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贪官并非是坏官,给老朱一个台阶下

作品:《大明:背棺死谏,老朱被我气炸了

    难道他们的皇帝就是傻吗?


    他们的官员就真的没有一点点的脑子吗?


    当然不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他们也不会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了。


    那又会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是没有办法!


    因为在元朝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倒是下方到民间的苛捐杂税骤然增加。


    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其实还不是朝廷征收的。


    都是那些地方官员自主贪污居多。


    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难道真的就没有人愿意当一个好官吗?


    我想这一定是否定的。


    并且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些地方官如果不进行贪污,就连自己都已经快要养不活了。


    这一点叶晨倒是觉得清代的大贪官和珅说道倒也是不错。


    先不说他的人品怎样,但是他的经历,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19岁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22岁授上虞备用处侍卫,后为銮仪卫侍卫,以才思敏捷、办事乖巧获乾隆赏识。


    25岁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后骤然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


    30岁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


    才30岁,普通人此时可能还正在读书,但此时的和珅却已经位极人臣,所以就算他的贪污品性再差,也不能否认他的个人天赋那也是万里挑一的。


    而他则有一句名言:


    官字两个口,上面那张口若是没有吃饱,下面那张口就只有饿着。


    并且他还总结了著名的五官五做:


    小官大做,热官冷做,闲官忙做,男官女做,俗官雅做。


    如果,叶晨想着如果所有官员都能做到和珅这样,个人能力出众,并且还有坚定的个人原则。


    那即使贪污了,也应该放他们一条生路。


    毕竟最开始把这些普通官员逼上绝路的,恰恰是皇帝自己所下达的政令!


    ……


    但反应过来的叶晨也想到了。


    此时的朱元璋不是不能认错,而是不想向自己认错。


    他此时最需要的。


    是一个台阶!


    所以只是刹那功夫,叶晨就再度下跪高呼:


    “陛下!古人云,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所以还请陛下早下旨意。”


    “之前已经接受贿赂的官员可以既往不咎,之后再加大地方官员的俸禄,让他们足以养家糊口,这样一来我想全国各地的贪污腐败都会大幅度的减少。”


    听到这话,朱元璋也是点了点头。


    “虽然爱卿说的言之有理,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让我一个人说了算吧。”


    “所以还请爱卿再等等,让在场的诸位一起商议一番可好?”


    有了向下的台阶,朱元璋也是毫不犹豫的接了下去。


    但毕竟就跟他刚才所说的。


    虽然他此时是开国皇帝,但是这么多老兄弟的意见他也不能不听。


    毕竟这些人也都是陪自己从刀山火海滚出来的。


    就算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些人的心情和利益自己也不能太过忽视。


    地方官员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比起这好不容易才安定的朝堂。


    前者的确还是可以往后再拖一拖的。


    闻言叶晨也是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过分的逼迫皇帝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举动。


    毕竟你就算说的是对的。


    那又能怎么样呢?


    就像你现在当着朱元璋的面说,我要建立红色主义!


    那结果会是如何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每一个政策,每一个指令都要符合这个国家当前的国情。


    在这里,在这个时代。


    皇帝毕竟是皇帝,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是理论上可以主宰所有人生死的存在。


    所以叶晨只怕把朱元璋逼急了直接下令屠了自己的九族。


    那样虽然自己也可以名留青史。


    但是只怕后世在提起自己的时候会说。


    “害……当年明代的给事中叶晨的思想实在是太超前了,我都要怀疑他是不是个穿越者了。”


    “是啊,如果他能降生在如今的时代,一定是…………”


    没错,只怕后人更多的会是叹息。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圆满的结局,他还是选择了先稳一手试试水。


    见叶晨没有反驳自己,朱元璋的心情也是一下子就笑了起来。


    小样,说了半天你还是不要听我的。


    我看你还能反了天不成!


    “好了,既然这件事已经定了,那就交由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位丞相去商议如何去做吧。”


    “最慢一个月,朕要看到你们呈上来的汇报!”


    李善长两人闻言也是苦笑着对视了一眼。


    怎么啥坏事都能让他们给赶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