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改革计划

作品:《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1990年电子管厂也不全都是坏消息。


    北华?柏上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在1989年建成投产的时候,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但是因为盈利金额不多,并未在股东间进行分工,而是把钱当做发展基金留在了厂里。


    但是1990年的时候,也就是建成的第二年,北华?柏上的盈利金额直接超过2亿元。这个合资企业确实成为了一家非常赚钱的企业。往后每年的盈利金额都在数亿元。


    1990年年底的时候,合资公司的各家股东进行了首次分红。


    电子管厂一下子拿到了几千万元的分红。


    但是电子管厂那时候已经负债累累,刚拿到手的分红就被用来偿还之前的部分债务,剩下的部分用来发放了员工们的工资。


    几千万拿到手,还没焐热,就全都用完了。


    1991年年初,张卫东把王洛宾叫来,准备再和他商量一下最终的改革方案。


    这套改革方案原来就是以王洛宾上交给他的那份改革报告作为基础,张卫东又添加了一些内容。


    整个改革方案两人已经商讨了半年,张卫东对于王洛宾的很多看法都很赞同。事实证明,王洛宾确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他心中很庆幸,幸亏原总当年极力培养王洛宾。


    王洛宾来到了张卫东的办公室。


    “厂长,您找我?”


    “洛宾啊,你来。”


    王洛宾走进办公室,坐在张卫东对面的椅子上。


    “那个改革方案,我想跟你在最终商讨一下。”


    王洛宾听出了张卫东话外的含义。


    “是要准备实行吗?”


    “嗯。”张卫东点点头:“不能在等了,再等下去厂里就彻底没机会了。你那个把咱厂改组成股份制企业的构想非常好,这样谁都能购买咱厂的股份,我们就直接可以向社会吸收资金,不用再去贷款。”


    “其实国外的很多企业现在都是这么做的,他们还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帮助企业发放股票,人们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买卖,企业很容易就可以从市场上筹集到资金。国内目前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就在两人对话的一个多月以前,准确说是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中国的股票市场算是正式启动。


    “嗯,但是我们不能等它成熟了,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必须现在做出体制性的变革,才有可能活下去。不然我们一直陷在借钱,亏损,再借钱,再亏损的恶性循环里,早晚撑不下去。”


    王洛宾赞同地点点头,转而说到:“不过咱厂的老干部们……”


    王洛宾没有说下去。


    张卫东看了他一眼,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这个你不用担心。”张卫东像是做好了某种打算一样说道。


    “他们如果同意就同意,如果不同意我就让他们同意。总之,不能因为他们耽误改革计划的实施。你回去马上再研究一下改革计划,拟一个最终版给我,尤其是细节方面,要多注意。如果没有问题,下个月就在厂里开会宣布。”


    “好,我尽快拟定。”


    王洛宾说完之后,依然坐在椅子上,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张卫东见他没走,问道:“还有别的事吗?”


    “就是之前我跟您提的那个人员分流方案……”


    “绝对不行!”


    王洛宾还没说完,张卫东就打断了他。


    “这次的改革方案绝对不能包含人员分流。”


    王洛宾看着张卫东,从他严肃的神情上,王洛宾很清楚张卫东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是他还是想劝一劝张卫东。


    “厂长,我知道您下不了这个决心。但是咱厂目前的人员负担真的太重了。全厂目前在职员工一万多人,退休职工将近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的工资,退休金,医疗保险,住房还有各种福利已经把厂里压得喘不过气了。”


    “那也不行!我拼了命地想要保住774厂就是为了她的员工。你现在让我直接裁减4000多人,那是将近一半人。这帮人你让他们怎么办?”


    “厂长,就算咱不裁减员工,下面的人已经是人心浮动了。”


    王洛宾的这句话直接扎中了张卫东的痛处。


    他低头沉默不语。


    “您应该很清楚啊,调动申请书您都批了多少了。厂里现在忙着在外面找下家的不知道有多少人。我们就算不裁减人员,有的人也打算离开了。”


    “那是他们的事。他们想要离开,我不拦着。但是我不能赶他们走。厂里的人有的把一辈子都给了厂里,现在你让我把他们分流?这个事情绝对不行!”


    看到张卫东态度强硬,王洛宾不再坚持,但是他转而又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那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不做强制要求,但是让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内部动员一下,如果考虑离开的,我们都批准。”


    张卫东犹豫了。


    他犹豫,是因为他心里没有底。厂里员工现在对厂的忠诚度到底如何,他是拿不准的。他们是否还愿意跟774厂共存亡?是否还愿意无条件地奉献自己?


    张卫东心中很忐忑。


    万一开了这个口子,在厂里形成了一股风气,一人走都跟走……


    但他转头一想,就算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想走的人终究还是会走的。


    他松了口:“好吧,那就按这个方案办吧。”


    很快,总厂各部门和各个分厂就分别召开了主题为“外面的世界更精彩”的内部动员大会。


    774厂员工对厂的忠诚度还是在的。绝大部分人选择了留下。大概只有几百人提交了调动申请。


    2月份的时候,张卫东在厂领导会议上宣布了股份制的改革计划。


    正如同他预料的那样,下面传来一片反对的声音。


    “所有人都能参股?那不就相当于把咱厂切成一块一块的,拿到市集上去卖吗?谁想买就能买。”


    “关键咱厂现在的情况谁愿意花钱入股啊,这个方案根本不可行啊。”


    “咱厂原来可是部属企业,怎么可能沦落向老百姓筹钱的地步呢?”


    “而且这个方案政府那边不可能同意吧,谁都能买的话,那要是一个人他有钱,把股份都买走了,那咱厂不成他的了吗?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啊。”


    “厂长啊,这个方案还是得慎重考虑一下。”


    但是下面其实也不全都反对的声音,领导干部中比较年轻的都赞同这份计划。


    “其实我觉得,这份改革计划还是有很大希望能成功的。国外的很多大企业都是采用这种制度。股份制企业的好处就是让所有参股的人共同分担风险,能大大减轻咱厂的压力。”


    “而且向社会融资其实是企业发展的趋势,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既然这样,企业发展的资金就不能全靠从政府获得,况且现在政府的钱也不是白给我们,我们还是要还的。”


    “小毛孩子!你懂什么!你们这是在出卖国家资产!是卖国你们懂不懂?”


    “我……我不是这个意思。”


    年老的和年轻的干部很快就争论了起来。


    张卫东看着两派人的争论,默不作声。他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他们激烈地争论。


    感觉双方争论得差不多了,张卫东敲了敲桌子。


    众人安静了下来。


    “厂里现在的情况你们也都清楚,我也不用多说什么。这个改革方案,我是完全同意的。至于你们刚才说的那些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方案里也有应对的措施。那这个方案到底能不能成功?我也不知道。”


    张卫东说完,众人沉默地看着他。


    “从1980年咱厂决定转型开始,十一年过去了。十一年啊,长征都该走完了。但是至今我们厂还是看不到一点希望。我们还是在不停地亏损,然后找政府借钱,然后继续亏损,继续借钱。再这样下去,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翻身了。这份改革方案,是我们现在能摆脱困境唯一能拿的出手的办法。你们要是同意,我们就接着一起走下去。要是不同意,这个厂长我也不干了。”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震惊地看向张卫东。


    “你们谁想当这个厂长,现在站出来,我马上把这个位置让给你。”


    王洛宾目瞪口呆地看向张卫东,他没有想到张卫东会用这种手段逼迫所有人同意。


    “厂长,我们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们什么意思!”张卫东厉声说道,目光灼灼地看向其他人。


    “你们不同意,可以,那你们拿出别的办法啊。”


    众人沉默不语。


    “你们又拿不出来。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你们要眼看着厂倒下去吗?”


    众人继续沉默。


    最终,没有人再表示反对,改革方案顺利在厂里通过。


    第二天,这份报告就被提交到了市里进行审批。


    但是张卫东万万没有想到,他极力想要推行的这个改革计划,让他在774厂的厂长生涯彻底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