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来临
作品:《我都成首富了,你才来认亲?》 杭城作为新一线城市,市区面积超过八千平方公里!
十分之一,那就是整整八百平方公里!
而且这不是在空旷的平原上画个圈,这是在现代化的都市里!
高楼大厦、立交桥、地铁线路、甚至是每一条人行道、每一棵行道树……这其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庞大到足以让任何一家科技巨头的服务器集群当场瘫痪。
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吴市长那边……”顾泽立刻想到了关键。
“何止是开了绿灯!”孙勇的语气里包含着感激。
“老板,你都不知道,吴市长直接给我们派了一个工作组!”
“地图测绘、城建规划、甚至是一些我们根本没权限进入的敏感区域,都是他们的人带着设备,陪着我们一起干的!”
“很多基础数据,都是他们直接从市政系统里调出来,打包发给我们!这替我们节省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
顾泽沉默了。
他知道吴向前会支持,但他没想到,支持的力度会大到这种程度。
这已经不是商业合作了,这是在用一座城市的行政力量,去为启航科技铺路。
挂断和孙勇的电话,顾泽立刻拨给了吴向前。
“吴市长,我是顾泽。扫描工作的事情,真的……太感谢您了。”
千言万语,最后只汇成一句最真诚的感谢。
电话那头的吴向前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小顾,你跟我客气什么。”
“你们是在为杭城、为国家争光,我们政府部门,不给你们保驾护航,给谁保驾护航?放手去干!”
简单的几句话,却让顾泽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这份信任,重如泰山。
他再次拿起手机,点开了与孙勇的聊天框,一行新的消息弹了出来,是刚刚通话时没来得及说的。
孙勇:“老板,我给你说个更牛逼的!我预计,到今天晚上服务器正式开放的时候,我们的扫描工作能完成整个杭城的三分之一以上!”
“市中心和所有主要城区,将全部建成!一个完整的庞大的、数字化虚拟杭城,将向第一批所有用户开放!”
顾泽的目光,落在了三分之一这个数字上。
一个城市的灵魂,往往就集中在它最核心的区域。
完成了三分之一,就意味着虚拟杭城的骨架和血肉,已经完全成型了。
孙勇的下一条消息紧随而至。
“而且,我们是从最复杂的市中心开始啃的硬骨头,剩下的区域,扫描难度会指数级下降!”
“我敢保证,VR眼镜上市一个月内,整个杭城,将会被我们1比1地,完整复刻到第二世界里!”
顾泽缓缓放下手机,再次将目光投向外面。
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虚拟的世界。
从今天起,它们将在这里交汇。
而他,顾泽,就是那个站在两个世界交界处,亲手推开大门的人。
但光有门和框架还不够。
一座城市,哪怕是虚拟的,如果只有冰冷的建筑,那它就是一座死城,一座华丽的坟墓。
它的灵魂,应该是人,是为生活奔波的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这些,是目前的AI无法模拟的,是第二世界最缺失的人味儿。
顾泽的脑中,一个大胆的念头瞬间成型。
他没有再打电话,他知道吴向前此刻一定忙得焦头烂额。
他点开聊天软件,编辑了一条信息,直接发了过去。
“吴市长,关于虚拟杭城,我有一个想法。”
“我们可以把它打造成一个全新的就业平台,招募真实的杭城市民,在第二世界里兼职扮演他们自己。”
“一个真实的、流动的、由无数普通人组成的NPC生态系统。”
“这不仅能让虚拟世界遍布人情味,更能实打实地,为杭城创造数以万计的新岗位。”
顾泽的这条信息,就像一颗精准投下的深水炸弹,在吴向前本就沸腾的脑海里,轰然炸响。
整个一月,吴向前的办公室就没在凌晨两点前熄过灯。
桌子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每一份都关乎着虚拟杭城的未来。
有建议设立虚拟社区管理条例的,有提议开办线上虚拟政务大厅的。
甚至还有人建议,在虚拟西湖里搞一场数字龙舟赛,向全世界直播。
每一个建议,都想象力十足,但也意味着海量的工作。
筛选、论证、寻找落实方案……
吴向前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个为了一个项目能连着啃三个月方便面的小科员的时候。
也由不得他不拼命。
启航科技把全世界最锋利的刀递到了他的手上,他要是连块肉都切不好,那全天下人要戳着脊梁骨骂的,不是顾泽,而是他这个无能的杭城市长!
这份压力,让他连和顾泽打电话闲聊报喜的功夫都没了。
而这份压力,随着二月一日的临近,不仅在市府大楼内压得人喘不过气,更通过一根根网线,在整个华国发酵成了一种近乎癫狂的期待。
“还有三天!我感觉像三年!班都上不进去了!”
“兄弟们,我已经开始幻想在虚拟的北高峰上看日出了,结果一睁眼,看到的是我老板那张臭脸,太痛苦了!”
“我受不了了,我要断网!再刷抖快我就要疯了!眼不见心不烦!”
无数人因为过高的期待而备受折磨,只能强行逼迫自己远离网络,以此来减少那份抓心挠肝的痛苦。
终于,在亿万人的煎熬与期盼中,时钟的指针,咔哒一声,迈过了零点。
二月一日,到了!
天还没亮,杭城各大商场的门口,早已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龙。
那队伍,就像一条条贪吃蛇,从商场紧闭的玻璃门,一路蜿蜒到几百米外的街角,甚至拐进了旁边的巷子。
队伍里,五颜六色的露营帐篷俨然成了一个临时的社区。
裹着军大衣哈着白气的大哥,抱着暖水袋刷剧的女大学生,还有从外地连夜坐火车赶来的科技发烧友,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亢奋。
无数媒体记者扛着长枪短炮,将镜头对准了这堪称奇观的景象,闪光灯彻夜未息。
而在商场外人声鼎沸的同时,市府大楼顶层的特别接待室内,气氛却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