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榜下捉婿02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榜下捉婿的消息传入太子府,苏策丽眉头皱了皱。
榜下捉婿,人品如何,家中是否有婚事,这些通通都不在意,他们在意的只是贡士的潜力。
一个人若是一飞黄腾达,就抛弃前缘,这样的人将来做了官,也不会是什么好官。
榜下捉婿竟然会成为美谈,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苏策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说的:“……,要是这些人进了官场,凭能耐结亲,倒没人会说什么。直接榜下捉人,吃相太难看了。”
她完全想不通榜下捉婿的好处在哪里。
前去捉婿的人虽不在满蒙两旗内,却也是京中有头有脸的人家,身份比一般的贡士高太多。
特别是田徐两家,皆是高居一品的人家,何愁找不到门当户对的亲家。
哪怕是有意提携晚辈,也不必走榜下捉婿这种招数吧?
就算贡士进了官场,最高的也是从六七品小官做起,那时京城权贵上门提亲,也是下嫁。
有心思的官员自然不会拒绝。
用得着这么急巴巴的跑去捉人嘛?特别是中间还有位当场公布自己已婚的人士。
胤?笑嘻嘻的将剥好的果仁放到苏策丽手上:“刚好可以考验一下他们,若是那些被抢回去的贡士不顾家里的婚事,接下了朝臣们的招揽,这样的贡士不要也罢。”
他们是缺官员,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有点小毛病,还能忍忍,新手就不必费时间去培养了。
苏策丽:“你要不让御史调查一下几位被抢贡士的背景?人品方面没这么快调查出来,是否有婚约,这个到了当地一问便知。”
全国各地遍布御史,殿试与会试其间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够他们调查。
胤?:“其他人的背景让御史去调查,几位被抢的贡士,我着人重点调查一番。”
“以后可以将背景调查加入御史的例行工作,他们常年到处走动,调查的事情让他们顺手做一下。”
一旦入了官场,官员能回到原籍的人很少,要是不特意去查的话,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底细。
苏策丽想到族中会为每位族人留画册的事情,道:“能让朝廷给官员们留下对应的画像在档案里吗?”
“御史出行前,可以备一份官员画相,方便后面调查。当然,有些在特殊位置上的官员不必留画相或可派人专门守护他们的画相。”
大清规定,凡是到户籍之地一百里外的地方,皆需要路引。
路引是由官府发放的,上面的信息非常简单,只有姓名,户籍之地,出门缘由,到何地去。
有些细致的官府会将出行人的样貌特征写上,有些只备注了简单的信息。
容易造假不说,要是没人去专门查过,换了个人拿路引也不会有人知道。
胤?:“可以是可以,或许可以将画相加到路引上,能方便当地管理。”
兵部尚书田典从的府里,田典从与其夫人田关氏正兴致勃勃的打量有些拘谨的高仁侑。
田典从:“不必拘谨,本官请你来,是想询问一下你的个人情况。”
高仁侑恭敬道:“大人尽管问,小生知无不言。”
田典从:“你可有娶妻?”
高仁侑:“小生一心准备科考,打算功成名就再娶妻。”
田典从哈哈大笑道:“好好好,这才是好男儿该有的样子,本官有一爱女,年方二八,正是谈婚论嫁时,欲将她下嫁于你,不知你可愿意?”
田家有些青黄不接,除了他外,下一代都不怎么出色,文不成,武不就。
凭他的官位,能为下一代争取个芝麻官,只是想要再往上升,机会不大。
当今就别说了,虽说晚年宽厚了些,可你要是不会办事,任凭他再怎么努力推,当今也不会用你。
太子就更别提了,手底下个个雷厉风行,他的小辈压根入不了太子的眼。
否则他堂堂一品大员,何必走榜下捉婿这种臭棋。
高仁侑早有准备:“能娶到田大人之女,是小生三生有幸。”
田典从:“我这爱女从小娇生惯养,本官担心她到了陌生的地方,会不习惯。”
“本官尽量给你争取个留京的位置,你与她成亲,先到本官府上住着,等你们两人多处上个几年,看情况到哪里发展。”
“本官刚好可以趁着你留京的时间多提点你一些为官之道,不知你意下如何?”
这话的意思是让高仁侑上门了。
田典从身居高位,他的女儿不愁找不到好人家,可惜与他们门当户对或家世低一点的人家不会同意让自家的男儿做上门女婿。
只有没有背景,为了博前程的人,才会同意这种有伤男性自尊的事情。
高仁侑面不改色道:“小婿全凭岳父做主。”
田家这边进展顺利,徐家这边就有些尴尬了。
抢了个已成亲的人回来,关键是甘廷珍主动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已成亲的事实。
他要是没在外人面前说这事,有妻的事可以私下处理嘛。
能混到朝堂一品的人个个都是老狐狸,怎会不清楚大清有功名之人的受欢迎程度。
他们要的是甘廷珍的态度及潜力,至于他的婚使,完全不用在意。
男人三妻四妾乃是常事,只要将前事处理好,甘廷珍就是徐家的女婿。
徐家的情况没比田家好到哪里去,都是下一辈无望,只能想办法找个能干的女婿提携。
徐文元:“不知甘公子与你妻子的感情如何?”
要是有心之人,这会就会顺着他的话说了,偏偏甘廷珍没这个心思,否则也不会当众暴露娶妻的事实。
甘廷珍一板一眼道:“多谢徐大人关心,小生与妻子感情甚深,膝下有一子,机灵可爱。”
徐文元没法,只得让人离去,榆木疙瘩,不可治也。
主要是甘廷珍将事情做得太绝,徐文元不敢逼迫,生怕逼得太过,闹到胤?那里去。
这次是胤?盯的头次科考,每个环节都有人盯着。
以往的考题皆由主考官口述,这次的考题多,他特地安排人将考题提前拓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