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大娘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白白学您的法子。

作品:《四合院:大哥何雨柱,从高考逆袭

    何雨桥随口编了个地名,中年男子听后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


    “那个地方遭了水灾之后,确实有不少外地人跑到咱们这一带讨生活,这种情况也不算稀奇。”


    中年男子低声自言自语了一句,算是认可了何雨桥的说辞。


    其他村民见中年男子没再提出质疑,各自用东西换到想要的物品后,也就纷纷散开了。


    趁着这个空档,何雨桥拉住一位路过的老婆婆,问她能不能在她家借宿一晚。


    老婆婆仔细打量了何雨桥一番,又看了看他身后站着的宁伟和何正,


    然后伸出两个手指头,比出了 “二” 的手势。


    “想在我家住一晚,得给我两袋大米才行。” 老婆婆开口说道。


    “两袋大米也太贵了!


    我们兄弟几个辛辛苦苦跑买卖,一个月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实在拿不出这么多大米啊……”


    何雨桥一边说,一边故意做出转身要走的样子,假装不想再谈借宿的事。


    老婆婆一看何雨桥要走,顿时慌了 ——


    她好不容易碰到愿意来家里借宿的人,可不想就这么让对方走了。


    她赶紧上前拉住何雨桥的衣角,把原本伸出的两个手指头收回一个,只留下一个指头。


    “那就算一袋大米吧!住一晚上,我还管你们一顿晚饭!”


    老婆婆的表情十分纠结,好像做这个决定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下了很大的决心。


    “真是太谢谢您了!”


    何雨桥连忙向老婆婆道谢,接着就和宁伟、何正一起,跟着老婆婆往她家的方向走去。


    到了老婆婆家门口,看着那扇破旧不堪的大门,


    还有院子里随意散养的鸡和鸭,何雨桥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头。


    他隐约闻到空气中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血腥味,可从表面看,


    院子里的一切都很正常,找不出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大娘,您家这些鸡和鸭,看着精气神特别足,您把它们养得真好啊。”


    何雨桥特意开口称赞,想借着这个话题和老婆婆多聊聊。


    “呵呵,这些鸡鸭都是我家儿媳妇在照管,她在这方面还挺有办法的。


    至于家里其他的事嘛,唉,真是一句话都说不清楚……”


    老婆婆笑着回答,可说到后面,却忍不住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


    几人进屋后,何雨桥先将肩上的货担放到屋角,


    随即转身走出屋子,在院子里缓步走动,


    看似随意地观察着四周环境,何正则紧紧跟在他身旁,不敢有丝毫松懈。


    何雨桥手里攥着一把糙米,装作喂鸡的样子,趁没人注意,


    压低声音对何正说:“你有没有闻到什么不对劲的气味?”


    何正仔细回想了一会儿,最终摇了摇头:


    “我就闻到院子里鸡鸭粪便的臭味,别的味道没太在意。”


    “我闻到了血腥味。”


    何雨桥把声音压得更低,神情严肃地叮嘱道,


    “今晚睡觉别睡太沉,咱们轮流守夜,多盯着周围的动静,千万别大意。”


    何正听后,立刻郑重地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清楚了。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老婆婆煮了一锅稀粥,


    还端出了当地特有的咸菜,用来招待何雨桥一行人。


    “你们快尝尝这咸菜!”


    老婆婆热情地招呼着,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可是咱们这儿出了名的特色小吃,味道特别地道!”


    说着,她就用筷子夹了些咸菜,放进了何雨桥的碗里。


    何雨桥低头一看,碗边还残留着些许污渍,


    心里难免有些不适,但还是硬着头皮喝了两口粥。


    “大娘,您之前提过家里有儿媳妇,怎么一直没见着她呢?”


    何雨桥借着吃饭的间隙,不动声色地问道,目光悄悄留意着老婆婆的反应。


    紧接着,他怕对方起疑,又故意转移了话题:


    “我想着,再过两年要是身体撑不住,没法再跑买卖了,就也在家里养些鸡鸭。


    到时候把它们拿到镇上去卖,应该也能赚点钱,够维持生计了。”


    老婆婆一听到何雨桥问起儿媳妇,脸色瞬间变得不自然,


    眼神也有些闪躲,不敢与何雨桥对视。


    后来听到何雨桥只是想请教养鸡鸭的方法,


    并没有别的意思,她紧绷的神色才稍稍缓和,慢慢恢复了正常。


    “养鸡鸭的法子我倒是能教你,不过嘛……”


    老婆婆故意顿了顿,话没说完,


    眼睛却不自觉地瞟向了何雨桥放在角落里的货担,意图再明显不过。


    何雨桥一看老婆婆这神情和动作,立马就明白了她的心思 —— 是想从中索要些好处。


    “大娘您放心,我们肯定不会白白学您的法子。”


    何雨桥连忙接话,语气诚恳,“我货担里还剩些盐,


    等我们离开的时候,就把这些盐留给您,当作谢礼。”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村子里,盐可是稀罕又金贵的东西。


    老婆婆一听说何雨桥要把盐留给自己,顿时喜上眉梢,


    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忙不停地点头答应,态度比之前热络了不少。


    当夜幕彻底笼罩大地,四周的喧嚣渐渐平息,整个村落都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晚餐过后,何雨桥主动提出帮忙清洗碗筷,却被老太太婉言谢绝了。


    老太太让何雨桥他们留在原地,喝喝茶、歇歇脚,不用操心这些琐事。


    在老太太眼里,如今的何雨桥仿佛有着某种奇妙的本领,和寻常人很不一样。


    起初,老太太觉得,这个来镇上做买卖的货郎,


    多半是个精于算计、不肯吃亏的人,做生意肯定不会实在。


    可经过几次交谈,她才发现,何雨桥根本不像自己最初想的那样目光短浅,


    反倒在利益方面很乐意让步,是个实在人。


    “你们就在这儿坐着歇会儿,等明天,我把我那不成器的儿媳妇叫过来,让她教教你们养鸡、养鸭的技巧。”


    把厨房收拾妥当后,老太太一边擦着手,一边从厨房里走出来,对何雨桥说道。


    “反正吃完晚饭也没什么事做,不如就现在吧,明天我们还得接着卖货呢。” 何雨桥连忙说道。


    对于这位只在老太太口中被提起、却始终没露过面的儿媳妇,何雨桥心里满是好奇。


    在来到这个村子之前,他只知道被拐的妇女藏在某个村民家里,却不清楚具体的位置。


    现在老太太主动提出让儿媳妇来交流,何雨桥自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


    他心里清楚,这个村子里的妇女生活境遇大多不好,


    或许这位儿媳妇会因为彼此有着相似的困境,主动透露一些有用的信息。


    “唉,她晚上不能见人,一到晚上就会发病,行为疯疯癫癫的。”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道。


    发病?


    何雨桥心里猛地一紧,但脸上没露出丝毫异样,还装作好奇的模样问道:


    “是疯病吗?我之前去另一个村子的时候,遇到过一位老中医,


    他治疗这种病很有办法,要不要我给您介绍一下?”


    “花那钱干什么?我们本来就没打算给她治,只要她晚上不出来闹事就行了。”


    老太太摆了摆手,显然不想再继续谈论这个话题。


    何雨桥对这位所谓的儿媳妇愈发好奇,他给何正和宁伟使了个眼色。


    何正和宁伟一下子就明白了何雨桥的意思,


    当即起身,打算去村子里逛一逛,看看村民们缺些什么东西,


    下次来卖货的时候也好提前准备妥当。


    老太太没有阻拦他们,还热情地催着他们出门:


    “你们放心去逛吧!家里的东西我帮你们看着,


    绝对不会让小孩来拿走的!” 她拍着胸脯,向三人保证道。


    天色越来越暗,村里每家每户都陆续关掉了灯。


    何雨桥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也没找到被拐妇女的藏身之处。


    就在他觉得这次可能要白跑一趟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的大树下坐着一位老大爷。


    “大爷,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回家啊?”


    何雨桥主动走上前打招呼,还熟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抽出一根递给老大爷。


    老大爷把香烟拿到鼻尖闻了闻,随后肯定地点了点头:


    “这是城里卖的牌子烟,我好长时间都没尝过这个味道了。”


    说着,他把自己的旱烟放在旁边的凳子上。


    “家里没人,回去那么早做什么?


    还不如在这儿和大家聊聊天,时间过得还快些。


    ” 老大爷点燃香烟,神情十分享受地吸了一口,又咂了咂嘴,


    看向何雨桥问道:“听你的口音,不是我们这儿的人,是来走亲戚的吗?”


    “我们是来这儿卖货的,正好想在村里找个地方住宿。”


    为了获得老大爷的信任,何雨桥还跟他讲了自己的身世。


    “真是不容易啊,当年那场水灾,好多人都遭了殃,你们兄弟几个能活下来,真是老天爷开恩啊。”


    村里的老人都记得当年的水灾,老大爷看何雨桥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同情。


    “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您呢?” 何雨桥问道。


    “我姓王,你们叫我王大爷就行。”


    可惜,这个名字和之前负责人给的资料里相关人员的名字对不上。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何雨桥顺势把话题引到了赵大娘家那位有疯病的儿媳妇身上,


    还夸赞了几句她养鸡鸭养得好,说自己之后想向她请教养殖技巧。


    他还特意提了一句,自己原本打算用食盐交换的方式,向对方请教养鸡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