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李清照乐极生悲
作品:《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第三百三十章,李清照乐极生悲
【转眼过了年关。】
【到了崇宁元年。】
【三月。】
【汴京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混着泥土和花木的清润气息。】
【街巷深处,一声声悠长的“卖花哎——”划破了宁静。】
【新婚后的小院,归来堂的书斋窗外,海棠正浓。】
【李清照却有些心不在焉,笔尖的墨在纸上游移,未能成句。】
【赵明诚在一旁校勘着一卷碑文,神情专注。】
【那卖花声由远及近,像带着钩子,撩动了她的心。】
【赵明诚刚抬起头,便见妻子起身,裙裾轻旋,像一只被花香引蝶,翩然出了书房。他摇头失笑,只得放下手中的工作,跟了出去。】
【门口的老翁担子上,正是繁花似锦。】
【李清照弯着腰,细细挑拣,最终选了一枝胭脂色的海棠,花瓣上还噙着晶莹的晨露,宛如美人垂泪,又似霞光凝驻。】
【她捧着那枝“春色”回来,递到赵明诚眼前:“好看么?”】
【“甚好。”他笑着点头,目光温柔,“衬你。”】
【李清照却忽然不说话了。她看看花,又抬眼看看丈夫,一双妙目里流转着些许狡黠和难以察觉的娇怯。】
【她指尖轻点花瓣,声音拖得长长的,“郎君会不会觉得,奴面不如花面好?”】
【赵明诚先是一愣,待看清她眼底那抹藏不住的、几乎要溢出来的得意和挑衅时,瞬间了然。】
【他故意沉吟,摸着下巴,视线在她与花之间来回打量,仿佛真的在认真比较。】
【李清照见他这般模样,心头那点假装的担心立刻烟消云散,变作了不服气的娇嗔:“哼!”】
【她蓦地转身,对着廊下的菱花镜,将那枝海棠插在发髻上。】
【绯红的花瓣偎依着乌黑的云鬓,人面与花容交相辉映,一时竟不知是花衬人,还是人衬花。】
【她回过身,扬起下巴,走到赵明诚面前,定定地站住。目光清澈又大胆,直直地望进他眼里,那眼神在说:你再看?你好好看!】
【——你说,到底谁更好看?】
【赵明诚再也忍不住,朗声大笑起来。】
【他伸手,却不是去碰那朵娇艳的花,而是轻轻拂过她因激动而微热的面颊。】
【他的声音里满是宠溺和叹服,“这繁花万朵,岂及你眉梢一颦一笑?”】
【“此花有价,易得。吾妻清照,人间独一,千金难换。”】
【李清照强绷着的嘴角终于弯成了新月,笑意从眼底漫出来,比鬓边的那抹海棠红,更加明艳动人。】
【这寻常又美好的一日,最终也化作李清照笔下的一首词。】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幸福总是匆匆。】
【乐极总是生悲。】
【四个月后。】
【也就是崇宁元年,七月。】
【蔡京被徽宗皇帝任命为宰相。赵挺之官升至尚书右丞,为副宰相。】
【同月,蔡京、赵挺之等新党骨干开始大规模清算旧党。宋徽宗下诏禁行元祐法。】
【九月,元祐党人事件爆发。】
【宋徽宗下令在端礼门前树立“元祐党人碑”,将司马光、文彦博、黄庭坚、秦观等117人列为“奸党”,李格非的名字赫然在列,被列为“党人第五等”。】
【所有列入党人碑的官员,将永不录用。其子弟同样不能在京城为官。】
【李格非的仕途就此终结,他先是被罢黜了提点京东刑狱的官职,随后被逐出京师,遣返原籍。】
【听到这个消息的李清照,顿时跌坐在地。】
【之前新旧两党斗争了这么些年,都是有来有往,不相上下。】
【就算期间新党和旧党轮番上过台、执过政,但也从来都没有像这样,把另一党直接打成奸党,还要刻碑羞辱的。】
【这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不过,在大宋,不管怎么斗争党争,对文人也还是不会直接要命的。只是罢官、永不录用、逐出京城。】
【许久,李清照终于缓过神来,她立马想到了自己的公公赵挺之。】
【赵挺之现在乃是新党炙手可热的人物,副宰相,新党核心圈,地位举足轻重。】
【李清照思虑良久,还是决定自己出面,如果告诉丈夫,赵明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不论成与不成,总归要试试的。】
【黄昏,李清照站在公公赵挺之的院门前,思虑片刻,终于敲响了门。】
……
(苏轼苏辙哥俩也是在的,小说里面就没法写出来了。)
(这个元祐党人碑,是分等级的。第一等的,是当过宰相的,司马光作为领袖,他的名字是第一个,后面是吕公著、文彦博等担任过宰相的。)
(第二级的就是大官们,苏轼、苏辙、黄庭坚等,苏轼官做的不是最大的,但他名字是在最前的,他算是文学领袖。)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是,有一个专门的等级,记录的是为臣不忠曾任宰相的。这里就两个人,章惇和王珪。章惇这人是新党的重要成员,但他也被打成了旧党,因为他曾经反对立赵佶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