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会试题目02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胤禟一点就通:“这是相当于另一类考证,只是要求他们擅长的方向多一些,我们这次便多出些题吧。”
胤?犹豫道:“出了这么多题,考生要是考得不好怎么办?”
苏策丽:“反正挑的是成绩最靠前的名额,又没有说一定要考到哪种程度才算过关。”
“这一届的人考完,可以将考题贴到外面去,让往后的考生知道朝廷想要什么样的人,自觉往我们的路子走,不比进了朝堂再慢慢培养省时间?”
他们列的题有些是要真正了解过的人才知道,省得他们一天天的待在家里读圣贤书。
胤禟:“文考的时间有九天,够他们写的,十弟不必担心。”
会试考四场。
新加的农耕一场,为期一天。
后面的文考分三场,每场三天,总共九天六夜。
胤?:“……”,他不是担心不够时间用,是考的范围太宽,他担心考生们答不出来。
心中为快要到来的考生默哀几息。
他以前在上书房时不容易,现在的考生更加不容易。
天文地理,博古通今、河道灾情政策……,通通要写一遍,这批考生太难了。
胤?很快就想通了,反正考试的人不是他,他只是出题,考生们考不出来,是他们的学识太少,跟他没什么关系。
想到考生们在考场抓耳挠腮的样子,胤?莫名觉得有些爽,笔下刷刷的又加了几个方向。
反正都有这么多方向了,再加几个也没什么关系。
有了方向,将这些整理成题目,在上书房的学渣,实则到了外面依然是学霸的胤?表示问题不大。
胤?:“题目就这样定了,我们去吃膏蟹吧,好久没吃了,想得紧。”
一伙人转战到用膳区。
下人们将制作好的膏蟹一道道端上来。
胤?快速的拿起一只膏蟹掰开,熟练的拆着肉:“哟,蟹肉真不少,我们今天有口福了。”
胤禟惋惜道:“肉是有不少,可惜没什么蟹黄,想尽情的吃蟹黄,得多等几个月。”
苏策丽:“现在能有蟹换换口味,就已经不容易了,不可惜。”
胤?将一些拆下来的肉递到她面前:“你先吃,我后面多拆些,让你吃个够。”
每个儿子府里都有康熙的眼线,一些私密的事情或许探听不到,像吃膏蟹这种日常生活,眼线是一探一个准。
特别是胤?当上太子后,成了最能威胁到康熙位置的人,他盯的最紧,眼线每天都会将看到的事情报给他。
几人在屋里吃膏蟹的事情,没多久便传到了康熙耳边。
老头子又不高兴了,他都没有膏蟹吃,儿子既然有空闲去弄膏蟹,还是事情安排的太少了。
康熙转头吩咐起了梁九功:“老四事情多,让他别忙活朕昨天给他安排的差事,待老十过来,让他办。”
胤?故意拖了几天时间,将本次会试的题目整理好上交给康熙。
没办法,要是差事交得太快,后面的活计就会来得更快。
对于不着急的事情,胤?向来会拖一拖。
康熙在几张纸上来来回回翻看了几次,最后抬起头道:“很多考生行走的足迹有限,你出这些考题,有想过多少人做得出来吗?”
他出题时,大概率就是那几类;
蠢儿子交上来的题目随随便便一看,最少包含十几类别,还有些要有实际经历才答得出来的,这是想将考生逼疯吗?
胤?一副我有考虑过的样子,信誓旦旦道:“他们不知外面的事情,自己家乡的事总该知道吧。”
“有些还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儿臣出的题,范围虽然广,却也没太偏离现实,皇阿玛不必太过担心。”
康熙:“可是也不用具体到每种植物的亩产吧?”
水稻麦子就算了,很多人有听过。棉花花生这种植物很少人家会种,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其亩产。
胤?:“也没让他们全部做出来,要是做不出来,用不着勉强,反正我们是按排名来挑人。”
随后将苏策丽前面的观点拿出来说了一下,说的康熙都不得不说一声好了。
以前的考生大多考的是四书五经,五言六律之类的,主要是考察考生们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及文学创作能力。
胤?出的题,包括生活常识,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四书五经、时政律法,比他出的题全面太多。
康熙:“这些不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吗?”
胤?嘿嘿笑道:“儿臣一个人哪做得出来呀,九哥、十三弟、宁承慢一起帮儿臣想的。”
尽管胤?没提苏策丽,康熙也猜得出来其间少不了她的功劳。
别的女人要是敢掺和政事,康熙会将‘女子不得干政’几个字怼到她脸上。
苏策丽懂得太多,性子又懒散,要不是为了胤?,她压根不会理这些事情,康熙对她参政没什么感觉。
主要是苏策丽的贡献太大,康熙要是限制她,以后可能就没法从她那里得到好点子了。
康熙:“会试的题算你过了,科举后面的事情由你负责,要做好保密事宜,不能让别人提前得到考题。”
“另外,下面的人上报,有很多百姓为了逃避丁税不上户口,朕准备将现有丁数设置为定额,永不增税,你回去拟个折子上来。”
现有的丁税为人头税,按户口的人数交税。
百姓为了少交税,不给孩子上户口。
有些心术不正的官差对着没户口的人敲诈勒索,使得贫困百姓不得不开始流亡,不便于地方管理。
康熙的意思是将人头税改为户税,不管这户人家人多人少,都只收一户的钱。
百姓们便不需要为了逃税,不给自家孩子上户口了。
胤?默默的盯着康熙看了几息,一个事没完,又塞来一个事情。
为百姓减赋是好事,可也不用逮着他祸祸吧?
四哥管着户部,丁税是交到他那里的,由他去做最适合,皇阿玛又丢给他做。
这种事不是单纯的拟个折子便完事的,得盯着后面的进行。
大清这么大,他得花多少时间去整完丁税。
他没猜错,皇阿玛是准备将他当牛马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