心里七上八下的。
当尤澜走到梳妆镜前时,她更是紧张得差点把心跳出来,好在尤澜只是整理了一下衣襟,并未看向镜子。
烛光亮起,冀玄羽更不敢和尤澜对视了。她努力控制着自己的面部表情,生怕一不小心笑出声来……
只见尤澜在纸上,随手勾勒了几笔,一副简略的地图便跃然纸上。
他用笔尖点了点其中一条线,说道:
“娘子且看,如果我没画错,这里,应该是长城一线吧?”
不等冀玄羽回答,他又接着问道:
“太祖皇帝当年雄才大略,在长城沿线分封藩王,以御外敌。娘子可还记得,这一线,共有多少位藩王?”
冀玄羽凑近了些,仔细辨认着尤澜画的地图。
她伸出纤纤玉指,在地图上轻轻点了几下,
“这图……画得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不过,有些地方画得不太对。”
她一边说着,一边从尤澜手中接过笔,在地图上修改了几处。
“长城一线,共有十二位藩王,他们的封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匈奴挡在了关外。”
她一边说,一边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些标记,代表着藩王的封地。
“这些年来,多亏了这些藩王戍守边疆,才保得大衍北方安宁。”
“其中,冀王冀傲风的封地最大,兵力也最强,他麾下的军队,骁勇善战,是抵御匈奴的主力。”
冀玄羽又指着地图上另一条蜿蜒的线条,问道:
“这条线,应该是黄河吧?”
尤澜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冀玄羽精神一振,语气也变得自信起来:
“黄河沿岸,共有六位藩王,他们的封地,虽然不如长城沿线的藩王那么大,但也都是富庶之地。”
“其中,秦王冀临风的实力最强,他麾下的北陵铁骑,战斗力惊人,就连匈奴人,也不敢轻易招惹。”
她顿了顿,又指着地图上最下方的一条线,说道:
“这条,应该是长江了。长江沿岸,共有四位藩王……”
说到这里,冀玄羽忽然停了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尤澜见状,也不打断她,只是静静地等着。
过了片刻,尤澜才缓缓开口:
“看来娘子已经明白了,太祖皇帝分封藩王,可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享福,更是为了让他们守卫大衍的疆土。”
他语气一沉,
“这盘棋,可不仅仅是防着藩王造反,更重要的,是防着外敌入侵!”
“如果把大衍比作一个人的话,长城就是他的盔甲,黄河就是他的护心镜,长江就是他的最后一道防线。”
尤澜在地图上重重地画了几笔,
“长城一线,兵力最强,直接与匈奴对峙,这是第一道防线。”
“长城和黄河之间,是朝廷的直辖之地,也是中原的腹地,这里,是第二道防线。”
“黄河沿岸的藩王,虽然兵力不如长城一线,但凭借着黄河天险,也能抵挡一阵子,这是第三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