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朝堂反应
作品:《异世邪儒》 “镇北军大胜!”
群臣愕然回首,只见一名传信兵疯了似的纵马冲过金水桥,直奔宫门而来。
那急切的呼喊、疲惫的模样,瞬间让所有人心中一震。
“怎么回事?”
刚到宫门外的吏部尚书,以及其他几位二品大臣,看着传信兵的背影惊疑不定。
“是军情八百里加急!且看那传信兵的样子,定是发生了天大的事。”
不等众人反应,传信兵已冲到宫门前,被守卫皇宫的金吾卫拦下。
但他口中的“雁门关收复”、“秦将军大胜”等字眼,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位大臣耳中。
“什么?雁门关……收回来了?”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浑身一颤,手中的朝笏“哐当”落地。“秦……秦家的那小子,还真做到了?”
震惊过后,群臣再也顾不得礼仪,纷纷转身,脚步匆匆地朝着金銮殿方向返回。此等惊天大事,圣上必定会重新临朝!
而此刻,御书房内,刚换下朝服的箫御天正端着茶盏,听着赵公公禀报后宫琐事。
忽然,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陛下!陛下!南城门传来急报!”
赵公公皱眉呵斥:“慌什么?成何体统!”
小太监立时额头触地,嘴里似乎还在喘着粗气。跪伏在玉石铺就的冰冷地面上,战战兢兢的贴地回禀。
“启禀陛下!”
“秦将军他…他率领镇北军夜袭,于两日前收复了雁门关!北庭十万守关狼骑军,无一逃脱。”
“传信兵已至宫外等候!”
“噗——!”
小太监的话音话音落下,箫御天手中的茶盏“哐当”落地。
滚烫的茶水溅湿了龙袍前襟,他却浑然不觉,猛地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与难以置信。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雁门关……收复了?”
“秦无邪……做到了?”
箫御天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他原本的想法是将秦无邪派往北境,可以借助北庭之手,来除掉这个尚未成长起来的心腹大患。”
甚至在得知秦无邪重伤昏迷时,他心中还曾掠过一丝快意。
可现在。
这个本该“死”在北境的少年,不仅活着回来了,还以一万新卒的镇北军,硬生生夺回了被誉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
这比前些日子得知秦无邪突破地玄、斩杀北庭强者、硬撼商千绝时的震惊,有过之而无不及。
雁门关的战略意义何其重要?
“年初北庭攻破雁门关时,他气得摔碎了御案上所有的玉器!而现在,秦无邪竟然…”
“陛下?”
龙椅下的赵公公小心翼翼地唤了一声,已经许多年未曾见过圣上如此失态。
箫御天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翻涌的惊涛思绪。
“复杂的情绪在他眼中交织,有对秦无邪恐怖实力的忌惮,有对雁门关收复的狂喜,更有那挥之不去的杀意与警惕。”
“好……好一个秦无邪……”
他站立在龙椅前低声的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身前的玉案。
“传信兵呢?带上来,朕要亲自问话!”
片刻后,风尘仆仆的传信兵被带到御书房外。他从未见过大乾帝王,此刻双腿发软,几乎是站立不稳。
但想到秦将军的嘱托和雁门关的捷报,颤抖着身躯跪伏在地。“镇北军……传信使余坦之,叩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箫御天的声音恢复了平静,“捷报拿来。”
传信兵连忙将怀中的竹筒呈上。赵公公接过,小心翼翼地打开,将里面的捷报展开,呈到箫御天面前。
箫御天低头看去,只见捷报上面详细记载了此次夜袭攻下雁门关的过程。
镇北军如何以十门红夷大炮轰塌城墙,如何在夜间奇袭,如何力战北庭元帅忽必烈并将其斩杀,如何率领镇北军全歼十万守关军……
“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铁血杀伐之气,也透着难以想象的辉煌战绩。”
“红夷大炮……”
箫御天低声念着,眼中精光一闪。
他想起了秦老将军之前进宫索要工匠和硝石的奏折,原来竟是为了这个。
“秦老将军,朕还真没有想到你秦家在暗中还有这等大杀器。”
他将捷报放在桌上,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秦无邪如今已是地玄境强者,此次又立下大功,此刻动他,只会激起民愤和军中不满。
“况且,雁门关刚复,北境势必不稳,还需要秦无邪坐镇。”
“也罢……”他暗自思忖,“先稳住他,论功行赏。只要他还在大乾境内,总有机会……”
想通了之后,箫御天的脸上忽然流露出笑容,那是一种混合着兴奋与算计的笑容。
“好!好!雁门关收复,此乃我大乾之幸,万民之福!”
箫御天猛地起身一拍桌案,“赵公公,传朕旨意,金吾卫敲响三通鼓,即刻重新上朝!”
“遵旨!”
三通鼓响,意味着有紧急军国大事。
原本已准备散去的群臣听闻鼓声,立刻加快脚步返回金銮殿。
当箫御天手持捷报,亲口宣布“镇北将军秦无邪率部收复雁门关,全歼北庭十万守关军”时,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什么?!”
“秦将军……真的做到了?”
“雁门关……收回来了?”
“秦将军当真有不输于当年秦王之姿!”
…………
一时间朝堂上交头接耳,议论声四起。
而震惊过后,是难以言喻的狂喜。尤其是那些主张对北庭强硬的大臣,此刻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兵部尚书章宗平和几个武将站在一起,更是忍不住抚掌大笑。
“好!好!这小子果然是少年英才、不负众望!此次扬我大乾军威,重振北境!”
而那些平日里与秦府不对付的大臣,此刻却面如死灰,额头不断冒汗。
他们曾百般诋毁秦无邪,如今看来,简直是跳梁小丑。尤其是几位曾暗中参与打压秦府的御史,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