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理念反驳

作品:《异世邪儒

    强兵为盾,无强兵则无安宁,无安宁则无发展。“兵者鬼道也,非穷兵黩武,乃是保境安民之利器。”


    当精兵简政,汰弱留强,革新军械,严明军纪。更重者,乃军民鱼水。


    兵源当自良家子中选拔,军屯田庄可自给自足,亦可助地方开垦。


    边军将士,护国卫民,其功勋当重赏,其伤残当厚养,其孤寡当抚恤。使军民一体,共御外侮,从而共享天下太平。


    安民为基,律法乃安民之绳墨,德教乃安民之教化。律法须严明公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尤须严惩贪官污吏、豪强恶霸,使民冤有处诉,恶有处惩。


    德教须深入人心,非空谈仁义。而当兴学堂、启民智,使民知礼守法,明是非,辨忠奸。


    更当畅通言路,广纳民间民意,使下情上达,朝廷之策能切合民需。


    …………


    秦无邪的论述如同惊雷,炸响在这个巨大的广扬。他引用的“民富则国强”、“军民鱼水”、“藏富于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理念,清晰直白,却又蕴含着颠覆性的力量。


    这完全跳出了传统儒法之争的窠臼,将“民”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核心地位。


    其具体策略更是闻所未闻,充满了对这片大陆上的务实、甚至激进的变革色彩。


    秦无邪的话音落下,在短暂的寂静后,整个广扬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沸水,轰然炸开。


    大乾国子监李祭酒怒发冲冠。


    荒谬!简直就是荒谬绝伦!


    “抑兼并,均田亩,此乃动摇国本。士绅乃朝廷根基,田亩乃祖宗所传,岂能轻动?”


    “富民司?朝廷自有户部、工部,何须另设衙门,徒增冗费。”


    “秦无邪,你这分明是在煽动民变,祸乱朝纲。”在李祭酒身后的国子监学子也纷纷鼓噪,斥责秦无邪“离经叛道”。


    青云书院中的韩启贤体内伤势未愈,便由其身旁的一位门生代他开口。


    “秦将军不觉得你此言差矣么?”


    “治国当以仁德为本,教化先行。轻言严惩、汰弱,非暴政?”


    军民一体更是不伦不类,军有军规,民有民约,岂可混淆?


    你这番说辞言论,怕是真的有聚民心、扰社稷之嫌。“带为开口之人,忌惮秦无邪的实力,并不敢把话说的太重。”


    “若是没有经历前几日的事情,他绝对是指着秦无邪、说他的这番言论就是在颠覆大乾社稷,意图谋反。”


    云台书院中的周秉泰也是冷哼一声。


    “黄口小儿,你莫要纸上谈兵。”


    均田亩?你知道天下田亩几何?牵涉多少世家大族?兴学堂?耗费巨大,钱粮何来?


    老夫观你只会空谈误国!是否那北境的杀伐之气太重,已让你失心智了吗?


    他的话音尚未落下,北庭使团的王博文好似抓住了机会。“哈哈哈!好一个保境安民。”


    秦将军,不知你大乾镇北军屠戮我北庭妇孺时,可曾想过安民?


    你这番冠冕堂皇之词,不过是掩盖你秦家嗜血本性的遮羞布罢了,当真是虚伪至极。


    在大商使团之中的一位老者也忍不住地站起身,看向高台上的秦无邪开口。


    “秦大将军之论,立意虽新颖,然、是否过于理想。想要藏富于民,谈何容易?”


    商贾无度则乱市,田亩均分则伤农。


    我大商皇朝也曾尝试轻徭薄赋,然国库空虚,边患频仍,最终难以为继。将军之法,恐如空中楼阁,难以施行于大国。


    在稷下学宫中的塔楼内,紫霄大儒的声音也不合时宜的传出。*“秦将军重术而轻道,治国根本在于教化人心,明礼仪,知廉耻。”


    一味强调富民、强兵,乃舍本逐末,恐将天下导向唯利是图、穷兵黩武之深渊。需知圣贤之道,方是正途。


    圆形阶台上的一些世家也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秦将军兴工巧、行商道之论,苏某深表赞同。”


    然“抑兼并”恐伤及正当经营,我苏氏世代织造,积累财富亦是辛勤所得,岂能与豪强恶霸等同视之?


    朝廷当鼓励工商,而非打压。


    苏家主说得在理,“秦将军你这轻徭薄赋自然是好的。但均田亩…呵呵!米某以为,田地流转自有其道,强行干预恐适得其反。”


    这两位大乾世家的家主,对秦无邪部分理念表示有限认同,但对触及他们核心利益的“均田”等则极力反对。


    …………


    一时间,驳斥、质疑、嘲讽之声从四面八方涌向圣言台上的秦无邪。他仿佛立于风暴中心,被整个儒林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口水淹没。


    圣言碑静静矗立,毫无反应,似乎也默认了众人的“共识”。


    此刻在广扬上的扬众人皆认为秦无邪的治国理念,过于激进,不切实际,甚至…有害。


    面对这汹涌如潮的反对,秦无邪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眼中带着一丝不屑与怜悯。


    他站在高台上负手而立,身上的玄衣在他刻意的压制下纹丝不动,身影显得愈发孤傲。


    “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


    他的声音虽然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带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


    “尔等开口反驳,无非就是此治国的理念方式、触及到了你们的切身利益而已。”


    莫要认为你们都高尚,若你们是贫苦百姓人家,第一个认同秦某理念的一定是你们。


    或许在你们的眼里只有门户私计,只有祖宗礼法,只有既得利益。可曾真正睁开眼看看这天下苍生?


    “看看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却食不果腹的农妇民夫?看看那些冒着风雪戍守边关、却饷银微薄的士卒?看看那些被豪强欺凌、状告无门的百姓?”


    “你们口中的国本、根基,不过都是盘剥万民、尸位素餐的借口。”


    “你们恐惧变革,只因变革会动摇你们高高在上的位置。你们满口仁义道德,却对黎民疾苦视而不见。”


    理念不同,多说无益。


    徒费口舌而已!我秦无邪还真是、有些不屑与尔等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