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怎么会是他?
作品:《重生火红时代,狩猎58》 解决了动力问题,杨光林这话一说,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是望向了他。
人们都明白他这话的意思,那就是第一机械厂可以生产大电机了!
如果非要套用这个时代的话来说,那就是第一机械厂已经为种花家的工业,放出了一颗“大卫星”!
“也就是说,1150mm辊压机的电机生产技术,你们已经掌握了?”
郑部长和毕副部长一起吃惊地问道。
他们是在机械厂的厂庆会上,见到过电动制砖机上的那台电机,以及相应的动力输出装置。
但却是没有想到,机械厂竟然是可以生产大电机了!
“那可解决大问题了!”
“动力是工业的心脏,有了动力卫星上天都不是问题!”
“大电机技术啊,老大哥就是不给咱们。”
“第一机械厂有这么强大的科研力量吗?厉害啊!”
当然,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杨光林、李东升的努力,他们拆解了那台电动制砖机上的电机,一道道地数匝数,一片片的数定子片。
但归根结底,要感谢后来苏浩从系统商城搞到的,那一沓技术说明。
电机技术,其实并不复杂。
在后世,一个几百人的集体小厂都可以生产。
有了来自于后世的说明,只要稍有机电知识,就可以将其生产出来。
当然,还需要电磁设计、结构设计、绝缘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具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和测试手段。
但这已经不是核心问题了。
“很好!”
最后,毕副部长的目光望向了3人,“看来你们这3人小组,还真是我一机部科技攻关的一匹黑马啊!
特别是苏浩同志,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能力,我之前是小看你了。
不要介意啊!”
“呵呵。”
苏浩一笑,“我确实年轻了一点,这不能怪领导。”
“哎!”
那边,郑部长也跟着点头,脸上绽开笑容,“苏浩同志,年富力强、堪当大用啊!”
“是啊!”
听了郑部长的话,众人都是纷纷点头。
之前苏浩一针见血的指出两个任务的关键,已经让他们中很多人开始高看;现在又是得到郑部长的嘉许,那就等于是在部里挂上号了。
被列为技术方面的重点培养对象,甚至是后备干部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只有苏浩不明白,这毕副部长怎么又表扬上他了?
“光林呢。”
毕副部长再次说话了,一副商量的口吻:“我是这样想的。”又是转向了郑部长,并且目光一扫,看向了所有人。
“集体攻关、科技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一直是我们的光荣传统。”
“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说到这里,又停住了,目光灼灼地望着苏浩等3人。
“不好!”
“他这是要干啥?”
“莫非是要把我们调到一重?”
3人都是被看得心中一惊。
但怕啥来啥,毕副部长的声音再次响起:“一重那边的进度,同样的可喜可贺。但确实在大电机问题上卡住了脖子。
我想啊,第一机械厂能不能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将自己的大电机生产技术,共享给一重!
如此,我们的1150mm初轧机和12500吨水压机,就可以更早地研发出来了。
都是为了种花家的工业进步嘛。
就不要分你的、我的了!”
“这个……”
毕副部长此话一出,几乎所有人都在用疑惑的目光看着他。
“这是要干啥?”
“让人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让给一重?”
“那人家第一机械厂在这两个大项目中算啥?”
“还可以这么搞吗?”
这个时期,是讲求“团结协作”,也没有“知识产权”之说。但一个厂的核心技术那就是这个厂的立身之本,那是任谁都不肯轻易让出来的。
“哼!”
苏浩一声轻哼,“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我说你把我打张副厂长的事儿,就那么轻易揭过了呢!
不,根本没有揭过。
只不过他是现在不提罢了。”
打了张副厂长,苏浩并不认为毕副部长就会放过他。
但这不是现在的重点。
“老毕啊,这样做不妥吧?会不会打击第一机械厂的科研积极性啊?”
郑部长说道。
虽说是商量的口吻,但目光中的神色,却是显示着他并不同意毕副部长这样做。
明摆着,你这样做,谁还有动力再搞科研?
“老郑啊,你考虑的不是没道理。”
毕副部长拍了拍郑部长的手,“但大电机,我们各个行业确实是都很需要。第一机械厂有这等好东西,也就不要藏在自己的小箱子里了!
发扬风格,拿出来,共同发展,促进种花家工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这才是一个科研人员应有的境界!”
说完,停了下来,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所有人。
时间似乎是过去了很久,这才将目光转向了郑部长——
“何况,也不是把他们的技术剥夺了,不让他们用。第一机械厂还可以利用自己研发的这个技术,给其它厂做配套嘛!”
两个主要领导在交换意见,所有的人都没有说话。
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同意毕副部长的意见。
人家说得有道理嘛!
“老郑啊!”
毕副部长的声音再次在会议室里响起,“我也不是非要让机械厂拿出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只是觉得,万事都得从大局出发。
这样做,可以加快我们的1150mm初轧机,以及12500水压机的科研步伐。
尽快地在全国放两颗大卫星!
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打大仗,打硬仗嘛!
这道理,你比我懂。
怎么糊涂了?”
笑着,捅了捅郑部长的胳膊。
“嗯,这也是个办法。”
“如此,一重那边的大项目进展,就快了。”
“集中优势兵力,向来是我们的传统嘛!”
“我看可行!”
人们纷纷点头,又是纷纷把钦佩的目光望向了毕副部长,“还是毕副部长啊,这等指挥才能,这等大局观,也就他拥有!”
议论完毕,又是一起把目光聚集在了苏浩3人身上。
显然,在等他们的表态。
“这个……”
杨光林迟疑了。
搞一个电动制砖机,并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那天在厂庆大会上,苏浩和郑部长一谈到那两个大项目。他立刻热血沸腾,带领着全厂职工喊着口号争取。
所为何来?
说大点,是让第一机械厂再上一个台阶,跻身全国重型机械生产厂行列;说小点,对他自己也有好处。
如果第一机械厂能够生产1150mm初轧机和12500水压机,那他这个厂长,当的那就牛逼了。
说起来,要比生产电动制砖机也好听多了。
大电机,制砖机,不在一个档次上。
“怎么?”
“杨副厂长,你不同意?”
毕副部长的口气陡然间变得严厉了起来,“不要搞小团体嘛,也不要只看着自己家的那一亩三分地!
眼光要长远,心胸要宽广!
这才是能办大事儿的人!”
既有劝说,但也带着命令的意思。
“二位,你们看呢?”
“毕竟这成果是我们3人一起搞出来的,我也不能一言堂!”
杨光林也没有隐藏自己的不乐意,他在征求苏浩和李东升的意见。
或者说,把球踢给了苏浩二人。
“我不同意!”
李东升一扶自己的眼镜,还真有点知识分子的犟脾气,“他们一重,怎么不把现有的技术成果,和我们分享?
把他们的成果分享过来,我们也可以搞出初轧机和水压机!”
“胡闹!”
毕副部长一拍桌子,“一重,是老大哥援建的项目,技术力量雄厚,也是一机部重型机械重点生产厂。
你第一机械厂拿什么跟人家比?
就凭你们那几台老掉牙的破机床吗?”
“哎哎,老毕啊,这不是大家一起商量吗?你怎么发起火来了?”
一旁,郑部长连忙劝着。
“郑部长,我看有必要以部里的名义,下一个命令,让机械厂发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将电动机生产技术,交出来。
机械厂不是某个人的机械厂!
都这样不听指挥,那以后我们还怎么指挥全国生产?全国一盘棋,此风不可长!”
“这个……再研究吧。”
郑部长不置可否。
显然,对毕副部长这种做法,也有点不满意,觉得对第一机械厂有点不公平。但人家句句说在大道理上,他也不好反驳。
“我看可以!”
就在这时,忽地一个声音响起,“为了种花家的工业总体实力的提升,我们可以交出大电机生产技术!”
“嗯?”
这话一出,立刻,所有的人都是望向了发声的地方。
“怎么会是他?”
“他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让出来?”
“这风格,可就不是一般的高了。”
“他还有这样的胸襟、气度?”
众人看向的地方,正是第一机械厂3人所在,说话的也正是苏浩!
“小浩,不可!”
一听这话,杨光林首先大喊。
“我不同意!”
李东升跟着表明自己的态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