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厦将倾
作品:《一家国营企业的伟大崛起》 有了市里帮忙协调的贷款,电子管厂总算是有钱买煤了。
张卫东从市委回到厂里以后,就紧急召集市场部来开会,要求他们尽快联系到新项目,而且无论什么项目都可以,每人至少完成两个任务指标。
没人知道张卫东背后突如其来的紧迫感从何而来。
只有张卫东自己清楚,无论如何他也要保住774厂,他绝对不能让她被拆分。
但是国内的经济情况并没有好转,很多工厂也都没有百分百开工,怎么可能会在另外委托其他厂家帮忙生产呢?
市场部使出浑身解数,几乎已经相当于再恳求对方,也才联系到了三个新项目,这三个项目加在一起的年利润都不足一百万元。
张卫东知道,再这样下去电子管厂永远没有翻身的可能。
他开始在心里酝酿一场更加彻底的改革。
但是还未等他实施这场改革,危机再次迎来。
六月份的时候,厂里的资金再次告罄。
齐科长一大早就急匆匆地来到张卫东的办公室。
“厂长,咱厂的原材料断货了。”
“什么?怎么会断货呢?”张卫东很吃惊。
齐科长面露难色地说道:“厂里……又没钱给人家结账了。”
“你胡说!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应,钱都给了你们了。咱厂职工的工资都半年没发了,你现在告诉我没钱买原材料了?钱都去哪了?”
“是真的!上次的贷款将近一半用在了811工程的维护上,落在我们手里的本来就没有多少。我们跟原料供货商都是一厘一厘地砍价才支撑到了今天。厂里现在是真的没有钱买原料了。”
张卫东坐在椅子上,满脸的无奈。
他没有想到,一千万转头就赔进去了,连个响声都没有听到。
774厂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怎么填也填不满。
“你跟供货商好好说一说,让他们先小批量给咱们供一批原材料,先保证那几个车间不要停产。钱的事情,我去解决。”
张卫东准备再去市里借钱。
“好吧,那我再尽力跟供货商沟通一下。”
“嗯。”
一想到又要去市里借钱,张卫东就头大。刚从市里拿到一千万,现在又要去。
但他又没办法,他必须得去。
齐科长前脚刚走,一群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就你推我我推你地走进了张卫东的办公室。
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份文件,站在张卫东的面前,眼神四处游移,不敢看向他。
张卫东抬头看向那群年轻人,虽然说有的不能叫上名字,但是他基本都有印象。
这群年轻人都是几年前厂里招来的大学生,有的已经成为了车间的技术骨干。
张卫东打量着那群年轻人,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你们找我有事?”
那群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看着他们吞吞吐吐,张卫东有些着急:“有事说啊,找我干什么?”
一位人群中戴着眼镜的年轻人站了出来说道:“还是我来说吧。”
张卫东看着他。
那名年轻人像是鼓起勇气一样,说道:“厂长……我们……我们想申请调动。”
张卫东愣了一下,有些吃惊地看着几人。
“申请调动?为什么申请调动?”
那群年轻人低着头,谁也不回答。
张卫东一问完,心里也觉得自己这个问题多余。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单位种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像774厂这样的国营单位以外,还有乡镇企业,私人企业,合资企业和国际企业等等。这些企业像是一个个崭新的舞台,吸引着有梦想的年轻人。
他们是万没有道理一直待在这家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国营老厂的。
张卫东满脸失望和惋惜的神情,但是他知道他也留不住这些人。
他点点头:“嗯,你们都想好了?”
几人纷纷点头。
“其实,我们之前已经跟我们的主管领导都说过了,但是他们说他们没有权利放人,需要厂长的同意才行。”
(职工当时换工作单位需要提交调动申请)
张卫东看着几人手里的文件,心里很清楚那是什么。
“给我吧。”
他伸出手去,逐一从每个人的手里接过调动申请书。
他把调动申请书摞在一起,心中很吃惊:居然这么厚。
张卫东注视着手中的一沓调动申请书,沉默良久。
他心中思绪万千,沮丧之情已经无法言表。
他是真舍不得放这些人走。电子管厂目前的员工将近90%是初中学历,大学毕业生只有2%。
这些人都是774厂翻身的希望。
但他并未挽留他们。
他转过身,来到自己的桌子旁,拿出印章,给每一份申请书都盖了章。
他把申请书还给那群年轻人。
张卫东看着那些还有些稚嫩的脸庞,诚恳地祝福道:“祝你们……前程似锦。”
“谢谢厂长。”
“嗯,去吧,收拾东西吧。”
办公室里再次只剩下了张卫东一个人。
他站在那里,望向窗外,鼻腔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叹息声中满是疲惫与无奈。
然而消沉在他的身上只一闪而过,张卫东又振作了起来。
他是没有资格站在那里难过的,他还得去借钱。他必须要保住774厂和她的员工。
张卫东再次来到了北华市委。
经委又从银行给电子管厂协调到了两千万的贷款。买原料的钱算是有着落了。
张卫东坐上车沿原路返回厂里。一路上,张卫东都在思考,怎么能让电子管厂翻过身来。
车子行驶到科汇路的时候,突然停住了。
张卫东坐在车后面一直眉头紧锁的沉思。车子突然停下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看向司机,问道:“怎么停了?”
“厂长,堵车了,前面好像在修路。”
张卫东很奇怪:“刚才还没有啊。”
“是啊,就这一会的工夫。听说市政那边在规划新的城市建设,现在市里到处都在修路。”
“算了,那换条路吧。”
司机掉头向另一个方向驶去。
汽车行驶在平稳的马路上,张卫东看向窗外,心里继续思考他的改革计划。
他感觉有些头疼,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
马路旁边就是一个菜市场,小商小贩纷纷吆喝着,兜售自家的新鲜蔬菜。
在一个烂菜堆旁蹲着一个人,旁边放着一个篮子,那人正从烂菜堆里挑出看起来还能吃的菜叶,放进了旁边的篮子。
“停车!”张卫东突然喊道。
司机以为出了什么事情,一脚刹车停住了车子。轮胎和地面发生剧烈摩擦,传出刺耳的声响。附近的人纷纷侧目张望。
张卫东满脸不相信的贴近车窗看向那人。
没错,那人穿的就是774厂的厂服。
在那一刻,张卫东是不愿意相信自己亲眼所看到的。
他打开车门,走下了车,朝那个人走去。
张卫东慢慢的靠近那人,他逐渐看清了那个人的脸庞。
“刘姐?”张卫东心中更吃惊了。
刘姐是张卫东刚刚进厂时与他同车间的工人,年龄上只比张卫东大一岁。张卫东虽然是高材生,但是进了车间仍然有许多不懂的地方,刘姐时常教他一些技术实操的知识,可以算是张卫东的半个师傅。而且张卫东那时候很受刘姐的照顾,连他的爱人都是刘姐介绍的。刘姐真的宛如他的亲姐一样。
刘姐看到张卫东,同样十分震惊。
“卫东?!你……你怎么在这?”刘姐一下子局促起来,她把篮子装作不经意地挪到身后。
刘姐的小动作都被张卫东看在眼里。
张卫东愣在那里半天,支支吾吾地说道:“你……你怎么在这里捡烂菜叶子啊。”
刘姐站起身,见已经藏不住,便一副坦然的神色说道:“嗨,这不是……没钱买菜了嘛。我家那口子……他们厂效益不好。他自己也不争气。”
刘姐故意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爱人身上,绝口不提电子管厂半年没发工资的事情。
张卫东心中一阵翻滚。
见张卫东不说话,刘姐忙解释道:“这菜我看有的还没坏,就这么扔了也怪可惜的。”
厂里一半以上的生产单位都在亏损,没有击倒张卫东。
被资金短缺逼的不得不三番五次去市里求助,没有击倒张卫东。
年轻员工逐渐离开774厂,也没有击倒张卫东。
但是在看到自己厂里的员工在外面捡烂菜叶子的时候,张卫东终于坚持不住了。
他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刘姐见状,语气瞬间严厉起来:“哎!你个大男人,你哭什么?男儿流血不流泪,这有什么好哭的。”
“刘姐……我对不起你们,是我无能。”
“哎呀,有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又不是咱厂一家这个情况,那也不是你的错。快别哭了。”
张卫东抹了一把眼角的眼泪。
“我把咱厂管成这个样子,是我害了你们。”
“怎么能这么说呢?你也难啊。我听小姚说,你有时候下了班不走,就坐在办公室里,愁得一坐就坐一宿。你这个位置,比我们难太多了。”
张卫东满脸愧疚,不知道该说什么。
“但是越难越不能放弃。你是厂长,是这个厂的支柱,你要是都放弃了,咱厂是彻底没救了。现在无非就是日子难一点,怕什么!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曲折就曲折了,无非吃点苦受点罪,没什么大不了的。”
张卫东点点头。
“行啦,你恐怕还有事吧,你快回去吧。”刘姐催促着说道。
张卫东掏出口袋里的所有钱塞给刘姐。
张卫东的工资水平虽然比普通职工高出一些,但是他也半年没有拿到工资了,手里也不富裕。
刘姐一看,赶忙推辞。
“你看你给我钱干什么,我不要。”
“哎呀,刘姐,你拿着吧!”张卫东把钱强塞进刘姐口袋。
“我心里能好受一点。”
见张卫东坚持,刘姐不再推脱。
张卫东转身准备离开。
然而就在他转过身后,他又愣住了。
在不远处,还有几个人蹲在地上,把烂菜叶捡起放在篮子里。
他们也穿着774厂的厂服。
在那一刻,张卫东才意识到周龙啸临终时的嘱托有多么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