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渔女之痛02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早些年陶父赚了些钱,送陶松云去读书,他有些读书的天分。
陶父去世之前,替陶松云定了亲,是陶父好兄弟的女儿文清。
文清自小水上功夫好,小小年纪就能在水里来去自如,经常能捞到很多值钱的鱼。
陶父想着他去后,陶母不中用,陶松云是个书生,除了读书外,什么事都不会做。
家里的钱又花得差不多,若是文清能嫁给陶松云,以后就有人养家照顾陶母了,于是厚着脸皮向好兄弟提了亲。
陶松云那会已经是个童生了。
两家订亲那会,大清没那么多学院。
民间百姓的识字率极低,一千人中只有几个会识字的人,童生在最底层的百姓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存在,文父便答应了陶家的提亲。
亲事定下来,陶父去后,十岁出头的文清开始养陶家。
供陶松云读了七八年书,好不容易考上了举人。
想着能成亲过好日子了。
哪知在两人成亲的前几天,陶松云外出时遇到漕帮帮主古大勇的女儿古铃儿。
古铃儿对陶松云一见钟情,展开追击。
古铃儿不过是向陶松云展示了一番财力及身份,陶松云当即倒向了她。
不顾养了陶家多年且几天后就要嫁入陶家的文清,执意要娶古铃儿。
嫌贫爱富,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陶松云选择条件更好的古铃儿,可以理解。
与文清说清楚便是。
关键是陶松云不做人,为了不败坏自己的名声,硬是设计文清与人私通。
陶松云以受害者的身份强制退了婚。
将文家的名声败了个彻底。
文母一气之下,撒手人寰了。
文父不相信自己一手养大的女儿会做出这种事,与文清一对口供,两人皆觉得中间有问题。
这边的陶松云以为文家完了,与古铃儿的来往便没怎么掩饰,文家父女俩稍一查便知道他与古铃儿的事情。
也猜出了文家为何会有那些劫难。
文父到陶家讨公道。
正巧遇到古铃儿带着一帮人送东西到陶家,文父公道没讨到,反而丢了命。
文清悲愤之下到衙门告状。
可是漕帮行事肆无忌惮,没人敢替文清做主。
文清寻求公道无门,将弟弟文宇安排好,自己带了把刀一直守陶松云,想杀了他为家人报仇。
文清几次刺杀未遂。
好在她打小灵活,跑得快,每次刺杀失败时就往江边跑,然后跳到江里。
随着文清的年纪渐长,她的水性在钱塘江已经无人能比。
只要让她入了水,就没人能抓到她。
今天也是文清刺杀未遂跳江的一天。
苏策丽:“文清倒是位烈性女子,可惜用错了办法。一个不小心,就容易丢了命。”
“我们既然遇到这事了,便管管,你们不是觉得漕帮要整整嘛,就从这事入手,杀人偿命,看看那位帮主如何保他的女儿。”
文清只是个普通百姓,大清官员官官相护者众多。
文清分不清谁能帮她,干脆自己动手,想法是好的,不过不提倡。
漕帮势大,若是真将人惹毛了,别说她了,她的弟弟连同帮助她的人家都落不到好。
文清跑得再快,水性再好,终是比不过势大的漕帮。
胤?:“漕帮鱼肉百姓,再不处理,将来必成心腹大患,我已经派人去找文清,若是找到了,安排她去衙门告状,我看谁敢推脱。”
有漕帮这样的毒瘤在,杭州的官员不敢管,无能至此,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苏策丽:“我留了沈默带着人在江边找,不知能不能找到人。此事要快,不能让漕帮反应过来,否则他们发力要找文清,文清可就真活不下来了。”
如今的漕帮明显没有多重视文清,只是古铃儿派个管事在其间上蹿下跳。
若是古大勇插手进来,事情就不一样了,他手底下有十几万人,想要找到文清及她的家人,易如反掌。
文清身为受害者的女儿,若是少了她站出来,无人告古铃儿,他们想要拿人就没有这么光明正大了。
胤?:“我派人去渔民那里找找,她出身渔户,能躲的地方只有那些,若是找不到文清,能找到文宇也成。”
苏策丽思索了下,道:“大人去找姐弟俩,他们或许会以为是费家的狗腿子,不如让奇奇几人过去,他们是小孩子。”
“文清能抓到很多罕见的鱼,几个孩子慕名过去找她抓鱼,渔民的戒备心没有那么高。”
沈默没找到文清,只带回了几个费管事的狗腿子。
奇奇得了令,已经带着几个弟弟妹妹出现在渔民村了。
应该说江边更合适。
这里原先没有村,渔民皆是住在船上的,停得船多了,外人便给这里取名渔民村。
兄妹几人分成三批,各带着侍卫在渔民村一艘艘船问过去。
奇奇:“老伯,听说这里有个叫文清的女子,你可以告诉我们她家在哪里吗?”
几位渔民看向几人,个个衣着华贵,浑然天成的贵气与他们平时见过的漕帮狗腿子截然不同。
主事的还是两个小孩子,后面跟着随从。
老汉试探道:“你们找她做什么?”
文清虽是女子,却因为一身好水性成了钱塘江的名人,很多大户人家会来找她订鱼。
奇奇:“听说她的水性特别好,能抓到很多世面上没有的鱼,我们想请她替我们抓些鱼。”
老汉摇了摇头:“小公子,她最近抓不了鱼,你来晚了。”
奇奇顺势问道:“她为什么抓不了鱼?发生什么事了?”
老汉叹了一口气:“她得罪了人,正忙着逃命呢,哪顾得了抓鱼。”
好好的一家人,硬是被个白眼狼祸祸完了。
奇奇:“得罪人?做了什么事得罪人,她得罪的人是谁?”
老汉:“你别问了,她得罪的人你们惹不起,都是孽。”
漕帮欺上瞒下,敲诈勒守,无恶不作,渔民同样没少受漕帮祸祸。
好不容易打到点鱼准备拿出去换点钱,运气不好,遇到漕帮的人,他们会将鱼抢走。
渔民辛苦一天下来,粒粒无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