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边境守军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刚踏入靖边州城,李承乾便感受到了一股肃杀之气。城墙上布满了岁月与战火留下的痕迹,士兵们神情警惕,往来巡逻。李承乾深知,这里的安宁离不开戍边将士们日复一日的坚守。


    为了不打扰将士们的正常守备,李承乾决定先不公开身份,暗中观察。他带着几名侍卫,身着普通军士的服装,在城中四处走动。在一处兵营外,李承乾听到了几个士兵的交谈。


    “唉,咱们在这靖边州守了这么多年,每天提心吊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一个看起来有些沧桑的老兵叹着气说道。


    “是啊,咱拼死拼活,可上面的人又有几个能看到咱的辛苦。”另一个年轻些的士兵附和道。


    李承乾心中一震,他深知戍边将士的不易,他们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守护边疆,却可能因地处偏远而被忽视。他决定深入了解情况,给这些默默奉献的将士们带来希望。


    第二天,李承乾公开了自己的身份,召集靖边州的各级军官到州府议事。军官们得知皇帝亲临,个个既兴奋又紧张,赶忙整理军容,匆匆赶到州府。


    待众人到齐,李承乾扫视了一圈,看到的是一张张饱经风霜却依旧坚毅的脸庞。他开口说道:“诸位将军,朕此次前来,就是想看看咱们靖边州的防务,更想听听你们的心声。你们在这边陲之地守卫多年,为大唐的安宁立下了汗马功劳,朕感激你们。”


    军官们纷纷跪地,齐声说道:“陛下万岁!保卫大唐边疆,是我等职责所在。”


    李承乾示意众人起身,目光落在一位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将军身上,问道:“这位将军,你叫什么名字?在这靖边州戍边多久了?”


    那将军挺胸抬头,大声回答:“陛下,末将王猛,自十八岁起便来到靖边州,至今已守卫边疆二十载。”


    李承乾微微点头,感慨道:“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王将军,你为大唐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你说说,在这戍边的日子里,你和将士们都面临着哪些困难?”


    王猛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末将斗胆直言。这靖边州地处偏远,物资补给时常不及时,将士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且,多年来,我等虽奋力守卫边疆,击退多次外敌侵扰,但因地处边陲,很少有机会得到晋升,不少将士心中难免有些失落。”


    李承乾眉头微皱,严肃地说:“王将军,你所言极是。戍边将士的付出不应被忽视,朕定会解决这些问题。”


    随后,李承乾又询问了其他几位军官,了解到除了物资补给和晋升机会的问题,还有武器装备陈旧、训练扬地不足等困难。李承乾认真地将这些问题一一记下。


    议事结束后,李承乾立刻展开行动。他先下令从临近州府紧急调配一批粮草、衣物等物资,确保靖边州的将士们生活无忧。同时,安排工部尽快打造一批新的武器装备,运往靖边州,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解决训练扬地不足的问题,李承乾亲自勘察地形,选定了一处开阔之地,下令修建一座大型军事训练扬。他对负责工程的官员说:“这训练扬关乎将士们的训练成效,一定要保证质量,尽快完工。”


    对于将士们关心的晋升问题,李承乾与随行大臣商议后,决定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戍边将士的晋升制度。只要将士们在戍边期间表现出色,立下战功,便给予晋升机会,不受地域限制。


    在靖边州停留的日子里,李承乾时常深入兵营,与将士们一同训练、用餐,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一天,李承乾来到兵营的伙房,看到将士们吃的饭菜较为简单,心中有些不忍。他对伙房的负责人说:“将士们每日训练、守备辛苦,一定要保证他们的饮食营养。食材供应方面若有困难,及时上报,朕会想办法解决。”


    又一日,李承乾观看将士们演练阵法。演练结束后,他走上前去,对带队的将领李虎说道:“李将军,将士们的演练虽有气势,但在配合上还有些生疏。你要加强训练,朕希望看到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超强的精锐之师。”李虎恭敬地回答:“陛下放心,末将定当加强训练,不负陛下期望。”


    在李承乾的关注与推动下,靖边州的情况逐渐改善。新的物资不断运来,将士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的武器装备陆续发放,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增强;军事训练扬的修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将士们有了更好的训练扬地;而新的晋升制度更是让将士们看到了希望,训练和守备的热情空前高涨。


    一天,王猛找到李承乾,激动地说:“陛下,如今靖边州的变化,将士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非常感激陛下,训练和守备更加用心了。”


    李承乾笑着说:“王将军,这都是你们应得的。你们为大唐守护边疆,朕理应为你们解决后顾之忧。只有你们安心戍边,大唐的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靖边州的士气愈发高昂。李承乾决定亲自检阅军队,激励士气。检阅当日,阳光明媚,靖边州的将士们身着崭新的盔甲,手持锋利的武器,整齐地排列在训练扬。


    李承乾身着戎装,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过将士们的队列。他看着眼前精神抖擞的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欣慰。检阅完毕,李承乾站在高台上,大声说道:“将士们!你们是大唐的骄傲,是边疆的守护者。朕知道,这些年你们在这里默默付出,承受了诸多艰辛。但你们的努力和奉献,朕都看在眼里,大唐的百姓也不会忘记。如今,朕为你们解决了一些困难,也为你们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希望你们能继续坚守岗位,苦练本领,若有外敌来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


    将士们听了,群情激昂,齐声高呼:“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唐效死!”那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向塞外的敌人宣告着大唐边疆的坚不可摧。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扬景,心中充满了信心。他深知,有这样一群忠诚勇敢的将士守卫边疆,大唐的边境定能安宁。在离开靖边州前,李承乾再次叮嘱各级军官:“一定要照顾好将士们的生活,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朕期待下次再来时,看到一个更加固若金汤的靖边州。”


    军官们纷纷表示:“陛下放心,我等定不辱使命!”


    李承乾离开靖边州后,这里的军官们聚在一起,每每谈及皇帝的到来,皆是感慨万千。


    王猛召集了一众校尉,围坐在营帐中。他神色动容,率先开口:“兄弟们,咱们在这靖边州守了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被朝廷遗忘在这偏远之地。可陛下一来,什么问题都看到了,什么问题都给咱们解决,这是真心实意地在乎咱们啊。”


    校尉张龙用力点头,激动地说:“是啊,王将军。以前咱这武器装备破旧不堪,每次打仗都觉得心里没底。现在陛下给咱们运来新的兵器甲胄,这战斗力一下子就提升上去了。还有那训练扬地,以前训练施展不开,现在新扬地马上就建好了,以后咱训练也更方便,更能练出精兵强将。”


    校尉赵虎也跟着说道:“最让兄弟们振奋的,还得是这晋升制度。以前总觉得再怎么拼命,也很难有出头之日。现在好了,只要咱好好干,立下战功,就有晋升机会。陛下这是给咱们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啊。”


    李虎接过话茬,一脸感激:“陛下还亲自来检阅咱们军队,跟咱们一起训练、吃饭,这是把咱们当成一家人呐。咱要是再不努力,可就对不起陛下这份厚爱。”


    众人纷纷附和,营帐内满是对李承乾的感恩之情。他们深知,皇帝的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多年来在边疆的坚守有了更明确的意义和希望。


    在这种感恩奋进的氛围下,靖边州的军官们决定以实际行动回报皇帝的厚爱。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更为严格且高效的训练计划,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提升军队的整体实力。王猛亲自带头,每天天不亮就带领将士们出操,加强体能训练。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靖边州的地形特点和塞外敌人的作战风格,创新了多种战术阵法。


    为了让新的武器装备发挥最大效能,军官们组织专门的培训,让将士们尽快熟悉掌握。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对士兵们的思想教育,让大家明白戍边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在日常守备方面,军官们重新规划了巡逻路线,增加了巡逻频次,确保边境的每一寸土地都在掌控之中。他们还与周边的村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加强情报收集工作,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而李承乾为靖边州带来的新政策,也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土地。除了军事方面的改善,在民生和经济发展上,也带来了诸多积极的改变。


    李承乾考虑到靖边州地处边陲,物资运输不便,便下令鼓励当地发展屯田。在州府的组织下,士兵们利用训练之余,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蔬菜。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部分粮食供应问题,减轻了后勤补给的压力,还改善了士兵们的伙食。同时,朝廷还派遣农业专家前来指导,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在商业方面,李承乾下令减免靖边州商户的税收,吸引更多商人前来贸易。一时间,靖边州的集市热闹起来,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本地的特产,如皮毛、手工制品等,通过商路运往内地;而内地的丝绸、茶叶等商品也源源不断地流入靖边州。这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为了加强靖边州与内地的联系,李承乾还下令修建一条通往内地的官道。工程启动后,当地的百姓和士兵们纷纷踊跃参与。这条官道不仅方便了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也让靖边州不再显得那么偏远闭塞。


    随着这些新政策的逐步实施,靖边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因为地处偏远而显得有些萧条的州府,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士兵们的士气越来越高。


    在这一系列变化中,靖边州的军官们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他们不仅要负责军事防务,还要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他们深知,这是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日,王猛与几位校尉站在新建的城楼上,俯瞰着热闹的集市和整齐操练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慨。王猛说道:“兄弟们,看看咱们靖边州现在的样子,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咱们一定要守护好这片土地,让陛下放心。”


    张龙握紧拳头,坚定地说:“王将军说得对。咱们要让陛下知道,他对咱们的期望不会落空,咱们一定会把靖边州建设得更加稳固繁荣。”


    赵虎望着远方,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以前咱们觉得在这里戍边看不到未来,现在有了陛下的支持,咱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咱们不仅要保卫边疆,还要让这靖边州成为大唐边疆的一颗璀璨明珠。”


    李虎也点头道:“没错,咱们得把这感恩化作动力,带着兄弟们好好干,不辜负陛下的圣恩。”


    靖边州的军官们带着这份感恩与责任,继续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守护着大唐的边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