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榜下捉婿01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江南其他地方。
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官员们手段尽出,威胁利诱无所不用。
都是为了让新税法快速实施下去,他们手段激烈了一些,想必上面会理解。
抱着这种想法,江南的乡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哭声遍地,百姓们拍手叫好。
有丁恒远及御史到处巡视,官员们的手段既激烈,又不会毫无顾忌,最起码不会频频死人。
只要乡绅们同意签署新税法,官员们就会撤了手段。
江南的新税法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京城激动人心的揭榜时刻到了。
经历过摧残的考生们有了一个月的缓冲时间,知道大家考得都不怎么理想,心态调整好了。
说到底,朝廷的录选规则是以排名来的,只要别人比自己考得更差,他们就有机会成为贡士。
榜单的前面人头涌动,官员在磨拳擦掌。
今年是太子亲自出题选人,也就是说这些人以后皆是太子的门生。
当今年岁已大,眼见做不了几年皇帝,太子的地位稳固,作为首批太子门生,必定会得到多些晋升机会。
当年的宁承慢,一个芝麻官汉人之子,只用了十年多时间,就从小小举人成为京中新贵,掌一方天地,如日中天,试问有几个人不眼红。
宁承慢为人滑不溜秋,又有太子殿下支持,他们没办法左右,一个小小的贡士,他们还能拿捏不了。
榜下捉婿,多少美谈流传至今。
贡士成了权贵家女婿,有了人脉;权贵有了有潜力的家族成员,后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榜单上的红布在众目睽睽下掀开,大家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最前面的人名上。
“第一名是高仁侑,高仁侑是谁?”
“高兄,高兄,你是第一名。”
随着众人的欢呼,一位文人被推了出来,正是高仁侑。
高仁侑二十多岁,长相斯斯文文,这会的他正笑容满面的拱着手:“承让了,承让了。”
礼没行完,几人扑上去一把抓住他,几人各往一方扯,将高仁侑扯得东倒西歪。
周围的人被突如其来的动作吓到了,皆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一幕。
一名抓住高仁侑的壮汉瞪着另外几名抓人的壮汉:“是我们先抓到高公子的,你们放手。”
另一名壮汉不甘示弱道:“明明是我们先抓到的,你放手。”
“我们老爷是保和殿大学士兼议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相中了高公子做女婿,你是谁家的人。”
现在的兵部尚书是田典从;汉人出身。
除了皇家子嗣不得娶汉人女子为嫡室外,对于皇家之外的满军旗,康熙是支持满汉一家亲的,经过选秀的满军旗可自行择亲,不拘满汉。
然而,现在的满军旗心气高,讲究门当户对,不会做出榜下捉婿的事情来。
会做这种事的只有汉军旗及汉人。
田家仆从的一句话出来,抓住高仁侑的人只剩两人。
官位不及田家的人不敢与他们抢。
余下的壮汉道:“我家老爷是吏部尚书,不比你们家老爷差,你快放手。”
此人乃吏部尚书徐文元的仆从,吏部掌管官员的考核,有他们为下面的官员作保,四品以下的官位提升几乎没有难度。
围观的人终于反应过来,有人高声喊道:“我知道,这是榜下捉婿,高公子以后前途无量呀。”
有了这个乱子,人们看榜的心情都没那么急切了,加油添火的起哄。
两家人皆是一品大员,大家都想看看高仁侑会选哪家。
“不管选哪家,以后的官位提升都要比别人快几步。”
田家的仆人很多是老兵退下来的,比较厉害,成功将高仁侑抢了回去。
没抢到人的徐家仆从将目光锁定在第二位上:“甘廷珍是谁?甘廷珍是谁?”
围观人道:“这是相中甘廷珍了,谁认识甘廷珍?”
一名五官立体的年轻男子悄悄往后退,吏部虽好,可家中的‘老子数到三’不是好对付的,先逃为敬。
甘廷珍想逃,一位靠近他的文人偏偏将他推了出来:“甘兄,你去哪里,有人在找你呢,还不快过去。”
一众人的视线落到甘廷珍身上,后者连连摆手:“我不行,我已娶妻,不能娶贵府小姐。”
徐家几位仆从对视一眼,暂时放过他,问着排名第三的人。
“张智忆是谁?张智忆出来一下。”
一位三十多岁,身材胖胖的中年人在拥挤的人群中举着手:“我,我是张智忆。”
徐家仆从看了他一眼,这长相实在没眼看,连着问了第四名、第五名,年岁都不小,对比下,还是甘廷珍好些,年轻又拿得出手。
徐家领头人将手搭在甘廷珍肩膀上:“甘公子,去我们府里走走如何?”
甘廷珍傻眼了,他以为徐家人知道他成亲了,会放弃他,没想到转头还是找到了他头上。
甘廷珍连连摇头:“我有妻有子,配不上你家小姐。”
徐家仆从:“只是谈谈,不必担心。”
几人二话不说,将人拉走了。
同时拉走了一位排名第十一,自称未婚的贡士葛百熙。
实在是他前面的人年岁或样貌差异太大。
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道:“这真的是第二名吗?怎么感觉不太聪明的样子?”
“是呀,一品大员相中他做女婿,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家中有妻怕什么,好男儿当志在四方,怎能受制于儿女情长。”
高仁侑及甘廷珍被捉走了,后面同样有一个排名靠前,长相过得去又年轻的贡士被捉走了。
会试最终选出来的贡士在经过殿试后会分三甲,一甲是三人;二甲一百人赐进士出身;余下的人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这些人均会安排官位,不存在殿试落榜的可能。
区别在于一甲及二甲的人得到的机会多些。
没了一甲,二甲同样不差,这些人可是太子的首批门生,只要机灵些,混个潜邸出身,将来太子上位,妥妥的重臣预备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