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徽宗改元,倒向新党

作品:《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三百二十八章,徽宗改元,倒向新党


    朱敦儒作为后世都有名气的词人,这首早期代表作,绝对是杠杠的。


    他别具一格的意境写法,更是惊艳。


    第二天。


    日上三竿。


    洗漱吃饭,活动玩乐,午睡。


    下午再开始码字。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


    【宋徽宗改元崇宁。】


    【建中靖国这个年号,用了仅仅一年时间。】


    【崇宁,意思是崇奉熙宁,这标志着,徽宗皇帝调和新旧两党的政策失败,开始重用新党。】


    【为什么呢?】


    【宋徽宗即位之初,由向太后垂帘听政,但很快去世。】


    【在向太后的建议下,徽宗亲政后启用了韩忠彦和曾布为相,试图营造一个“元祐、绍圣均为有失”的中间路线。】


    【但这条路线从开始就注定脆弱。】


    【党争已积重难返,仇恨太深。】


    【新旧党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经历了多次你死我活的反复。两派不再是政策分歧,而是演变成了彻底的权力斗争和人身攻击。双方阵营积累了血海深仇,几乎不存在互信和妥协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徽宗皇帝的调停,本身无法解决根本矛盾。】


    【徽宗皇帝的调停只是在高层人事上搞平衡,并没有提出一个能超越党争、为双方都接受的新的政治纲领。】


    【这实际上是回避了核心问题:国家到底应该采用何种路线?是继续新法,还是恢复旧制?】


    【这种回避导致朝堂上的争论更加混乱和无序,双方都试图争取年轻皇帝的支持来压倒对方,使得“建中靖国”的朝局陷入了“忠邪杂进”的僵局和争吵,效率低下。】


    【综上,徽宗皇帝的调和,并没有任何作用,甚至让朝堂更加混乱了。】


    【最终,徽宗皇帝倒向了新党。】


    【倒向新党,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徽宗是神宗之子,哲宗之弟。继承父兄的遗志,恢复熙宁新法,对他而言具有天然的法统合法性和政治正确性。】


    【其次,新党的政治纲领更符合他的集权需求。】


    【新法的核心是富国强兵,手段是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对经济社会的控制。】


    【宋徽宗是一个有着巨大个人享乐和艺术创作开销的皇帝,新党提供的开源理财手段,比旧党强调的节流和保守财政,更能满足其庞大的资金需求。】


    【还有一个人物,也起了巨大的作用,那就是——蔡京。】


    【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徽宗的意图,提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政治主张:丰亨豫大。这个词源自《周易》,意思是国家富足昌盛,君主就应该堂堂正正地享受太平盛世。】


    【这为徽宗的穷奢极侈提供了完美的理论依据。】


    【蔡京不仅是新法最坚定的执行者,更是一个理财高手。他通过改革茶盐法、铸当十钱等手段,为徽宗聚敛了巨额财富,满足了其挥霍的需求。】


    【换言之,蔡京领导的新党,不再仅仅是王安石式的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能够为皇帝个人欲望服务的利益共同体——这都是后话了。】


    【至此,残酷的党争,再次开始了。】


    【而新婚燕尔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并不在意。】


    【新婚后的小院浸润在桂花甜软的香气里,烛火将窗棂染成暖黄色。】


    【李清照搁下笔,看着刚写完的一阕小词,嘴角噙着笑意。】


    【墨迹未干,字句间还跳动着白日里与赵明诚同游相国寺市的欢愉。】


    【“夫人,看我把什么宝贝请回来了!”赵明诚的声音带着微喘从门外传来,帘栊一掀,他抱着一个沉甸甸的锦囊走进来,官袍的下摆还沾着些许尘土,眼神却亮得惊人。】


    【李清照起身迎上,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锦囊中取出一只青铜小鼎。】


    【那鼎不过一掌高,绿锈斑驳,却透着一股渊默的古意。鼎腹上铭文遒劲,如蛰龙潜行。】


    【“这是今日在东市一位老丈处偶得,竟是西周懿王时的器物!你瞧这纹饰,这铭文……”赵明诚的声音因兴奋而压低,指尖虚抚过冰凉的铜锈,如对待易碎的梦境,“只是俸钱尚未发放,囊中羞涩,我便……我便将你我那两件新做的春衫典了,才凑足钱款。”】


    【他说得有些歉然,却又掩不住得宝的狂喜,像个做了错事却忍不住炫耀的孩子。】


    【李清照先是一怔,随即笑道:“衣裳罢了,年年都有新的。但这古鼎寂寥千年,终得遇明主,此乃真缘分,岂是几匹绢帛可比的?”】


    【她接过小鼎,指尖触到铭文的刻痕,仿佛触碰到一段凝固的时光。夫妻二人索性席地而坐,将鼎置于几案中央。】


    【明诚忙不迭地去翻检《先秦古器图考》对照印证,清照则取来纸笔,替他摹拓铭文。】


    【夜渐深,烛花轻爆。】


    【偶尔,为某个字的释读,两人会低声争论,又或同时想到一处,相视一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侍女端来的茶汤早已冷透,也无人想起去喝。】


    【空气中弥漫着金石锈迹、松烟墨和窗外冬寒交织的独特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