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0 章 · 第 70 章
作品:《臣妻》 第70章·第70章
宋嫣如的表情肉眼可见,变得僵硬起来。
她做出了一个往后看的动作,但并没有真的回头。只微微倾斜了一下,就迅速地收回来。
宋湄跟着她的视线往外看,只看到空空如也的殿门。
她在怕什么?
宋嫣如低声说:“我娘被官府抓了起来,他们说她私放印子钱,不肯放人。”
原来如此,所以宋嫣如才不装了。
宋湄说:“你娘犯了律法,被官府抓走理所应当。如果她是被冤枉的,官府查清楚之后就会放她回来。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
宋嫣如默默掉眼泪:“以前我娘都好好的,现在突然出了这等事情,也只能是因为我得罪了你。可我只不过是推了你一下,只是推了你一下而已。”
说到后面,宋嫣如捂脸哭起来。
杏娘撇了撇嘴:“这话说得轻巧,二娘子说只推一下就是推一下?你知道你那一下用了多大的力气,又怎么知道人没事?万一……那后果教你担待不起!”
宋湄示意杏娘息声。
她也不想和宋嫣如多说,只觉得这人吵得很:“你也说了,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承徽,我还没这么大的能耐让官府怎么样。与其问我,不如问宋大人,他可是四品官。”
宋嫣如情绪失控:“爹他这个四品官根本是有名无实,他救不了我娘!”
宋士诚面上露出尴尬的表情,嗫嚅一阵,什么都没说出口。
宋湄顿时明白了。
来这里之前,他们一定用过所有的办法。求告无门,所以想起了她。
然而来求她,还怨着她。
宋湄没有以德报怨的习惯。
她拨弄起琵琶,铮铮两声:“宋大人一个四品官没办法,我就更没办法了,帮不了你。”
宋嫣如梨花带雨:“你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装不明白?你入宫这么久,一定连贵妃宫里都没去过吧?你连贵妃的宫殿都不认得,你当然是没去过的。可是即使这样,连贵妃都捧着你,官府当然也有人见风使舵。你没有吩咐,他们却会逢迎讨好你。”
宋湄的手顿住。
宋嫣如扑了上来,被原本站在李朝恩身后的内监拦住。
宋嫣如就地提着裙子跪下。
宋湄连忙避开,她们那儿不兴这种道歉方式。
宋嫣如脸上仍有泪珠,勉强露出了得体的笑容:“姐姐,以前是我装可怜,误让其他人认为你欺负我。后来你性情大变,怎么挑拨你都不发脾气,所以我才偷偷让婢女从你的吃用上动手脚。”
说着说着,宋嫣如哭了起来:“以前我看不起表兄,不想嫁他受苦,所以才刻意在你面前炫耀表兄有多么好,引你去抢夺表兄。但是我又不甘心轻易把表兄让给你,所以才总是跟你过不去。表兄如今越来越好,我好不容易能嫁给他。可是冯老夫人去世,表兄他说要守孝三年,又对我冷言冷语。晏京的女郎都在看我笑话,我实在,我……”
宋士诚惊讶地看着这个一向温柔乖巧的女儿:“嫣如,你小时候和冯子遇!
那么要好……”
骤然亲手撕碎伪装,宋嫣如崩溃道:“要好能当饭吃吗!娘说表兄家不及我们家,晏京有才学的郎君又那么多,谁知道他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眼下娘被抓走,根本缘由也是爹你的官太小罢了。”
宋嫣如定定看了宋湄一眼,开始叩头。
宋湄下意识伸手,却被李朝恩拦住,宋嫣如的头磕出一声闷响。
“姐姐,我真的知道错了。我心思歹毒,嫉妒你过得比我好。我不该推你,也不该嘲讽你。今天我把以前抢你的东西都拿过来了,你原谅我,救救我娘。”
她捧着的是一个陈旧的箱笼,里面不仅放着小孩玩的布娃娃,也放着女郎用的珍珠发钗。
这都是从原身那里抢来的东西,跟她关系不大。
仔细算算,她和宋嫣如同在屋檐下,也就住了不到一年。
这一年里,杨氏对她没有好脸色,宋嫣如明面阴阳,暗地使坏。
在最初到这个朝代的适应期间,她对一切保持警惕态度。但在适应期过后,她立刻就回击了过去。
往宋嫣如的饭菜里加过豆粉,让她在公众场合出丑。也趁她诬陷自己推她的时候,用力在她的新衣服上踩一脚。
俩人算是打了个平手。
所以宋湄对这俩人印象不好,但是也没有深仇大恨,不至于到这种下跪哭求的程度。
唯一过分的,就是昨天那一推。
但她还没来得回击,宋嫣如已经挨了林嬷嬷的四个巴掌。和她想到的泻药相比,这个惩罚严重太多了。
现在也不好再给她下药回击,那样显得太小儿科。
更何况,宋嫣如还是冯梦书真真切切的表妹。某种程度上,宋湄把她看成是冯梦书的人。
其实事情没那么严重,原谅她也没什么大不了。
宋湄耐心地听她说完,眼神示意杏娘把宋嫣如扶起来:“说完了吗?”
宋嫣如泪眼朦胧地点头,希冀地看着她。
那好。
宋湄疏离地说:“杨氏是你娘,又不是我娘,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承徽,对此无能为力。而且没人想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别跪在这演戏,出去。”
宋士诚期期艾艾:“乖女……”
宋湄面无表情看他一眼:“爹当初把我送进宫的时候,可有把我当女儿?”
宋士诚哽住:“我……”
宋湄说:“你也出去!”
李朝恩一挥手,内监便把人赶出去,殿内很快安静下来。
别的不说,宋嫣如刚才在这里哭大半天,宋士诚一点表示都没有,还在那和稀泥。
她还记得,当初在宋家门口认出她的时候,宋士诚连一秒的挣扎都没有,就决定把她送进宫,接受得比她还快。
护不住女儿,也护不住妻子。
没用的宋大人,比她更适合入宫伺候太子。
阿稚从外面走进来:“二娘子从前那样欺负娘子,娘子应该趁机好好教训一下她!”
宋湄问:“怎么教训?让她立外面吹冷风,还是寻个理由让她去扫院子!
,或者把她关上两天,饿几顿?”
阿稚双眼冒光:“还可让她去学规矩,宫里的嬷嬷们最有办法磋磨人。若是学的不好,拿针在她身上扎几下,外人也看不出什么。”
宋湄看了阿稚一会儿:“你从哪听来的办法?”
阿稚被宋湄看得迟疑:“婢自己想的……咱们又没有伤人性命,不碍事的。”
一旦开了这个头,她可能就要变成华容了。
宋湄低头拨弄琵琶:“最近总不见你,是和谁在一起玩?”
阿稚讷讷:“就……还是原来的人,姚姑姑,和东宫一些小宫女。”
宋湄点点头:“近来李令宫带的人多,这殿里又太小。站那么多人,我总觉得眼晕。你正好偷偷懒,好好歇一阵子吧。”
揣测清楚宋湄的意思,阿稚不可置信:“娘子,是婢做错什么了吗?”
半晌没得到回应,阿稚眼见忐忑起来。最终欲言又止,立在一旁不吭声了。
殿内时不时地铮铮响动。
宋湄不想管宋家的事,帮忙是她胸怀宽广,不帮忙是她恩怨分明。
但她思考了半晌,还是忍不住问:“令宫,杨氏的事,是真的还是构陷?”
李朝恩一愣:“官府依律办事,应是真的。”
贵妃之前也说以宫规办事,且最见不得不平之事。
宋湄盯着他:“别跟我装傻,他们要是想卖这个好,怎么会不让我知道。但我这里不知道,你是东宫的令宫,你肯定知道。”
李朝恩脸上堆满笑:“娘子是有双身子的人,何必操劳那些杂务。办案是官府的事,咱们插手岂不是越俎代庖?何况事是别人办的,无论如何,和咱们是无甚干系的。”
其余再多的,李朝恩不肯说了。
他转而提起她手中的琵琶:“这琵琶到底沉了些。宫里有一精通吹笛的乐师,娘子对吹笛可有兴趣,可要奴请师傅过来指点一二?不必学精,只当打发时间。听太医说,孕中妇人要身心舒畅才好呢。”
宋湄讨厌听他讲孕妇的注意事项,不耐烦地打断他:“我就喜欢琵琶沉,越沉的我越喜欢。”
-
宋嫣如慢吞吞地走出宫门。
她只迈出五步,就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虚弱的呜咽声。
宋嫣如战战兢兢地回头。
宫正司的武司正微笑看着两人:“宋大人,宋娘子。事情都调查清楚了,这婢女是冤枉的。”
武司正身后两名女官将手中什么东西一扔。
那东西被麻袋套着,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伴随着几声虚弱的呜咽声。
宋嫣如一下就听出来,这是双环,刚才就是她发出的声音。
“你们杀了她?”
宋士诚紧紧拉住宋嫣如。
武司正笑着说:“娘子冤枉奴了,宫正司的人下手都是有数的。咱又没有伤人性命,不碍事。您瞧,这不还有气儿吗?”
说着,武司正忽然脸色一变,谨慎地后退,让出位置。
宋嫣如往后一看——
太子回宫了。
!
宋嫣如眼中生出一点希望,迅速地跑过去,拦住东宫的安车:“臣女宋嫣如拜见殿下。”
太子弯腰走下安车。
宋嫣如能察觉到太子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下意识挺直脊背。
然而那视线很快从她身上离开,太子的衣摆流云一般从眼前飘过去。
太子淡淡的声音响起:“怎么还未处理好?”
武司正扑通一声跪地:“方才已处理好了,脏了殿下的眼,奴万死。”
太子并未说话,径直走进东宫。
宋嫣如一脸错愕,如坠冰窟。
竟然是太子默许的。
她不可置信,身边有一人紧紧按住了她的手。
宋嫣如侧头一看,宋士诚对她摇了摇头。
-
冬日暖阳照耀,宋湄坐在院子里。
她拨弄着琵琶,断断续续的,竟真品出点乐曲的意味。
虽然和美妙还差一段距离,但她是初学者,而且还没有人指点。初次接触就能弹成这样,已经是天赋异禀,可与乐师媲美。
以上是李朝恩在她耳边说的。
宋湄停了下来。
李朝恩立刻鼓掌,他身后的内监也跟着一起,殿外的宫女不明所以、但默契地跟着一起鼓起掌来。
李朝恩赞道:“奴在宫中数十载,从未听得如此仙乐,余音绕梁,不绝于耳!险些让奴以为,自己并非站在东宫,而是天宫之上。”
宋湄不自在地坐直了。
李朝恩越说越起劲:“正值冬日,独奏不免冷清。正巧宫中有乐师,不如奴让人去请几位来为娘子合奏,再寻几个舞姬来伴舞。如此热热闹闹的,冬日也不嫌冷了。”
说着,李朝恩指挥宫女内监行动起来,忙得热火朝天。
杏娘凉凉地来了一句:“弹得这么难听,有必要请乐师和舞姬吗?”
满室寂静,若有若无的眼神投向宋湄。
宋湄拉下脸:“你俩都下去。”
和宋湄待了几天,李朝恩已经摸清了她的脾气。随即让宫人把吃的、喝的、用的都摆放好,才放心地离去。
杏娘走得干脆利落。
登到所有宫人都离开,宋湄一手翻开桌上的书。这是她特意让李朝恩去藏书阁取的,讲的是大王氏母族的家族关系。
宋湄一手抱着琵琶,一边看着书页上的内容。
王家是世家大族,王老太爷是开国功臣,几乎所有子女都战死沙场,只有一个小儿子活了下来。
这个小儿子就是王家族长。
王家族长有三个儿子,一嫡出,两庶出,庶长子王勇因为骁勇善战被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孕育一子一女,女儿就是先皇后大王氏,外孙即是先太子萧泓。
而大将军的儿子是个短命且花心的,处处留情,已知的子女有五六个。
宋湄一一扫过这五个名字。
她心想,韩孟修或许就在这其中,他会是哪一个?
面前投下一片阴影,盖住了书页上的光。
有人温声问她!
:“不嫌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