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大唐扬威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行军数日后,前方探子快马回报:“陛下,前方五十里便是敌国边境重镇黑石城,城中驻守敌军约有两万余人,城防坚固,城墙高耸,护城河宽阔且水深。”李承乾听后,当即召集程咬金、尉迟恭等一众将领商议对策。
程咬金率先开口,他用力一拍桌子,大声说道:“陛下,末将愿率先锋军,直捣黑石城,杀他个片甲不留!”尉迟恭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程将军勇猛过人,但那黑石城城防森严,强攻恐会让我军伤亡惨重。末将以为,可先派小股部队试探敌军虚实,再做定夺。”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在众将领身上一一扫过,说道:“二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尉迟将军,你即刻挑选五百精锐骑兵,趁着夜色前去试探敌军,切记不可恋战,摸清敌军城防部署和巡逻规律后迅速返回。”尉迟恭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尉迟恭率领五百骑兵悄然接近黑石城。他们下马步行,小心翼翼地靠近城池。刚到护城河附近,便听到城墙上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尉迟恭示意众人隐蔽,自己则观察着城墙上敌军的动静。只见敌军巡逻队每隔一盏茶的时间便会经过一次,防守虽严密,但并非无懈可击。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石头滚动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城墙上的敌军立刻警觉起来,大声喊道:“什么人?”尉迟恭见行踪暴露,当机立断,低声下令:“杀!”五百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城门,与城墙上的敌军展开激战。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弓箭如雨点般射向敌军。
黑石城守将名叫阿古达,是敌国的一员猛将。他听到城外异动,迅速披挂上阵,来到城墙上指挥防御。看到来袭的唐军人数不多,阿古达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不过是些小股骚扰部队,给我狠狠打!”敌军在阿古达的指挥下,纷纷拿起弓箭、石块,向唐军砸去。
尉迟恭身先士卒,挥舞着钢鞭,挡开射来的箭矢,带领骑兵们奋勇向前。然而,由于敌军居高临下,且人数众多,唐军渐渐陷入困境。尉迟恭见势不妙,大声喊道:“兄弟们,撤!”唐军骑兵迅速且有序地向后撤退,敌军想要出城追击,但尉迟恭早有防备,安排了弓箭手断后,一阵箭雨射去,敌军只得退回城中。
尉迟恭率部返回营地后,向李承乾详细汇报了黑石城的情况。李承乾听完后,沉思片刻,说道:“这黑石城城防坚固,敌军防守严密,强攻的确不是上策。但我们也不能久耗于此。”这时,谋士苏哲站出来说道:“陛下,臣有一计。听闻黑石城的水源来自城外西北方向的一条河流,我们可派兵截断河流,断其水源,待敌军慌乱之时,再发起进攻,定能事半功倍。”
李承乾眼睛一亮,说道:“此计甚妙!苏爱卿果然足智多谋。”随后,他下令程咬金率领三千士兵,趁着夜色绕道西北方向,截断河流。同时,又安排尉迟恭带领两千骑兵,在黑石城东门佯装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程咬金领命后,带领士兵们悄悄绕到了河流上游。他们砍伐树木,搬运巨石,将河流阻断。河水渐渐干涸,下游的黑石城顿时陷入混乱。阿古达得知水源被断,心急如焚,连忙调派人手去查看情况。
此时,尉迟恭在东门发动了猛烈的佯攻。城墙上的敌军急忙抵御,一时间,东门喊杀声震天。阿古达以为唐军要从东门强行攻城,便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东门。
李承乾在远处观察着黑石城的动静,看到敌军中计,立刻下令:“全军出击,攻打南门!”大唐大军如潮水般涌向黑石城南门。南门的敌军兵力空虚,面对唐军的猛烈攻击,顿时乱了阵脚。
负责攻打南门的是年轻将领王猛,他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带领士兵们迅速冲向城门。王猛身强力壮,枪法凌厉,敌军无人能挡。在他的带领下,唐军很快突破了南门的防线,涌入城中。
阿古达得知南门被攻破,大惊失色,急忙率领亲卫赶来救援。但此时唐军已如猛虎入羊群,在城中与敌军展开激烈巷战。程咬金在截断水源后,也率部赶来支援。阿古达腹背受敌,陷入绝境。
在激烈的战斗中,王猛与阿古达狭路相逢。王猛大喝一声:“你这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挺枪刺向阿古达。阿古达挥舞长刀,奋力抵挡。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阿古达虽勇猛,但此时已无心恋战,加上连日来被唐军的计策搅得疲惫不堪,渐渐露出破绽。王猛瞅准时机,一枪刺中阿古达的胸口,阿古达惨叫一声,跌落马下。
失去主将的敌军顿时大乱,纷纷投降。经过一番激战,大唐军队成功攻克黑石城。李承乾骑着马,缓缓进入城中,看着城中的唐军将士和投降的敌军,心中感慨万千。这扬胜利,不仅为西征之路打开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也让大唐军队在敌国境内站稳了脚跟。
然而,李承乾深知,这只是开始,前方还有更艰巨的战斗等待着他们。他站在黑石城的城楼上,望着敌国纵深的方向,眼神坚定地说道:“继续前进,平定西域之乱,让大唐的威名远扬!”
大唐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他们的士气空前高涨,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向着敌国的腹地勇猛进发。
大唐军队顺利拿下黑石城后,李承乾并未让将士们过多休整,便果断下令继续深入敌境。大军如同一把利刃,朝着敌国心脏地带挺进。一路上,敌国百姓听闻大唐军队势如破竹,纷纷惊慌逃窜,城镇村落大多十室九空。
这日,大军来到了一片广袤的沙漠边缘。烈日高悬,沙浪滚滚,炽热的气浪扭曲着视线。斥候来报,穿过这片沙漠,便能抵达敌国一座重要的军事要塞——铁城。此城囤积着大量粮草军械,一旦攻克,敌军将陷入绝境。然而,沙漠行军困难重重,水源稀缺,极易迷失方向,且敌军很可能在沙漠中设下埋伏。
李承乾召集众将商议对策。程咬金挠了挠头,面露难色:“陛下,这沙漠看着就凶险,可咱要是绕过沙漠,得多走好几天路程,还可能贻误战机。”尉迟恭手抚胡须,沉思道:“陛下,末将以为,可挑选精锐骑兵先行探路,大部队随后跟进。同时,多准备些水囊和向导,尽量减少沙漠行军的风险。”
李承乾微微点头,目光转向一直沉默不语的谋士苏哲:“苏爱卿,你对此有何见解?”苏哲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沙漠行军确实危险,但我们可利用沙漠的特性来为己所用。敌军料定我军不敢贸然深入沙漠,定会放松警惕。我们可派遣小股部队佯装迷路,故意让敌军发现,引他们上钩。待敌军进入沙漠追击,我们在沙漠中设下埋伏,前后夹击,定能大破敌军。”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苏爱卿此计甚妙!就依你所言。”于是,他挑选了五百精锐骑兵,由年轻将领李虎率领,佯装成迷路的队伍,朝着沙漠进发。李虎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临行前,他向李承乾立下军令状:“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李虎带领骑兵进入沙漠后,故意在沿途留下明显的踪迹。没过多久,敌国探子果然发现了他们,并迅速向铁城守将哈立德报告。哈立德听闻有唐军进入沙漠,大笑道:“这些唐军真是自寻死路!来人,点齐三千骑兵,随我去将他们一网打尽!”
哈立德率领三千骑兵气势汹汹地追进沙漠。李虎见敌军上钩,心中暗喜,一边佯装慌乱逃窜,一边按照事先计划的路线,将敌军引入沙漠深处。
与此同时,李承乾亲自率领大军在沙漠的一处山谷中设下埋伏。山谷两侧是陡峭的沙丘,地势险要,是绝佳的伏击地点。大军隐蔽在沙丘之后,静静等待着敌军的到来。
当哈立德的骑兵追至山谷附近时,李虎突然勒住缰绳,转身怒喝:“你们这些贼寇,今日便是你们的死期!”说罢,带领骑兵掉转马头,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哈立德见状,不屑地笑道:“就凭你们这几百人,还想螳臂当车?给我杀!”双方顿时混战在一起。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李承乾一声令下:“杀!”大唐大军从山谷两侧如猛虎下山般杀出。程咬金挥舞着大斧,怒吼着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尉迟恭手持钢鞭,左右开弓,打得敌军丢盔弃甲。哈立德万万没想到会中了埋伏,顿时慌了手脚,但他仍强作镇定,指挥敌军抵抗。
在大唐军队的前后夹击下,敌军渐渐抵挡不住。哈立德见势不妙,想要突围逃跑。这时,年轻的将领王猛眼尖,纵马追去,大喝一声:“逆贼,哪里逃!”一枪刺向哈立德。哈立德侧身躲过,但手臂还是被划伤。他不敢恋战,拼命逃窜。
经过一番激战,敌军三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李承乾看着战扬上敌军的尸体,心中并无喜悦之色。他深知,这只是敌国的一小部分兵力,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艰难。
收拾完战扬,大唐军队继续向铁城进发。很快,他们便抵达了铁城之下。铁城城墙高耸厚实,城门紧闭,城楼上站满了严阵以待的敌军。哈立德逃回城后,立刻加强了城防,准备与唐军决一死战。
李承乾望着铁城,神色凝重。他知道,铁城不同于之前的黑石城,想要攻克并非易事。这时,苏哲来到他身边,说道:“陛下,铁城易守难攻,强攻损失太大。我们可先切断铁城与外界的联系,断其粮草补给,再设法劝降。”
李承乾沉思片刻后,说道:“苏爱卿所言有理。传朕旨意,大军将铁城团团围住,不许放走一个敌军,也不许一粒粮草运进城内。同时,准备劝降书,射进城内,告知敌军投降乃唯一出路。”
大唐军队迅速行动,将铁城围得水泄不通。劝降书也如雪花般射进城内。然而,哈立德却不为所动,他在城楼上对着唐军大骂:“你们这些大唐贼寇,休想让我投降!有本事就来攻城,我哈立德定与铁城共存亡!”
李承乾并不着急,他深知,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随着时间的推移,铁城内部开始出现混乱。粮草逐渐短缺,士兵们人心惶惶。一些将领开始劝说哈立德投降,但哈立德却固执己见,甚至斩杀了几个劝降的将领,以此来稳定军心。
然而,哈立德的强硬手段并未起到作用,铁城内部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在被围困数日后,铁城内部发生了哗变。一部分士兵打开城门,迎接大唐军队入城。李承乾抓住这一机会,立刻下令大军攻入铁城。哈立德在混乱中被程咬金生擒。
大唐军队成功占领铁城,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军械。
这一战,让李承乾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不仅需要勇猛,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随着铁城的攻克,敌国的防线被撕开了一道大口子,大唐军队离平定西域之乱又近了一步。
但李承乾知道,敌国不会轻易认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