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连番征战,势如破竹
作品:《大唐:太子被废流放,我爆兵称帝》 李承乾率大军抵达云阳城郊外,扎下营寨。他与程咬金、尉迟恭、苏哲等一众将领谋士登上高处,观察云阳城的地形与城防。只见云阳城城墙高大厚实,城楼上旌旗林立,弓箭手严阵以待。城门由厚重的铁木制成,镶嵌着尖锐的铁钉,看上去坚不可摧。城外挖有深深的护城河,河水湍急,给攻城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程咬金望着眼前的城池,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这云阳城比铁城难对付多了,光是这护城河和高大的城墙,就够咱们头疼的。”尉迟恭点头表示认同:“是啊,陛下,强攻恐怕会让我军遭受重大损失。”
李承乾沉思片刻,转头看向苏哲:“苏爱卿,你可有良策?”苏哲凝视着云阳城,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云阳城虽固若金汤,但也并非无懈可击。其倚仗的除了坚固的城防,便是四周的环山。我们可利用这环山的地形,采取火攻之策。”
众人听后,皆是一愣。苏哲接着解释道:“我们可挑选一批精壮士兵,携带大量易燃之物,趁着夜色从后山攀爬而上,在山上布置火油、柴草等物。待时机成熟,点燃大火,让火势顺着山势蔓延至城中,敌军必定大乱。届时,我军再从正面攻城,定能事半功倍。”
李承乾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苏爱卿此计甚妙,但后山攀爬艰难,且敌军想必也会在后山设防,此事还需从长计议。”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由尉迟恭挑选五百名身手矫健的士兵,组成先锋队,执行火攻任务。同时,程咬金率领一万步兵在正面佯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夜幕降临,尉迟恭带领先锋队悄然出发。他们身着轻便的黑衣,携带火攻之物,趁着夜色的掩护,开始攀爬后山。山路崎岖,怪石嶙峋,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快要接近山顶时,突然听到前方传来敌军巡逻的脚步声。尉迟恭示意众人隐蔽,待敌军巡逻队经过后,才继续前进。
终于,先锋队成功抵达山顶。他们迅速按照计划布置火油、柴草,并在四周埋下绊马索和陷阱。一切准备就绪后,尉迟恭看着城中闪烁的灯火,心中默默等待着进攻的信号。
此时,程咬金率领的步兵已抵达云阳城前。他一声令下,士兵们齐声呐喊,推着攻城车、云梯,朝着城门和城墙冲去。城楼上的敌军见状,立刻敲响警钟,万箭齐发,朝着唐军射来。程咬金挥舞着大斧,指挥士兵们躲避箭矢,继续前进。一时间,喊杀声、箭矢破空声交织在一起。
云阳城守将名叫阿巴斯,是敌国赫赫有名的猛将。他站在城楼上,看着唐军来势汹汹,却并不慌张。他深知云阳城的坚固,坚信唐军无法攻破。他大声喊道:“大唐贼寇,你们今日来此,便是自寻死路!给我狠狠地打!”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山顶的尉迟恭看到了城中燃起的火把,知道正面佯攻已经开始。他果断下令:“点火!”士兵们迅速点燃柴草,一时间,大火熊熊燃烧起来,借着风势,如一条火龙般顺着山势向城中蔓延。城中顿时大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士兵们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弄得手忙脚乱。
阿巴斯见状,大惊失色,急忙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救火。此时,李承乾看到城中火势已成,立刻下令:“全军出击,攻城!”大唐大军如潮水般涌向云阳城。程咬金一马当先,带领士兵们推着云梯,迅速靠近城墙。士兵们冒着箭矢,奋力攀爬云梯。
年轻将领王猛身手敏捷,第一个爬上云梯顶端。他挥舞着长刀,砍倒了城楼上的几个敌军,为后续的士兵开辟出一条道路。随后,越来越多的唐军士兵登上城楼,与敌军展开近身肉搏。
与此同时,城门方向,唐军的攻城车不断撞击着城门。厚重的城门在攻城车的撞击下,发出沉闷的响声,木屑飞溅。阿巴斯见城楼和城门都面临危机,心中焦急万分。他亲自带领亲卫,试图夺回城楼。
在城楼上,王猛与阿巴斯狭路相逢。王猛大喝一声:“你这逆贼,今日便是你的末日!”说罢,挺刀刺向阿巴斯。阿巴斯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奋力抵挡。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阿巴斯不愧是敌国猛将,枪法凌厉,招招致命。但王猛毫不畏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精湛的武艺,与阿巴斯打得难解难分。
就在此时,尉迟恭带领先锋队从后山杀到城中。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敌军阵中,一阵砍杀。敌军腹背受敌,顿时大乱。阿巴斯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想要突围逃跑。
程咬金看到阿巴斯想要逃跑,立刻纵马追去。他挥舞着大斧,大声喊道:“逆贼,哪里逃!”阿巴斯转身迎战程咬金,然而此时他已无心恋战,加上被唐军前后夹击,体力渐渐不支。几个回合下来,程咬金瞅准破绽,一斧砍在阿巴斯的手臂上。阿巴斯惨叫一声,长枪落地。程咬金趁机又是一斧,将阿巴斯斩于马下。
失去主将的敌军彻底崩溃,纷纷投降。大唐军队成功攻克云阳城。李承乾骑着马,缓缓进入城中,看着城中的一片狼藉,心中感慨万千。这扬战斗,唐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下令厚葬牺牲的将士,安抚受伤的士兵,并开仓放粮,救济城中百姓。
大唐军队攻克云阳城后,城内一片混乱与萧索。战火的肆虐让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满目疮痍,街道两旁的房屋大多被焚毁,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百姓们面露惊恐,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他们长期遭受战乱之苦,生活已然陷入绝境。
李承乾深知,要真正平定此地,不仅要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要收服民心。他立即展开行动,下令士兵们帮助百姓清理废墟,搭建临时住所。同时,安排军医为受伤的百姓诊治,确保他们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李承乾亲自走上街头,看到一位老妇正对着自家被烧毁的房屋哭泣。他走上前去,轻声安慰道:“老人家,莫要伤心。大唐军队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老妇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李承乾:“真的吗?这些年,我们被战争害得好苦啊。”李承乾握住老妇的手,坚定地说:“老人家放心,朕以大唐皇帝的名义起誓,定会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
为了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李承乾下令打开敌军囤积的粮仓,将粮食分发给城中百姓。百姓们排着长队,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接过粮食后,激动地跪地磕头:“陛下,您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李承乾赶忙扶起她,说道:“快快请起,这是朕应该做的。以后,大家都是大唐的子民,朕不会让你们受苦。”
然而,并非所有百姓都对大唐军队的到来立刻表示接受。一些百姓长期受到敌国统治者的宣传洗脑,对大唐心存疑虑。李承乾明白,要消除这些疑虑,需要时间和耐心。
他召集城中的老者和有声望的人,在一处空旷之地与他们交谈。李承乾诚恳地说:“诸位父老乡亲,朕知道你们对大唐有所顾虑。但朕此来,是为了结束战乱,给大家带来和平与安宁。大唐不会亏待任何一位百姓,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我们这些年被战争折腾怕了,不知道大唐是不是真的能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李承乾微笑着回答:“老人家,朕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从今往后,大唐会减免赋税,提供农具和种子,帮助大家恢复耕种。而且,大唐的律法公正严明,会保障每一位百姓的权益。”
为了让百姓们尽快恢复生产,李承乾安排军中熟悉农事的士兵,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姓耕种。他还下令在城中设立集市,鼓励百姓进行贸易,恢复商业活动。同时,免除了百姓们在敌国统治时期所欠下的不合理债务。
在教育方面,李承乾也十分重视。他看到云阳城的学堂在战火中被毁,便决定重建学堂,并从大唐内地调派学识渊博的先生前来授课。他对负责此事的官员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一定要让云阳城的孩子们有学上,接受良好的教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云阳城的情况逐渐好转。百姓们看到大唐军队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除。街道上开始有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学堂里朗朗读书,田间地头又出现了百姓辛勤劳作的身影,集市也逐渐热闹起来。
一位名叫阿力木的年轻小伙子,原本对大唐军队心存敌意。但在看到大唐士兵帮助他家修缮房屋,还送来了种子和农具后,他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主动找到李承乾,说道:“陛下,之前我对大唐有误解,现在我看到了大唐的诚意。我愿意加入大唐军队,为平定战乱,守护家园出力。”李承乾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定能让这片土地重新繁荣起来。”
在收服民心的同时,李承乾也没有放松对敌军残余势力的清剿。他深知,只有彻底清除隐患,云阳城才能真正安定。他派遣程咬金和尉迟恭带领军队,在云阳城周边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消灭那些潜藏的敌军。
程咬金和尉迟恭领命后,迅速展开行动。他们带领军队深入山林、村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在一次清剿行动中,尉迟恭发现了一股敌军的藏匿点。敌军负隅顽抗,但在尉迟恭的勇猛攻击下,很快便被击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云阳城周边的敌军残余势力被基本肃清。云阳城的治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安稳。
李承乾在云阳城停留了一段时间,亲眼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复苏。他知道,这只是平定西域之乱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他去治理,更多的百姓需要他去安抚。在离开云阳城时,百姓们夹道相送,他们手持鲜花,高呼:“陛下万岁!大唐万岁!”
李承乾带着云阳城百姓的祝福与期望,率领大军再度踏上征程。此时的军队士气高昂,不仅因为连连告捷,更因他们看到了陛下对百姓的关怀,深知所为之事意义重大。
大军前行途中,不断有周边地区的小股敌军势力主动投降。他们听闻了大唐军队在云阳城的作为,见识到了李承乾的英明与仁慈,自知负隅顽抗只是徒劳。李承乾对于这些投降的敌军,并未赶尽杀绝,而是选择收编其中愿意为大唐效力之人,给予他们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一举动,不仅壮大了自身的力量,更在敌境传为佳话,让更多人看到了大唐的宽厚。
又经过数日行军,大军来到了一座名为流沙堡的军事要地。此地乃敌国最后一道重要防线,敌军在此集结了大量兵力,企图做最后的挣扎。李承乾站在高处,望着流沙堡坚固的防御工事,眼神坚定。他与将领们再次商议战术,决定采用围而不攻,断其粮草的策略,同时派人潜入堡内,扰乱敌军军心。
在围困流沙堡的日子里,大唐军队纪律严明,对周边百姓秋毫无犯,还时常帮助百姓解决生活难题。这使得当地百姓对大唐军队好感倍增,主动为军队提供情报。在内外夹击之下,流沙堡内的敌军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堡内发生哗变。早已潜伏其中的唐军内应趁机打开城门,大唐军队如潮水般涌入。经过一番激烈拼杀,成功攻克流沙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