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危机感

作品:《天下第一节度使

    曹风开出了丰厚的条件吸纳各州府的百姓到辽西安家落户。


    辽阳府距离辽西最近。


    辽阳境内的佃户、樵夫、脚夫、苦力等一众没有土地的百姓,率先开始迁徙。


    曹风曾经在辽阳担任都指挥使,军纪森严,秋毫无犯。


    他在辽阳的名声本就不错。


    如今他成为辽西经略使,辽西军中郎将。


    他在辽西的所作所为,辽阳的百姓也略有耳闻。


    得知去辽西安家落户前一万户可以得到安家费,还能分田地。


    面对这巨大的诱惑,不少百姓都心动不已。


    可那些有土地的百姓尚且在观望,只有那些没有土地的人率先行动。


    辽西知府衙门内。


    曹风稳坐在宝座上,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神态轻松。


    知府孟学文拿着一份花名册,脸上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小侯爷!”


    孟学文对曹风禀报道:“短短一个多月的工夫,辽州各府已经迁了三百多户,两千多百姓到我辽西安家落户。”


    “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可以预料到,后续还会有更多百姓到我辽西安家!”


    辽西现在人口匮乏,百业凋敝。


    若有大量的人口涌入,那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小侯爷!”


    “若是能有数万户各个府县的百姓迁到我辽西,那我辽西不出三年,将会变成辽州最富庶的府!”


    辽西水源充沛,土地肥沃。


    辽西河谷有桑干河,有大量肥沃的土地。


    以前没有发展起来,那是局势动荡,盗匪横行。


    现在秩序恢复,百姓源源不断流入。


    知府孟学文觉得辽西前途一片光明。


    短短一个多月间,辽西便迎来了三百余户新居民,令曹风大为惊讶。


    看来在别的州府,失去土地的百姓还挺多。


    若不然,他们也不会大老远跑到辽西安家。


    这有了大量的人口,只要他们安定下来。


    那到时候就有了钱粮,有了兵源。


    那他曹风的势力也会迅速膨胀。


    “孟知府,这各处百姓迁徙到我辽西安家落户。”


    “那他们以后就是我辽西的人。”


    “一定要妥善安置,要让他们有宾至如归之感,真正地留下来。”


    曹风叮嘱孟学文说:“一定要妥善处理当地百姓与外迁进来的百姓的关系。”


    “且不能让外来的百姓受到欺压,要让他们尽快地融入我辽西,成为我辽西的一员。”


    孟学文忙点头。


    “小侯爷放心,我已经交代下去了。”


    “若是当地百姓有排外之举,亦或者有人欺压迁入我辽西的外来百姓,我们衙门将严肃处置!”


    “我也派人就守在各个屯垦营。”


    “外迁进来的百姓,遇到什么难处,我们衙门也会马上出面帮他们,让他们真正地归心。”


    “嗯。”


    曹风点了点头。


    孟学文这个知府曾经在大乾多个衙门任职,有丰富的经验。


    他将辽西的这一摊子事儿交给他,他是放心的。


    “一定要加快垦荒!”


    曹风对孟学文问:“沿着辽西河谷桑干河两岸,能开垦的都开垦出来。”


    “只要这些土地开垦出来,种上粮食。”


    “那我辽西百姓就能免受饥饿之苦,我们辽西军的军粮也就有了保证!”


    辽西有肥沃的土地,可是如今粮食却很缺。


    辽西商行甚至还不得不从外边购粮,以解决粮食的缺口。


    曹风想要的是辽西至少粮食要自给自足。


    “小侯爷,如今百姓开荒的热情很高。”


    “如今唯一的困难就是缺少耕牛!”


    孟学文对曹风说:“若是多一些耕牛,那无论是开荒还是耕种,这进度就能更快一些。”


    曹风沉吟后说:“可以派人去各州府,采购一批耕牛回来。”


    孟学文闻言,满脸苦笑。


    “小侯爷,如今这方方面面都需要花费银子,银子如流水般花掉,府库已经没有多余的银子去采购耕牛了。”


    现在曹风在辽西又是修路,又是吸纳百姓安家落户,还要办学堂,办军马场。


    总而言之,现在各方面都要花银子。


    辽西赋税本就微薄,除维持衙署日常开销外,尚需上缴朝廷一份。


    大乾朝廷的税收简单粗暴。


    并没有固定的数目。


    户部的官员们。


    依据每一个地方的人口和土地数目,估出一个大致的缴税数字。


    而后由地方衙门对百姓进行摊派。


    这能不能按照朝廷规定的数目上交足够的钱粮,这成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


    辽西本就穷困,现在曹风又喊出了打造一个新辽西的口号。


    搞得现在完全是入不敷出。


    别说投入地方建设了。


    就连秋季给朝廷缴纳的钱粮都还没着落呢。


    面对满脸愁容的孟学文。


    曹风沉吟后道:“我私人先借口知府衙门三十万两银子应急。”


    “等以后知府衙门有税收收上来了,再还我。”


    曹风当初去辽州城打卢氏叛军的时候,里里外外弄了一两百万两银子。


    除去各方面的开销外,他自己还有不少。


    如今开荒种地乃是重中之重,曹风也只好自掏腰包,先应急。


    反正只要辽西发展起来了,到时候增加一二十万人口。


    这到时候税收收入必定能大幅度增长,他也不怕知府衙门还不起。


    再说了。


    他已经将辽西当成了自己的自留地。


    辽西发展壮大,那是发展自己的势力。


    自己不掏银子搞发展,难不成还依靠朝廷不成?


    曹风是将辽西当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愿意掏腰包。


    可在孟学文看来。


    曹风那就是大公无私!


    这古往今来的官员,不压榨盘剥百姓就已经烧高香了。


    如小侯爷这般,自掏腰包发展地方的,还是头一个。


    孟学文当即深深地向曹风鞠了一躬。


    “辽西有小侯爷,乃是辽西之福。”


    曹风笑着摆了摆手。


    “缺银子我可以想办法!”


    “但是辽西的修路、垦荒等事儿,一定要抓紧!”


    曹风叮嘱孟学文说:“你这个知府一定要亲自盯这些事儿,万万不能耽误了。”


    “遵命!”


    曹风现在有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别看他现在风光无限,是一方大员。


    可实际上他很清楚。


    只需要皇帝一句话,那他就可能失去一切。


    以前官儿不高的时候,注意到他的人少。


    哪怕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


    有人弹劾他,皇帝也不会当回事儿。


    有老爹罩着,有二皇子撑腰,他可以安然无恙。


    可现在当了经略使,成为辽西军主帅,想要低调发展已经不现实。


    如今,朝廷中已有人视他为眼中钉,不断在皇帝面前诋毁他。


    现在他对皇帝有用,皇帝不会收拾他。


    然而,他想要再进一步,却是难上加难。


    毕竟他老爹也执掌并州军,皇帝是不会允许他曹家的势力膨胀到失控的地步的。


    搞不好哪天就一纸命令,将他调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当官儿。


    一旦失去军队和根基,皇帝要收拾他,岂不是易如反掌?


    更何况太子之位的争夺已经愈发的激烈。


    自己身为二皇子一系的人,已经有不少人在找他的黑材料了。


    一旦二皇子失势,那自己怕是也会跟着被清洗。


    所以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他需要趁着上头还没对他动刀子前,让自己成长起来,壮实起来!


    他必须牢牢地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哪怕以后皇帝想要收拾他,他也能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