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我收下了
作品:《盛京第一女状元,是榜眼下堂妻?》 “这.....婶婶你这是做什么!”
姜如初赶忙去扶,但脚下这妇人稳稳的将头垂在地上,却是说什么也不肯起来。
安母的眼泪已经一滴皆一滴的侵染在地上,她哽咽出声道:
“多谢秀才娘子......能瞧得上我家这孩子,大恩大德.......”
这下她也不用问了,很显然,这母女俩不仅愿意,还十分愿意。
姜如初认真道:“安婶婶,你还是起来说吧,这做伴读不是儿戏,往后几年,你可就很难再看到你的孩子一次。”
“我不仅要问你的意思,还得问问这个妹妹的意思。”
安母的眼泪已然成串,她泣不成声的连连点头,“.......她愿意,她怎么会不愿意.......”
能吃饱饭,还能正大光明的读书习字,放到寻常百姓家都是大喜事,更何况是她们母女。
这简直是天大的馅饼砸到了她女儿的头上。
前一日安母突然得知这个消息,一开始还不敢相信,后头得知确实是姜氏那位秀才娘子瞧上了她的女儿。
她差点没当场高兴得昏过去,想也没想就立刻点头答应了,本来连夜就想上门......
姜如初见她不肯起来,便将目光看向一旁的小女娃。
认真问道:“你母亲说你愿意,你可是真的愿意?”
小女娃定定的看向她,又看了一眼自己的母亲,眼里包着泪,她用力的点点头。
朗声道:“我愿意!”
姜如初露出一个笑容,点点头,轻声问道:“不知你叫什么名字?”
一旁的安氏却连忙替女儿回答道:“姜桂花!”
“......她叫姜桂花。”
姜如初笑容一顿,怎么可能这么巧,她的夫家刚好姓姜?
她看向包着泪的小女娃,又看向早已泣不成声的安氏,愣神一瞬,心下已然瞬间明白。
一个家族怎会平白无故让外人来受恩惠,果然,这天底下就没有白来的便宜。
既要受这份恩惠,就得改宗换姓,姜氏也不会强迫,全凭她们自己的选择。
“你们当真愿意?可有被迫?”姜如初神情认真。
安母连连点头,哭中带笑道:“愿意,能有家族依靠,小妇人何来的不愿,只求秀才娘子不嫌弃......”
对她们母女来说,能依附姜氏,何来强迫一说。
靠着家族,总比无根浮萍,四处受人欺凌来得好,女儿还能跟着秀才娘子读书习字,这简直是旁人想都想不来的福气。
见她神情不似勉强,姜如初又看了看一旁的小女娃。
她这才重新露出笑容,缓缓站了起来,点头道:“好,既然安婶婶愿意相信我.......”
“......姜桂花,我便收下了。”
地上的母女两人,一个笑着哭出声,一个便是立时嚎啕大哭,大哭的,自然是桂花。
姜如初神情一顿,心下也明白几分这孩子为何要哭。
随后她又和安母单独谈了谈,安母的笑容里也尽是苦涩和不舍,但这妇人却异常坚毅,咬着牙一定要女儿去外头见见世面。
她含着泪坚定道:“秀才娘子,小妇人这孩子从小懂事,做母亲的又怎能拖她的后腿,她只不过不舍得留下我这母亲一人......”
“您就带着她走吧,她能过好,我这做母亲的.....怎么个活法不是活,这日子怎么遭都能过。”
姜如初神情感动,但也忍不住委婉的提醒一句:“以后孩子跟着我,定然是要读书识字的,读书人,最不能受名声所累......”
安氏在附近几条巷子的风言风语,早已是人尽皆知,但寡妇门前是非多,也定然非她能左右。
这些流言,姜如初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可孩子和母亲不可分割,她的名声不好,难免会影响到桂花的身上。
安母神情一闪,当然能明白姜如初在说什么,但一听到女儿当真能读书习字,眼中含着的泪瞬间又流了下来。
她哽咽的用力点头,立马又要跪下,忙被姜如初一把拉住。
安母半跪着,泪流满面道:“小妇人明白.....小妇人明白.....做母亲的绝不能耽误孩子!”
姜如初顿时看出她眼中的决绝,怔然一瞬,随即无奈一笑道:
“安婶婶,你看你想到哪儿去了......我的意思是,你一个人再去卖竹编也不合适。”
“......要不,你看以后你就到我家北街的糕点铺,去帮帮忙?”
安母霎时愣住,满脸泪水中瞬间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她连声答应,随即不顾阻拦,硬是“砰砰砰”的给姜如初磕了三个响头。
“秀才娘子大恩大德,小妇人无以为报!”
姜如初也缓缓露出一个笑容来,伴读一事,总算尘埃落定。
自这一日起,姜如初便开始收拾行囊,此时离九月已不足十日,她还要提前两日过去,路上还得耽搁两日。
算一算,五日内她就必须要出发。
桂花进了姜氏的门,从此就是姜如初的伴读以及侍女,那是要跟在身边十来年都不止的人。
因此姜氏族中这两日,就将桂花要了过去,说要好好的教导一番,做伴读要有伴读的样儿。
族中这两日也送过来不少东西,锦绣华裙是少了许多,但该有的书院用具依然给她配齐一套,
除此之外还给她重新定做了一套文房四宝,以及一把古琴,一套棋盘,一身骑装以及扳指护具等。
姜如初也趁机去县城里购置了不少时下新出的各式诗集以及民间选本,还有几刀上好的竹宣纸。
所有东西挑拣收拾起来,竟能装整整一辆马车。
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桂花从族里回来时,完全是一副标准的侍女打扮,整个人从头到脚都是装扮一新,梳着侍女应有的双髻。
姜如初瞧了一眼她脚上的淡蓝色布鞋,又看了一眼她崭新的蓝色短衣半裙,笑了笑问道:“可还喜欢这身衣裳?”
桂花用力的点点头,随后立马想起什么,有些生涩的回道:“......回女郎,奴婢喜欢。”
姜如初微微皱起眉头,想了想说道:“以后自称己名就好,不用自称奴婢。”
桂花没被教导几天,本也不习惯,立即就改口过来:
“回女郎,桂花喜欢......”
见姜如初满意的点点头,小丫头这才露出一个笑容来。
姜如初自然知道桂花这般乖巧听话是为了什么。
她微笑道:“你既到了我身边,我自然不会亏待于你,但我身边不养闲人,只有你将份内的事都做好,才可以看书习字。”
桂花听到自己最想听到的事,瞬间绽放出一个笑容,当即猛的用力点点头,眼神十分坚定。
“女郎,你放心,桂花一定不偷懒!”
临行前,姜母十分的放心不下,她跟了一年多,突然要让女儿独自前往书院读书,好一番不习惯。
但家中铺面田地没人照看,也属实不行,况且孩子将来科举还要花无数的银钱,她深知自己留在家中挣银钱更为重要。
姜母泪眼婆娑,殷切嘱咐:“如初啊,你可要好生照顾自个儿,读书再重要也没有你的身子重要......”
随后又抹着泪将桂花带到一旁交代一番,比如姜如初的喜好和习惯,每日几时起床看书,几时入睡......生怕桂花太小不懂得照顾人。
姜如初只能笑笑,再怎么,桂花应该也不至于熬那些可怕的“十神汤”之类的给她喝。
八月二十六日,晨露未散,金光初撒。
一辆满满当当的马车缓缓从无尾巷驶出,姜如初带着桂花二人,在老熟人头叔的护送下。
再次往大同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