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晋王府
作品:《异世邪儒》 铜镜映出少年昳丽眉眼,鸦羽似的睫毛在眼睑投下小片阴影。
素来耷拉着的眼皮此刻微微上挑,竟透出几分摄人的贵气。
月白衣料裹着宽肩窄腰,袖口两指宽的银线暗纹随着抬手动作流淌如水。
身后老爷子见到秦无邪梳妆打扮过后的模样,神色却是浮现出一抹哀伤,陷入了回忆。
“眼前的孙儿和当年的二儿子云澈,此刻无论是样貌还是气质都太像了。”
秦无邪转过身时,正好瞧见了老爷子的眼角有些湿润。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随即便笑着舒展开来。
“爷爷,孙儿的这模样还行吧!”有没有你年轻时候的几分风采。
就是不知道走在大街上会不会有美人投怀送抱。要是有的话,孙儿就给你带个孙媳妇回来,让您老乐呵乐呵。
然而,秦无邪不知道的是,眼前的这一幕对于老爷子来说画面又是何其像。
就见老爷子转身一言不发,轻抬衣袖拭去眼角泪水。朝着房间外走去,背影带着哀伤与落寞。
等秦无邪带着莲儿还有老卒杨叔来到秦府门口,九公主安排过来接他的仆从早已经等的心急如焚。
此时见到秦无邪出来,第一时间掀开马车上的帘幕。“秦世子,请!”
“有劳!”
秦无邪带着莲儿坐进车厢,老杨则是双手抱着佩刀坐在马车箱外。
约莫过了半炷香时间,马车停在了晋王府门前,秦无邪从车厢下来后看着眼前的建筑。
九尺高的朱漆大门嵌着纵九横七的鎏金铜钉,左右蹲踞两尊鬃毛如焰的青铜辟邪兽。
分立两旁的金甲侍卫按刀而立,肩头吞兽铠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门廊下悬着八盏绢丝宫灯,即便白昼也燃着龙涎香烛,青烟顺着“晋王府”的鎏金匾额流淌。
在老杨被侍卫卸下佩刀后,昨天跟着九公主的一位宫女从西门走了出来。
“秦世子,这边请!”
在宫女的带领下穿过三重垂花门,入眼是半顷碧波。九曲回廊以金丝楠木造就,廊柱间悬着一幅幅字画。
篮球场大小的湖心亭内热闹非凡。秦无邪刚一进入,热闹的气氛瞬间安静了下来,随即议论纷纷。
“这废物怎么来了?”
“就是,晋王举办的诗会也是他能来的。”
“秦无邪!”
“谁邀请他来的,三皇子吗?”
“诸位,你们小点声,听说是九公主邀请过来的。要不然就凭他有什么资格来这里。”
………
面对这些议论秦无邪毫不在意,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
“呦!这不是我们的秦世子吗,你居然会出现在这里,该不会是走错地方了吧。
秦无邪刚一坐下,一道熟悉的声音便在左边不远处响起。回头看去正是他的几个老熟人,赵又廷、徐长卿他们几个。
“赵又廷,你以为本世子会和你们这几个蠢货一样不识得路。”不要忘记了,你们还欠着本世子的债呢。
秦无邪早预料到在这里会遇到这些人,从袖口中掏出一张字据对着他们晃了晃。
“你…!”赵又廷看见秦无邪手中晃着的字据,不由的一时间气急。
看见字据的瞬间,亭内还有不少人脸色也是难看了起来。
还有不少不明所以的人,看向一旁询问了起来。“这秦世子手中的字据写了什么,怎么看赵公子他们脸色不太好看啊!”
“你昨天才回京都,你不知道,这是赵公子他们和秦世子打赌输了的证据。”
至于这份字据的内容可就精彩了,若是赵公子他们履行了,那这辈子可就没脸见人了。
“哦!还有这等事情,快给我说说,这份赌约里面都写了什么。”开口询问的男子,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知道。
“晋王到!”
就在这时,廊外传来金鳞卫的唱报声。满亭的喧闹霎时沉寂,湖面倒映着众人慌忙整理衣冠的身影。
十二名玄甲侍卫分列两行开道,鎏金皂靴踏碎满地琉璃灯影。萧景琰身着玄色织金蟒纹广袖长袍跨步而来,腰间的玉佩随着他的步伐左右晃动。
九公主穿着一身艳丽优雅的长裙,气质出众跟在晋王身后。
这位三皇子的脸庞生的和当今圣上极为相似,也因此备受大乾皇帝宠爱。他凤目斜飞入鬓,偏又在眼尾缀着颗朱砂小痣。
“拜见晋王殿下!”
“参见九公主殿下!”
满亭人员衣冠齐刷刷矮了半截,文士青衫如苇草倒伏。
唯有秦无邪懒洋洋倚着朱漆亭柱,指尖还在转着方才从果盘里顺来的蜜饯金桔。
“诸位都是大乾翘楚,无需客气。”今日本王举办诗会,只为以诗会友,也望诸位将来能一展心中抱负,造福大乾盛世。
萧景琰面对众人的参拜笑容满面,双手对着身前虚扶。对于斜靠在亭柱上的秦无邪,也是尽收眼底。
他眼神中不悦的神情一闪而逝,但仍然被秦无邪捕捉到。
“谢晋王殿下!”
众人闻言站直身躯,心中对晋王一时间好感倍增。
诸位,今日的诗会本王有幸请来“逐鹿书院文渊先生、岳麓书院明德先生、象山书院静斋先生!”为本次诗会的评选。
还请在此的诸位好好发挥才能,若是能被三位先生收入书院为弟子,也是一桩美事。
萧景琰的声音落下,三位老者捋了捋发白的胡须,脸上浮现出温和的笑容。
亭中也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气声。青衫文士中有人激动得打翻了酒杯,文渊先生编撰的《十三经注疏》堪称当世儒学圭臬。
明德先生开创的“天理格物论”被钦定为科举必考。而静斋先生二十年前那首《塞上雪》,至今仍在勾栏瓦舍传唱不休。
“见过三位先生!”
见到众人起身,秦无邪也不好坐着,只是行礼时仍用金桔在掌心压出个滑稽的印子。
九公主正好朝着他这边看过来,看见秦无邪的模样掩嘴轻笑,对着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晋王殿下!这满亭周围寒梅盛开,不如今日诗会就以《梅》开始如何!”
众人分次落座,年长的文渊先生捋着雪白长须,看向端坐在主位的萧景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