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手艺大练兵:四级钳工从入门到精通
作品:《以为是末世,你给我干四合院来啦》 时间很快到了1968年,春天的四九城刚褪去冬日的萧瑟。
曾毅坐在书房,手里握着一支钢笔,正对着摊开的稿纸写写画画。
稿纸上《手艺大练兵:五级钳工从入门到精通》的标题格外醒目,旁边还标注着几个关键章节。
复杂工件的划线技巧,高精度量具的使用与校准,特殊材料的切削工艺。
突然,游戏世界的传送装置发出轻微的声音,一道淡蓝色的光影在桌面上展开,567部队给曾毅传送来上头的最新信息。
“锦绣之州训练的潜艇已经完成所有准备工作,预计下周进行首次试航,部队想请您过去视察指导,您看方便吗?”
曾毅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里闪过一丝欣慰。
“试航准备都做好了?人员培训,设备调试这些都没问题了,国家还是有能人啊?”
曾毅直接回复,因为有其他工作,去不成。
其实就是曾毅根本没办法露面,现在他支援国家还是暗中的,谁也不能把他和那个人联系到一起。
收到曾毅的回复,那边也没啥反应,都多少年了,一直都是这样。
曾毅拿起桌上的稿纸,继续构思五级钳工教材的内容。自从《手艺大练兵:四级钳工从入门到精通》完稿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五级教材的编写上。
轧钢厂的工作他早已很少参与,偶尔去一次,也只是看看工人们对四级教材的使用情况,听听他们的反馈。
几天后,曾毅收到了上面发来的感谢信,信里不仅对他愿意赠送潜艇的举动表示感谢,还附送了活着的全部领导的联名信。
而此时,《手艺大练兵:四级钳工从入门到精通》已经正式出版,首印的五万册在短短三天内就被抢购一空。
四九城的新华书店里,每天都挤满了前来买书的工人和学生,有的人没买到书,就拿着笔记本,在书店里对着样书抄录,抄得手指发酸也不肯停下。
在轧钢厂的车间里,工人们休息时讨论的话题全是这本四级钳工教材。
老钳工王师傅拿着刚买到的书,戴着老花镜,指着其中一页对身边的年轻工人说。
“你们看,这‘复杂工件的装夹方法’写得多详细,还有配图,比咱们以前师傅口传心授的清楚多了。我之前琢磨了半个月的难题,看了这书,一下子就明白了。”
年轻工人小李凑过来,眼里满是羡慕。
“王师傅,您能借我看看吗?我去了三次书店都没买到,听说下次印刷还得等半个月呢。”
王师傅笑着把书递给他。
“拿去看吧,看完记得还我。这书可是个宝贝,咱们以后想提高技术,全得靠它了。”
不过,在书籍刚出版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之前工业部曾顶着曾毅的名头,出版过一本《工业技术基础》,里面的内容空泛,缺乏实际操作指导,很多工人看完后都觉得没用。
所以这次四级钳工教材出版,不少曾毅的老读者心里都犯嘀咕,会不会又是一本 “挂羊头卖狗肉” 的书?
在四九城的一个工人俱乐部里,几个老工人正围着一本四级钳工教材争论。
“我看悬,之前工业部那本书就坑了不少人,这次说不定也是换汤不换药。”
老周皱着眉头,语气带着怀疑。
“曾同志虽然以前写的前三本钳工书都好用,但这次隔了这么久,还不知道能不能保持以前的水准。”
旁边的老吴却摇了摇头,指着书里的内容说。
“你看这‘钻头的刃磨技巧’,写得多具体,连角度怎么算,砂轮怎么选都写清楚了,还有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这可不是空泛的理论。我昨天照着书里的方法磨了个钻头,钻出来的孔比以前精度高多了,这书绝对是曾同志的手笔。”
老周接过书,仔细翻了几页,越看越惊讶。
“还真是。你看这‘螺纹加工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全是咱们平时干活会遇到的情况,比师傅教的还详细。看来这次工业部没瞎搞,是真把曾同志的稿子出版了。”
消息传开后,原本持怀疑态度的读者也都纷纷去书店抢购,没买到的就四处托人借抄,四级钳工教材的热度越来越高。
甚至连外地的工厂,都专门派人来四九城采购,有的工厂还把书里的内容油印出来,发给每个工人学习,这时候可没啥版权的说法,都是为了国家做贡献。
在约翰牛驻四九城的使馆里,参赞怀特正拿着一本从黑市上买来的四级钳工教材,对着翻译问道。
“这书真的这么受欢迎?里面的内容很实用吗?”
翻译点点头,语气带着感慨。
“是的,参赞先生。现在四九城的工人几乎人手一本,很多工厂都把它当成培训教材。里面的内容全是实际操作技巧,非常适合一线工人学习,比咱们国家出版的一些技术书籍实用多了。”
怀特皱起眉头,把书翻了几页。
“这么看来,这个曾毅不简单啊。他能写出这么实用的技术书籍,对四九城的工业发展帮助太大了。我们得想办法把这本书的内容弄回去,让咱们国家的工人也学习学习。”
而在四九城的四合院里,曾毅还在忙着编写五级钳工教材。
赵春燕端着一碗刚熬好的绿豆汤走过来,放在石桌上。
“歇会儿吧,都写一下午了。我听书店的人说,你那本四级钳工书卖得可火了,好多人都在盼着你写五级呢。”
曾毅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笑着说。
“不急,五级教材得写得更细致些,里面涉及到的高精度加工技术,对工人的要求更高,不能出一点差错。等写完五级,我还想写六级的,争取把整个钳工体系都完善起来,让更多工人能学到实用的技术。”
赵春燕坐在他身边,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眼里满是温柔。
“你啊,也得注意身体,别累坏了。”
曾毅点点头,又拿起钢笔,继续在稿纸上书写。窗外的夕阳透过葡萄架的缝隙,洒在稿纸上,映出一个个工整的字迹。
他知道,一本好的技术书籍,能帮助无数工人提高技术,推动国家的工业发展。而他能做的,就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写出来,为这个时代的工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时,在锦绣之州的潜艇基地,试航前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艇员们穿着蓝色的作训服,在潜艇旁反复检查设备,脸上满是期待和紧张。他们知道,这次试航不仅关系到潜艇的性能检验,更关系到国家海防的未来。
而远在四九城的曾毅,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却用自己的方式,为这次试航和国家的海防事业,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持。
现在潜艇兵满心都是训练好,然后去小日子溜达溜达,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小日子的好多地盘都被小平头占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