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天下兴亡百姓苦

作品:《假世子她真行

    来到知许身边后,十六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生气的大将军。


    “主子?”


    知许将秘信递给了十六。


    十六皱着眉毛看过了上边的内容,然后与知许一样——愤怒了。


    仓邑居然扮作盗匪上岸,屠了大丰的一个县城,连县令都被挂在了城墙上。县城加上周围的几个村子大约三万多的百姓丧命......


    “畜生不如!”


    知许收回刚刚砸在桌面上的拳头,满眼的悲悯与愤怒:“这世间最苦的从来都是百姓。他们本是耕田、织布只想饱腹的寻常人,何辜要遭此屠戮?像仓邑此等专挑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襁褓中的婴孩都要戕害的东西,怎配存活与世?”她的语气里隐隐透着些杀意。


    十六也是满腔愤怒无处发泄,手都不自觉的握上了身侧的剑。


    总有一日……


    朝堂之上。


    百官同样义愤填膺,尤其是武将一方,当即便请命前往报仇。


    新帝缓缓道:“沿海百姓遭此劫难,朕的心中也很痛苦,但是眼下国库空虚,实在经不起再次兴兵折腾。传令下去,让地方官好生安抚难民,至于敌国那边……朕要先想一想再做定夺!”


    一武将气道:“圣上,还需要想什么?就算不派兵前往,也可以调楚将军或者青霄军前往啊!”


    “青霄军?你是觉得青霄军去了,死去的百姓能活过来?你是觉得陆秉文是救世主不成?”


    武将有点愣怔,圣上怎么突然就发了怒?这怒气比刚刚得知汐临县被屠城还要大。


    利落跪地请罪:“微臣不是那个意思.......”


    新帝大抬手,一副精疲力尽的模样。


    “退朝吧。”说着伸手揉向眉心。


    自从登基以来,他就没遇到过一件顺心的事情。


    新帝都离开了,百官再待下去也是无用,一个个唉声叹气的往殿外走去。


    “太傅,圣上这是什么意思?是打算就这么不了了之?”钱大人与蒋太傅并排走着,二人低声交谈着。


    “唉!老夫是空有一个太傅的名头,圣上根本就......”蒋太傅隐晦的摇了摇头,眼中是满满的无奈。


    钱大人:“如此下去,我这个老匹夫也只能是辜负先皇的圣意了。”竟是有了辞官回乡的意思。


    “老钱,你这是......?”蒋太傅还想劝劝老友,可是也明白这般的处境还不如辞官隐退来的安稳。


    可惜,蒋太后还在宫中,他不能学钱大人这般洒脱。


    钱大人心灰意冷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的良苦用心恐怕要白费喽!”说罢佝偻着背向前走去。


    蒋太傅愣愣的站在原地,广袖垂落、指节无意识蜷起,握着玉笏的手都在微微发颤。他望着钱老大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同样升起了茫然与涩意。


    他敏锐的感觉到了大丰朝廷的萎靡不振,这么下去恐怕百姓又要遭殃了。


    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


    新帝下朝后便将文先生招入了殿中,如今的形势他能相信的也就只有文先生这个智囊了。


    “仓邑国已经退去,若再兴兵边境也无济于事了。”文先生道。


    新帝问道:“那先生的意思是......朕什么都不做?如此恐怕难平民愤。”


    文先生摸摸自己的胡须:“那些百姓已经遭了难,再动兵戈,只会让更多百姓受战火牵连,这实非明智之举!圣上不如先令地方安抚流民,封锁消息,对外只称‘边境小扰’,待日后国力充盈,再寻机会一雪前耻,这才是保江山、安万民的长远之策。”


    新帝听的激动:“先生说到朕的心坎上了,朕也如此认为。可惜百官根本体会不到朕的苦心。”


    文先生劝慰道:“古来成大事者,哪一个不是遭受他人的非议和不解?如今百官只知眼前屠城之愤,却不见国库空的隐忧,唯有圣上能沉下心来计长远、护江山,这份定力和远见本就非寻常臣子能懂的!”


    新帝被安慰到,心情都好了不少。


    文先生垂眸,人果然是只愿意信自己想听的答案。


    临江府。


    楚霄面色凝重的看着舆图,汐临县城与其周围的几个村子被屠,是仓邑钻了沿海布防的空子。可是加强布防不是他一个念头就能做到的。其中需要调整的兵力和防垒的建设都是需要朝廷应允才可。


    先帝驾崩、新帝登基后他便自请与二叔留在边城驻守。前些日子叔侄俩便发现了沿海布防有很大的不足,所以便上了折子,可惜那道折子如石沉大海一般,连个水花都不曾溅起。


    楚明铮叹息:“只怕圣上不会令我等出兵讨打仓邑。”


    楚霄:“二叔,恐怕其他幸免的村子也不再敢留在此地,他们可能成为灾民、流民涌入其他的地方。”屠城之后带来的一系列结果可能要持续很久。


    “圣上应该会想出个安抚百姓的章程来。”楚明铮说的没什么底气。


    新帝登基后做的那些事情,就不是个正常人。如今估计也不会想出什么正常的法子来。


    “侄子想带一队人马沿海岸巡逻,以求震慑仓邑。”


    楚明铮想了想:“好,如今只能先这般了。”不然,仓邑若是以为大丰朝廷对沿岸百姓的死活置之不理,后果不堪设想。


    ……


    而此时,正有许许多多的百姓拖家带口的打算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


    他们虽然也不舍,可是汐临县的惨状令他们惶惶不可终日。看着自家年纪尚小的孩子们,只能选择远离故土。


    可是官府根本不给他们路引,他们去哪里都是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可能会被视为流民。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的百姓宁愿躲到深山、老林,也不愿继续待在沿海心惊胆战,然后担心随时被仓邑人屠杀。


    年老的妇人抱着自己的孙子大哭不止,因为这一别很有可能就是永别。


    他们年老些的人腿脚不好,受不得长途跋涉的苦,也不愿拖累子孙,所以只能留在村子里等死。


    “老天无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