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榜下捉婿03
作品:《咸鱼十福晋懂得有点多》 胤?出完题交由专人拓印卷子。
除了胤?及康熙外,拓印卷子的人从看到题目直到会试考完前,他们都将待在一个专门的院子里。
周围由胤?的亲兵把守,禁止院里的人与外面的人接触。
每天需要用到的食材及生活用品会由外人从专门的槽洞递进去,等人走了,守在里面的亲兵拿上东西分给关在里面的人。
考生在交卷前,会将名字遮盖的严严实实,批卷的人都不知他们批的是谁的卷子。
考试成绩排出顺序,胤?直接派人提走了排名前五百人的卷子,由康熙亲点人员揭开覆盖在卷子上名字的纸张,并将名单记录在一个折子及一个牌匾上。
有资格查看折子的人只有康熙及胤?。
至于牌匾,会钉上一块红布,在揭榜当天从屋里拿出来当众贴到墙上。
在揭榜前,记录榜单名字的人会享受跟拓印卷子的人同样的待遇。
换句话说,揭榜前,能自由在外面活动且知晓最终贡士名单的人只有康熙及胤?。
但凡有心榜下捉婿的人家早些知道排名顺序,都会提前与人接触,用不着等到揭榜时抢人。
徐文元:“娇妻爱子,功成名就,羡煞旁人,本官恭喜甘公子家庭美满,前途无量。”
甘廷珍不配合,徐文元只能退一步选了仆从带回来的备用人员葛百熙做自家女婿。
乾清宫
康熙将官员们榜下捉婿的事情当成乐子看:“如果真能成就一对对佳侣,也算是桩美谈。”
胤?:“皇阿玛,这种事怎能是美谈,万一贡士家中有妻或有婚约,他们这样做,不等于是纵出另类的陈世美?”
除了个别有才华,年纪轻轻就取得秀才举人功名的人,会想着通过科考娶一个对仕途有帮助的妻子。
大多数普通人在取得秀才功名时,就会被蜂涌而至的提亲淹没,从而选一个女子成亲。
真正未成亲的贡士一届都难遇上一个。
康熙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些:“这是个问题,你有何想法?”
榜下捉婿,是宋朝的名产,在大清比较少。
大清成立至今,榜下捉婿的次数一只手都数得出来。
康熙一天的事务繁多,最多随口问问,见没人闹出事,也就没管过。
胤?:“儿臣准备让御史在巡查时顺便核实一下贡士的背景,至于捉走的几个,一律重查,但凡有抛妻弃子者,革除功名,永不录用。”
“另外,给官员的档案增加画像。以后的路引增加画像,有利于地方管制。”
康熙:“调查贡士及官员档案增加画像不难办,给路引增加画像,不太容易。画师太少,没办法安排到每个县衙。”
胤?:“一个县衙找一个会画相的人还是找得出来的,让他们慢慢适应。”
胤?派去查几位被榜下捉婿的贡士婚使,这些人要么已经成亲了,要么议了婚。
苏策丽叹道:“世间果然有太多的陈世美。”
胤?:“有这些案例在,其他地方不敢说,榜下捉婿这种事是不会再有了。”
苏策丽:“听说田家的那位昨天就拜堂成亲了,还是在田家办的喜事,这是准备入赘了。”
赘婿在大清的地位较低,一般的男人都不会做赘婿。
然而,在足够的筹码面前,做赘婿也没那么难让人接受。
如同清太祖努尔哈赤,就做过赘婿。
积累到一定实力后,努尔哈赤便开始勾三搭四。
没隔多久,原配不明不白的没了,要不是她生的诸英及代善留下的足迹够大,努尔哈赤的原配能在历史上改个人。
努尔哈赤翻身做主人后,将一个个有大背景的大妃娶回去,成就他的大业的同时重拾他男人的自尊。
原配一死,努尔哈赤便将他的第一个耻辱,年仅十一岁的东果格格下嫁给有妻室的董鄂何和礼。
努尔哈赤一直不喜欢诸英及代善,便是因为这两人是他做赘婿时留下来的耻辱。
不管两人立下多少战功,他们的收获总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极度不公平的待遇及权利加速了兄弟俩的变化,最后一个被努尔哈赤处死;一个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
当时的女真小首领尚且能为了野心做赘婿,一个小小贡士,为何不能做这些事情。
胤?:“田家不可能不清楚这些内幕,仍要以权压人,做什么榜下捉婿,多行不义,赔了夫人又折兵,活该他们有这朝。”
“你不知道,我们的人过去调查高仁侑时,高家正准备休妻。高仁郁的妻子是他的恩师之女。”
苏策丽:“当然得处理掉家中的妻子,否则如何入赘田家。”
要不是田家先来的榜下捉婿,高仁侑又哪有机会做渣渣。
或者说他真有做渣渣的心,应该也是一个个妾室往后院抬,不至于休妻。
虽说没几个小小贡士敢与一品大官抗衡,可他若真不愿意,完全可以在田家人抓他时像甘廷珍一样大声公布自己已婚的事实。
众口悠悠下,田家行事会顾忌一些。
当然会存在田家事后因高仁侑的不识趣,打压他的事情,只是你挣扎一下都没有,便将恩师及妻子通通抛弃了,功利心未免太重。
胤?:“其他的几位贡士家中同样在处理这些事情,休妻、和离、退亲全赶一块了。”
苏策丽:“怪不得将人生四大喜的‘洞房花烛夜’排在‘金榜提名时’的后面,古人早就知道升官发财死妻子的定律了。你准备如何处理?”
胤?:“反正事情都发生了,不差这几天。何文时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按路程算,再有两三天就要入京了。”
“他的新官位是督察院左副都御史,这些事情就让他来上奏吧。”
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是正三品,乃都察院的三把手。
有后台的官员就是比别人快一步,没有后台的官员在任期满后回京述职,等吏部重新派发官职。
有些人等几个月都等不到新任命。
何文时人没回来,新官职便已经定好了。
所以人人都想给自己找个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