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与之雅对

作品:《异世邪儒

    秦无邪目光扫过高台,定格在端坐于龙椅之上、那面无表情的萧御天身上。


    这位帝王眼神深邃,似若有所思,显然是秦无邪的论述触动了他内心某些隐秘的念头。


    只是萧御天选择了沉默,如同盘踞九天的真龙,冷眼旁观着众人的纷争。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秦无邪的声音斩钉截铁,“今日之言,非为取悦尔等,更非为得诸位的认可。”


    “乃是为我心中之宏图,为这大乾,为这天下万民,寻一条真正能富国强兵、长治久安之路。”


    “纵使前路荆棘密布,深渊万丈,我秦无邪,亦将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声音落下,秦无邪不再理会那些喧嚣。


    他目光投向虚空,仿佛穿透了苍穹,一股磅礴的气势自他身上升腾而起。


    就在众人皆是议论秦无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之时。圆形阶台的唐家席位上,那位一直摇着白玉折扇,气质卓然的青年“唐清羽”,缓缓站起了身。


    他的动作显得优雅从容,尚未开口,便已经吸引周围不少人的目光。


    “有趣,实在有趣。”唐清羽的声音清越如玉磬,带着一丝玩味的笑意,目光灼灼地看向高台之上的秦无邪。


    “秦将军之才情抱负,惊世骇俗。治国之论,更是振聋发聩。”


    清羽不才,于诗词歌赋、丹青策论皆自愧不如。然,在下观将军气度,心痒难耐,想与将军切磋一雅戏……对联,可否?


    他话音一落,不少了解唐家底细的人都是眉头一皱。唐家以商贾和武道立足,何时出了如此一位风采卓绝、谈吐风雅的公子?


    而且敢在此时挑战锋芒正盛的秦无邪?


    高台之上,萧御天在看到唐清羽面容的刹那,瞳孔骤然微缩。


    这张脸…似乎和他在皇家秘档中见过的那幅模糊画像中的人,有几分相似之处。


    紫霄大儒在塔楼内也是身体微微前倾,眼中精光爆射。“难道是他安排的人入世了,还和唐家搅在一起?”


    而在大商学宫塔楼内,赤云大儒亦是面色微变。“想不到此子…竟也入局了?”


    秦无邪也感受到了唐清羽的不同。此人身上那股从容自信近乎于妖,气质超然物外,绝非寻常世家中的子弟。


    其人体内似乎还蕴含着某种深不可测的力量,隐隐给他一种威胁感。


    还有他身旁那位看似普通的灰袍老者,气息更是晦涩深沉,如同蛰伏的洪荒巨兽。


    这一老一少,绝对是劲敌。“就是不知他们唐家何时有了这种人物?还是说这两人是来自天机阁?”


    秦无邪压下心中对唐清羽及其身旁灰袍老者的警惕,玄衣墨衫在微风中轻拂,眼神看起来平静如渊。


    既然对方以“雅戏”为名发起挑战,他自当奉陪,正好也探探这唐家突然冒出的神秘人物深浅。


    “唐公子既有雅兴,秦某自当奉陪。请出上联。”秦无邪声音清朗,回荡广场。


    唐清羽笑容温润,手中白玉折扇“唰”地展开,扇面上空白无物,却隐隐有才气流转。


    他略一沉吟,目光扫过圣言碑。“圣言碑下聆大道,字字珠玑,如聆天籁洗尘心。”


    此联一出,满场皆惊!


    不仅切合盛会场景,更将圣言碑聆听大道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字字珠玑”、“天籁洗尘心”的比喻精妙绝伦,更隐含对儒道圣地的尊崇。


    其才思之敏捷,立意之高远,远超之前的郑玄风、谢云亭之流,瞬间将这场“雅戏”的格调拔高数筹。


    在场的诸多大儒眼中精光闪动,此联工整大气,意境深远,堪称绝对。


    他们纷纷凝神,开始苦思下联,却发现仓促间竟难觅出与之匹配地对子。不少人看向秦无邪,带着一丝同情与看戏的意味。


    秦无邪面色不变,几乎在唐清羽话音落下的瞬间,便开口应对。“玄衣台上会群英,拳拳赤胆,似握龙泉镇山河。”


    “好!”


    兵部尚书章宗平忍不住拍案叫绝,此联对仗工整至极。


    “玄衣”对“圣言”,“台上”对“碑下”,“会群英”对“聆大道”,“拳拳赤胆”对“字字珠玑”,“似握龙泉”对“如聆天籁”,“镇山河”对“洗尘心”。


    更绝妙的是意境,“上联尊文崇圣,下联则尽显武将的赤胆忠心与保家卫国的磅礴气势。”


    “龙泉”古剑名,象征杀伐与守护,“镇山河”三字更是力透纸背,将秦无邪的身份、气魄完美融入,丝毫不落下风,甚至隐隐有压过之势。


    圣言碑似乎也被这文武相济的豪迈意境所感,发出低沉的嗡鸣,丝丝缕缕的金光再次浮现,虽不如诗词那般浩大,却清晰可见。


    唐清羽眼中闪过一抹讶异,随即化为更浓的兴致,脸上的笑容更盛。“秦将军果然才思敏捷,佩服!再来!”


    “墨海行舟,笔锋破浪三千丈。”


    此联气势雄浑,以墨海喻学海,笔锋破浪喻才情纵横,气魄极大。


    秦无邪几乎不假思索,“沙场点兵,剑气凌霄九万重。”


    再次被完美呼应,墨海对沙场,行舟对点兵,笔锋对剑气,破浪对凌霄,三千丈对九万重。


    已将文人的才情纵横与武将的剑气凌霄并立,气势磅礴,意境开阔。


    你来我往间,广场之上已是一片寂静。


    众人完全沉浸在两人这精彩绝伦的对句交锋中,只觉得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听得心驰神往,流连忘返。


    这似乎已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个人的学识、才情、气魄、意境的全方位碰撞。


    唐清羽眼中欣赏之色更浓,却也燃起更强的斗志,他手中的折扇轻摇,语速稍缓,抛出第三联。


    “鹤唳九霄云外,声闻碧落,问仙踪何处?”


    此联意境缥缈超然,似带着一丝仙气与叩问天道的玄奥,难度陡然提升。


    秦无邪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紧,随即便舒展开来。“龙吟四海波心,威震玄黄,定社稷乾坤。”


    “鹤唳”对“龙吟”,“九霄云外”对“四海波心”,“声闻碧落”对“威震玄黄”,“问仙踪”对“定社稷”,依旧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