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诗会开始
作品:《异世邪儒》 文渊先生的话音落下,湖心亭外再次响起金鳞卫通传声。
“南蛮世子,阿勒古到!”
众人纷纷侧目看去,就见一个穿着玄色锦袍,外罩一件雪貂毛领的青年男子带着一位青衫老者走进湖心亭。
“阿勒古见过晋王殿下,九公主殿下!”南蛮王世子,右手放于胸前,这是他们南蛮人的见面礼仪。
一旁的青衫老者只是象征性地弯了一下腰间,并未开口。
“世子不用客气,来者是客,请坐!”
萧景琰笑着起身相迎,让阿勒古在他左手边预留出的位置坐下,看其神情倒像是早已经有所安排。
而在右手边的九公主明显不知道南蛮王世子会过来,带着诧异的目光看向晋王。然而萧景琰却是视若无睹,没看到一般,不做回应。
台下的众人包括秦无邪也是倍感意外,谁也不会想到南蛮王世子会来参加诗会。
“世子,这位先生是…”
在阿勒古落座后,萧景琰看向他身边的老者询问了一声。
晋王殿下!老夫“颜文”得知今日晋王举办诗会,特意让世子带老夫过来看看。
老者的话音落下,亭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众人谁也不会想到,这南蛮世子带过来竟然是名满天下的大儒“颜文先生”。
此刻端坐在台上的文渊先生、明德先生、静斋先生三位大儒也将目光看向老者。
虽然他们未曾见过,但是颜文先生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光凭他是从“稷下学宫”出来的先生名头就压他们一筹。
秦无邪倒是没啥感觉,盘膝坐在垫子上该吃吃,该喝喝。甚至放下酒杯的声音,还惹来了左手边几个人愤怒的目光。
也就在这时,台下除了秦无邪以外其余人皆是纷纷站起身,对着台上的老者行礼。
“见过颜文先生!”
就连台上的晋王、九公主,以及三位书院里的老者大儒也是同样如此。
“我说你们到底有完没完啊!来一个人站起来、来一个人站起来,你们不烦,本世子都烦了。”
晋王殿下!你举办的是诗会还是站着让大家给人行礼来了。
秦无邪见到众人又站了起来,忍不住的拿着酒壶发起了牢骚。
他的话音未落,众人皆是纷纷指责。“秦无邪,你这个废物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赵又廷抢先怒斥道,他的目光看向秦无邪尽是讥讽与鄙视。
颜文先生是何等大儒,我等学子,理应起身以礼相待。“像你这种文道不通的废物,有何面目大言不惭。”
台下的其他人也皆是出言训斥,似乎秦无邪的话激起了众怒。
“秦世子你怎可对颜文先生如此无礼,秦老将军在大乾受万人敬仰,他没有教过你尊师重道吗?”
萧景琰目光不善的朝他看了过来,“若不是看在九公主的面上,你真以为有资格进入晋王府?”
呵呵!
“晋王殿下,道不同不相为谋。你这晋王府也并非我想来之地,告辞!”
秦无邪本就不想在这里停留,此刻又吃饱喝足,转身就要离开。
“慢着!”
阿勒古站起身。素闻当年的血衣将军盖世无双,想来秦兄的文韬武略定然也是不差。
今日如此美景,又有大乾诸多俊杰相聚一堂,秦兄若是这么离去岂不可惜。
他的这番话先捧后杀,停下脚步的秦无邪又岂会听不出来。就见他缓缓转过身,笑盈盈地看向台上的阿勒古。
“本世子从不与异族称兄道弟。”
我秦无邪自认为也是才华横溢,但是我深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你这人更是用心险恶,对我先捧后杀。还有你来这晋王府参加诗会的目的,只怕是想拉拢某一些废物吧。
毕竟能到此参加晋王诗会的不是朝中大臣的后辈,就是某些书院的人中翘楚。
可悲的是某些人看不透,还一个劲的攀厌附会趋之若鹜,真不知道脑袋里装的是不是浆糊。
“秦无邪的话音落下,台下霎时间安静了下来,他们还真没想过这一点。”
而台上的颜文先生流露出诧异眼神,似乎在重新审视着秦无邪。
九公主美眸轻眨,心中震惊不已。“看来这秦无邪果然不简单,可他以前为什么要装成一个废物?”
萧景琰脸色有些难看,他和阿勒古私下有些交易。即使他知道阿勒古过来的目的,也装作不知道。
现在被秦无邪这么宣之于口,岂不是说他在配合南蛮王世子?
此时的阿勒古正要开口,却被颜文先生一个眼神制止。
“小友多虑了,老夫和世子过来纯粹是为了见识一下大乾才俊,并没有什么目的。”
小友既然才华横溢,何不留下舒展胸中才华,也好让老夫与众人共同品鉴一二。
秦无邪嘴角挂起一抹邪笑,“既然老先生开口,我就勉为其难的留下。”
哼!
萧景琰默默地冷哼一声,衣袖一挥。
“诗会正式开始,由方才文渊先生出具的《梅》为主题,限时半炷香。”
随着萧景琰的声音落下,等候在亭外的诸多婢女鱼贯而入,将手里端着的笔墨纸砚一一摆放在众人的案前。
台上的几位大儒捋了捋发白的胡须,各自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水,饶有兴致地看着台下的诸多青涩少年。
颜文先生也被请到了他们中间,不时的与三人轻声交谈,看其神情应该算是相谈甚欢。
而阿勒古则是和晋王有说有笑,只是他的眼神总是有意无意地看向风姿绰绝的九公主。
这些都被盘膝坐在亭柱旁边的秦无邪看在眼里。他也不动笔,自斟自饮地喝着,和周围冥思苦想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片刻后,赵又廷率先起身,将写好的诗词递给身后的婢女,让其转交到台上四位大儒的桌案。
“哦!”
不愧是监证的关门弟子,短短几息之间便已有佳作。
“后生可畏啊!”象山书院的静斋先生,看着案前的诗句,不由得点了点头夸赞一番。
接着放下手中的酒杯,拿起赵又廷呈上的诗卷,浑厚嗓音在亭中荡开。
昨夜西风过玉台,寒香吹落白云堆。
琼枝懒共桃争色,素蕊偏随雪绽开。
冷月描魂三寸骨,清霜塑魄九秋胎。
平生不羡春光好,独向冰崖伴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