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远山村与石头村
作品:《我都成首富了,你才来认亲?》 当柏油路走到了尽头,接下来,便是地图上都标注得含糊不清的土路和盘山道。
车队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巨大的车轮碾过坑洼的土路,扬起漫天黄尘。
整整一天,一座被群山环抱、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出现在了地平线上。
石头村,到了。
车队缓缓驶入村口,引擎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站满了人。
为首的是一个皮肤黝黑、满脸褶子像老树皮一样的老人,应该是村长。
他身后,是几十个村民,男女老少,都用紧张的目光,看着这支仿佛从天而降的钢铁长龙。
头车的车门打开。
顾泽一条腿迈出,脚踩在了松软的黄土地上。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眼前的村民。
那一瞬间,他看到了。
大人们的眼里,是一种被贫穷和岁月磨平了棱角的麻木,是一种认命般的沉寂。
可是在他们身后,那些探头探脑的孩子们,脸上虽然脏兮兮的,但一双双眼睛里,却闪烁着和照片里那个女孩一模一样的光。
那是未经世事污染的童真,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两种截然不同的眼神,形成了无比巨大的反差。
像一柄无形的巨锤,再一次,不讲道理地凿在了顾泽的灵魂深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他曾在商场上见惯了各种欲望的眼神,可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眼神。
一种让他心脏猛然一揪,甚至有些透不过气的眼神。
他忽然咧嘴笑了。
妈的。
这次,总算是来对了。
顾泽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在这黄土高原的背景下,显得格外晃眼。
他这个突如其来的笑容,让原本就紧张不已的村长杜书好,心里更是咯噔一下。
这城里来的大老板,是几个意思?
笑我们穷?还是觉得我们这地方好玩?
杜书好活了大半辈子,见过最大的官就是镇上的书记,哪里见过这种一出手就是三十辆豪车,身边连个保镖都不带的年轻人。
他那张被岁月和风霜刻满沟壑的老脸,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向前挪了半步。
“老板……您是?”
顾泽没说话,大步上前,主动伸出了手,紧紧握住了村长老树皮一样干枯的手掌。
“我叫顾泽。”
他的声音很平静,没有半点高高在上的架子。
杜书好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赶紧回握住,浑浊的老眼里满是局促。
“我叫杜书好,是这村的村长。”杜书好赶紧自我介绍,“我们这村子,真名叫远山村。”
远山村?
顾泽心里咂摸了一下这个名字,比石头村这个听起来就穷的绰号,确实多了几分诗意。
只可惜,诗意填不饱肚子。
杜书好搓着手,看着那三十辆如同钢铁巨兽般的越野车,又看了看车上隐约露出的米面粮油,嘴唇动了动,感激的话到了嘴边,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叹了口气,指着身后光秃秃的大山,带着几分认命的无奈。
“我们这地方,穷啊。我也想过办法,寻思着能不能搞搞旅游,让城里人来体验体验生活,可……没人来啊。”
旅游业?
顾"泽心里暗自摇头。
老爷子想得太简单了。
现代人所谓的体验自然,前提是不能脱离现代化的便利。
交通、住宿、网络、餐饮,哪一样不是烧钱的基建?
更何况,远山村的风景,说实话,除了原生态之外,毫无特色。
想靠这个吸引眼球,比登天还难。
没有独特的卖点,没有爆炸性的宣传,砸再多钱进来,也只是给这片大山多添几栋空房子罢了。
这些商业逻辑,他没必要跟一个淳朴的老村长细说。
他的目光,越过人群,落在了那些躲在大人身后,探头探脑的孩子们身上。
那一双双纯净的眼睛,才是这里唯一的,也是最宝贵的宝藏。
杜书好看出了顾泽对孩子们的关注,叹了口气,主动引着他往村子深处走去。
“老板,您往里走走看吧。”
一句话,便将这村口的喧嚣,切换到了村子内部的寂静。
越往里走,那股子贫穷所带来的压抑感就越发具象化。
很快,一栋在村里显得鹤立鸡群的砖瓦房,出现在眼前。
之所以说它鹤立鸡群,只是因为它比旁边的土房,看起来更坚固一些。
院墙门口,一块歪歪扭扭的木板上,用褪色的红漆写着四个大字——远山小学。
这,就是村里唯一的学校。
顾泽的瞳孔缩了一下。
他走近几步,目光扫过教室的窗户。
十几扇窗户,至少有一半,连块完整的玻璃都没有,黑洞洞的,像一张张无声控诉的嘴,正呼呼地往里灌着冷风。
这他妈也能叫教室?
顾泽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
现在天气还算暖和,要是到了冬天呢?要是下雨刮风呢?
那些坐在窗边的孩子,岂不是要被风雨直接拍在脸上?
在这种四处漏风,连暖气都没有的地方上课,手不被冻僵都算是老天保佑了。
这一刻,他心里那点因为完成系统任务而产生的功利心,被一股无名火彻底烧得一干二净。
他忽地转过头,盯着杜书好,语气不容置疑。
“村长,这学校,我出钱,翻新了。”
杜书好一愣,还没反应过来。
“啥?”
“我说,这学校,从里到外,全部重新修一遍!”
顾泽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砸进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玻璃全换!墙体加固!屋顶防漏!再给每个教室,都装上暖气!”
装……装暖气?
杜书好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那玩意儿他只在电视上见过。
他下意识地反驳:“那……那不行的啊顾老板!装了也用不起啊!电费太贵了!”
“钱的事,你不用管。”
顾泽打断了他,语气干脆利落。
“我再单独立一个账户,每年冬天,往里打一笔钱,专门当你们的取暖费。”
“保证让孩子们从冬天上课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教室里都是暖和的!”
这还不算完。
顾泽的目光又落在了教室里那些高低不平的破旧课桌上。
“还有这些桌子,也全换了。换新的,最好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