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捷报入京
作品:《异世邪儒》 刘元再也忍不住,老泪汹涌而出,对着墓碑大声呼喊,“王爷,是你回来了吗?”
“无邪这孩子,为您报仇了!”
苏逸和林峰从小在秦府听着秦王秦云澈的传奇故事长大,对这位忠勇无双的将军一直以来都充满敬仰。
此刻目睹这一幕,联想到秦无邪方才的祭拜与那声“阿爹”,两人也是眼眶通红。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心中感到哀伤。
秦无邪望着那道笼罩在衣冠冢上的异样光束,神色诧异。拿起放在墓碑前的酒坛将三个酒杯斟满,自己也猛喝了几口。
“当光束散去,秦无邪整衣作揖。又在沉默了片刻后,最终转身。”
“走吧。”
他的声音平静,脚步沉稳。
刘元、苏逸、林峰也拭去眼角泪水,对着墓碑一拜,紧随秦无邪其后。
待他们离开山坳时,夕阳的余晖洒在墓碑上,将“秦云澈”三字映照得格外醒目。
不久后,两道身影悄然来到墓前。
一人是身穿着粗布衣裳的老者,仆人的装扮,腰间系着油渍斑斑的围裙,显然是常年下厨之人。
另一人则是妇人模样,发丝灰白。手里提着一个竹篮,里面放着的是祭品。两碟简单的小菜,一壶温酒,还有几炷清香。
老者将祭品一一摆在墓前,动作熟稔而恭敬。丝毫不害怕墓碑前摆放着的两颗头颅,只是浑浊的眼中满是怀念与哀伤。
妇人则点燃香烛,轻声道:“老爷,夫人昏迷前叮嘱我们每一年的今天来看您,也请老爷能辟佑夫人能早日醒来。”
“如今小少爷也已经长大了,老爷您看到了吗?他如今也是镇北将军了呢。”
老者叹了口气,看着方才秦无邪离去的方向,低声喃喃:“是啊,将军……小少爷长大了,跟您年轻时一个模样,有您的风骨……”
他们默默伫立了许久,直到香烛燃尽,才又恭恭敬敬地磕了头,提着空篮子,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山坳。
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最终消失在雁门关的暮色之中。
而那座孤零零的衣冠冢,在余晖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见证着一个新的传奇,正以秦无邪的名字,在这炎龙大陆上,轰轰烈烈地展开。
两日后的清晨!
“雁门关捷报抵京,朝野震动风云起。”
“炎龙大陆,大乾皇朝京都!”
当第一缕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夜的凉意,南城门的守卫正打着疲惫的哈欠交接岗哨。
忽然,一阵急促如鼓点的马蹄声自远方官道传来。伴随着嘶哑却无比亢奋的呼喊,如惊雷般劈开了清晨的宁静。
“捷报!八百里军情加急捷报!”
“秦将军率领镇北军收复雁门关了!”
“镇北军大胜!”
“十万北庭守关狼骑军尽皆被灭!”
声音由远及近,一名骑着棕黄马匹、皮甲浸透汗水的传信兵伏在马背上。后背上背着一卷染着风尘的竹筒,正拼尽全力嘶吼。
他的坐骑口吐白沫,四蹄翻飞间带起串串泥星,显然是连日狂奔、不眠不休。
交接的城门守卫猛地一震,握枪的手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为首的都尉扯开嗓子大吼道,几乎是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镇北军大捷!”
传信兵的马已冲到城门下,他猛地勒住缰绳,马匹人立而起,发出一声疲惫的嘶鸣。
“秦将军率镇北军于两日前夜袭夺回雁门关。北庭十万守城大军,一个活口未留!”
“轰——!”
传信兵疲惫的话音,仿佛是一道惊雷在城门前炸响。守卫们先是呆滞,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秦将军威武!”
“镇北军威武!”
“雁门关收回来了!我们大乾被北庭军偷袭的雁门关,收回来了。”
欢呼声中,都尉急忙下令打开城门。随即沉重的城门便在“吱呀呀”地声音中快速开启。
城外,原本等待进城的商队、百姓已被这震天的消息惊得兴奋不已。待到确认听清的内容后,人群瞬间沸腾。
“真的?秦将军把雁门关夺回来了?”
一个挑着菜担的老汉扔掉扁担,满脸泪水地嘶吼着。“老天爷!我那死在雁门关的大儿子,总算能瞑目了。”
“真不愧是将门世家的子弟,第一次领兵出征,就能驱逐蛮夷,收复大乾山河。”
“这位兄台说的是,那秦将军如今才十六岁吧。比起当年的秦王怕也是不遑多让啊!”
“孩他爹啊!你最关怀的雁门关秦将军领军给收复回来了,在九泉之下你安息吧!”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泪流满面,紧紧搂着怀中尚且还未走路的幼儿。“儿啊,以后你要像秦将军一样,保家卫国!”
全然忘记她以前是怎么用秦无邪来吓她那十几岁的大儿,可惜她大儿也埋葬在了北境。
霎时间城门外,欢呼声、怒吼声、以及各种议论声交织在了一起。
“让开!都给我让开,让信使入城!”都尉带着守城军反应过来,大喊着清理出一条路。
同时在都尉的喊声下,人群中也意识到传信兵还被他们堵在身后。当即便如潮水般向两侧分开,让出一条宽阔的通道。
传信兵不再停留,狠狠一拍马臀,嘶喊着冲向城内:“雁门关收复!捷报入京——!”
马蹄声如鼓,敲打着京都每一寸土地。
传信兵一路狂奔,途经朱雀大街时,他的呼喊声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整条街的热情。
“雁门关收回来了!”
“秦将军打赢了!”
“北庭蛮子被打跑了!”
正在摆摊的小贩扔下货物,正在赶路的行人停住脚步,就连高门大院里探出头的丫鬟小厮,都满脸激动地跟着呐喊。
有人拿出家中的鞭炮点燃,噼里啪啦的声响与欢呼声交织,让整个京都瞬间从清晨的宁静中苏醒,爆发出压抑许久的狂热。
此时,早朝刚刚结束。
金銮殿外,群臣正三三两两的结伴走出宫门,议论着今日朝会上的议题。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呐喊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宫门前的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