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 9 章

作品:《正义

    城西,老鹰嘴废弃钡矿区。荒凉如同被遗忘的月球表面,死寂是这里的主旋律。


    凛冽的秋风卷起地上的矿渣粉尘和枯黄的蒿草,打着旋儿掠过寸草不生的、裸露着灰黄色基岩的山坡,发出呜咽般的、令人心悸的声响。巨大的矿坑如同大地上狰狞的伤疤,深不见底,边缘犬牙交错,散发着陈旧矿石、硫磺粉尘和衰败死亡的气息,混合着地下渗水的阴湿霉味,形成一种独特的、令人窒息的矿山废墟的味道。几台锈迹斑斑、早已被拆得只剩下扭曲骨架和巨大齿轮的采矿机械,如同史前巨兽的残骸,歪斜地矗立在乱石堆中,锈红的铁皮在惨淡的阳光下反射着黯淡的光,无声诉说着被遗忘的工业废墟和被抛弃的野心。远处,几只乌鸦在光秃秃的枯树枝头聒噪,声音嘶哑,更添几分荒凉与不祥。


    李星星、李知寒带着赵虎、张龙以及数名全副武装、神情肃穆、目光警惕扫视四周的特警队员,沿着崎岖陡峭、布满碎石和松动页岩的山路,艰难地向上攀爬。脚下的碎石不时滑落,发出哗啦的声响,在寂静的山谷中格外刺耳。根据陈建军购买蓝锥矿的超市小票指向城西,再结合蓝锥矿的稀有性和本地唯一已知产地特性(“老鹰嘴”废弃钡矿区),这片被遗忘的废墟,是王海涛最有可能采集原料、甚至建立临时巢穴的地点。带路的是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刻满风霜皱纹、熟悉此地地形的老矿工孙大爷,他拄着一根结实的木棍,脚步却依旧稳健。


    “就是前面那个矿洞!”孙大爷停下脚步,指着半山腰一处被风化碎石和茂密灌木半掩的洞口,喘着粗气说,“以前是探钡矿的主巷道,打了大概七八十米深,后来矿品位太低,开采成本高,效益差,加上环保问题,二十多年前就彻底废了,一直荒着。洞口塌过一小半,里面黑咕隆咚的,平时连野狗都不爱钻进去。”他抹了把汗,浑浊的眼睛里带着回忆和一丝不安,“前阵子,林业局巡山的王老头跟我唠嗑,说好像有两次傍晚巡山路过这边,看见洞口有烟冒出来,很淡,灰白色的,不像是烧柴火的浓烟。他当时以为是哪个流浪汉或者偷矿砂的溜进去取暖,喊了几嗓子没人应,想着里面危险,也就没进去看。后来…后来就听说城里出了杀人案,还跟这蓝石头有关…” 孙大爷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后怕。


    洞口不大,仅容一人弯腰通过,里面黑黢黢的,一股混合着浓重霉味、尘土味、动物粪便味和隐约残留的化学试剂(可能是矿物粉尘或胶水)味道扑面而来,令人作呕。强光手电的光柱如同数柄利剑刺破黑暗,照亮了洞内狭小、压抑的空间。空气阴冷潮湿,带着地底深处特有的寒意,瞬间驱散了外面秋阳的暖意。


    这里显然被当成了一个临时且极其隐蔽的营地。洞壁一角铺着厚厚的、还算干燥的枯草和一条脏污不堪、辨不出颜色的军用毛毯,形成简易的“床铺”,毯子上能看到清晰的、属于一个人的长期躺卧压痕。旁边用几块表面相对光滑、大小不一的矿石垒了个粗糙的灶台,上面架着一个被烟火熏得乌黑、边缘有些变形的旧搪瓷缸子,缸底还残留着黑色的灰烬和一些深褐色的、干瘪的植物残渣。洞内中央相对平整的地面上,散落着一些工具:一把地质锤(锤头沾着新鲜的蓝灰色矿粉)、几片不同型号(粗、中、细)的砂纸(上面有明显的研磨痕迹)、一个石制的简易研钵(内壁粗糙,布满捶打研磨的凹痕)和配套的木杵(杵头磨损严重),还有一小堆未经处理的、大小不一的蓝灰色矿石碎块,在强光手电下,断口处闪烁着独特的幽蓝色光泽。


    “蓝锥矿!”赵虎眼尖,立刻捡起一块边缘锋利的碎石,凑到强光下仔细辨认,脸上带着发现关键线索的激动,“看这颜色!这断口的光泽!跟韩法医发现的粉末一模一样!他果然在这里加工那些粉末!这就是他的‘弹药库’和‘加工车间’!” 他小心地将矿石放进物证袋。


    技术警员立刻上前,如同最细致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用物证袋收集现场所有可能带有生物检材的物品:毯子(重点寻找毛发、皮屑、汗渍)、搪瓷缸子(内壁残留物、杯口可能的唇印、把手指纹)、工具手柄(地质锤、木杵、研钵外壁的指纹和皮屑)…重点采集指纹和DNA样本。闪光灯不断闪烁,记录着现场的原始状态。


    李知寒的目光则被洞壁吸引了。在靠近“床铺”的岩壁上,有人用尖锐的石块或金属锥,带着极大的力量和一种近乎癫狂的愤懑,深深地刻下了许多凌乱的划痕、符号和文字!刻痕很深,边缘崩裂,显示出刻划者强烈的情绪。他走近细看,强光手电的光束聚焦在那些歪歪扭扭、却力透石壁的字迹上。


    那些划痕并非随意涂鸦,而是…充满恨意与偏执的宣言!


    **“法律?狗屁!有钱有势者的遮羞布!穷人的裹尸布!”** (字迹狂乱,最后一笔狠狠下拉,几乎划破岩壁)


    **“血债累累,逍遥法外!天理何在?!公义已死!”** (巨大的感叹号如同滴血的矛头)


    **“沉默即是帮凶!懦弱滋养罪恶!冷漠助长暴行!”** (字字如刀,刻痕极深)


    **“唯有审判!唯有血洗!方能涤荡世间污浊!”** (最后的“污浊”二字被反复描刻,带着毁灭一切的疯狂)


    字迹潦草狂乱,力透石壁,每一笔都充满了刻骨的恨意和对整个世界的彻底失望,透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偏执。这正是王海涛扭曲正义观的**宣言!是他的“判官”教条!是他每日在此“修炼”时,反复诵读、用以坚定信念的“经文”!


    在这些控诉文字的右下方,还用尖锐的石块和一种强力胶水,牢牢地钉着几张照片。李知寒用手电光聚焦过去,瞳孔骤然收缩。照片的主角都是周强!而且显然是偷拍角度——


    *  一张是周强在某个豪华酒店包间里,满面红光,举着酒杯,对着镜头方向(可能是敬酒对象)得意大笑,桌上摆满珍馐美味。


    *  一张是周强拿着手机,站在他那辆黑色越野车旁,对着电话咆哮威胁,面目狰狞,手指用力地指着地面,背景隐约是某个小区门口。


    *  一张是周强搂着两个浓妆艳抹、衣着暴露的年轻女人,在“金碧辉煌”夜总会门口招摇过市,眼神轻佻得意。


    *  而最后一张,赫然是周强家楼下那个绿色信箱的特写!照片清晰地捕捉到周强正从信箱里取出一个信封,脸上带着疑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正是他取出那封死亡威胁信的瞬间抓拍!


    照片的背面,用暗红色的马克笔醒目地画着一个扭曲变形、一端严重下沉的天平图案(与威胁信上的如出一辙),旁边写着一个日期——**正是周强被杀的前一天**!如同死亡倒计时的标记!照片边缘还有用红笔写下的潦草批注:“垃圾”、“吸血蛭”、“审判日”。


    “他把这里当成了‘作战指挥部’和‘洗脑圣地’。”李知寒的声音低沉,带着洞悉阴谋的寒意和一丝对疯狂程度的震惊,“研究目标,打磨‘武器’(蓝锥矿粉末),酝酿仇恨…完成他的‘审判’仪式。这些照片和文字,就是他每日诵读的‘圣经’,是他用来点燃怒火、坚定‘信念’的燃料。” 他仿佛能看到王海涛独自一人坐在这阴冷的矿洞里,对着这些照片和刻字,进行着病态的“冥想”和“战前动员”。


    “李队!有重大发现!”一名在“床铺”角落仔细搜查的特警队员喊道,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拨开表层的枯草,从下面抽出一个用厚实的军用防水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书本大小的硬物。油布外面还用绳子仔细捆扎了好几道。


    李知寒快步上前,戴上手套接过。油布包裹得很紧实,带着地下特有的阴冷潮气。他一层层小心解开绳结,剥开油布。里面赫然是一本厚厚的、黑色硬壳封面的笔记本!笔记本看起来很旧,边角磨损严重,封面没有任何字迹或标识,只有磨损留下的痕迹,透着一股神秘和沉重的压抑感,如同一个承载着黑暗秘密的潘多拉魔盒。


    他深吸一口气,如同开启一段尘封的罪恶,缓缓翻开。笔记本的内页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字迹从开始的相对工整冷峻,逐渐变得狂放不羁,透露出书写者心态的变化。


    前半部分字体还算工整,像是某种观察日记或犯罪笔记:


    *  记录着对社会不公现象的观察(搀杂大量主观臆断和极端观点):“XX小区强拆,老人**,开发商逍遥…法律何在?”、“农民工讨薪被打,打人者仅拘留三天…正义已死!”。


    *  对法律漏洞和司法**的批判(充满偏激言论):“法条如筛网,只网小鱼,漏尽巨鳄!”、“律师为钱辩护,法官人情办案,公诉人软弱无力…司法系统,从根子上烂了!”


    *  对一些他认为“逃脱惩罚”的“罪人”的详细“调查报告”(其中就包括周强的放贷手段、受害者名单、活动规律、家庭住址、甚至常去的餐馆和情妇住所),字里行间充斥着愤世嫉俗和一种居高临下的冰冷评判,仿佛他是凌驾于众生之上的审判者,在记录“罪证”。


    但翻到后半部分,字迹开始变得狂放不羁,逻辑也更加跳跃破碎,充满了极端和偏激的暴力言论:


    *  “净化!唯有彻底的净化!”、“污秽需用鲜血洗刷!”、“沉默的大多数,你们也是帮凶!”。


    *  “审判权,不应被垄断!当法律失效,私刑即是天理!”、“以暴制暴,方为终极正义!”


    *  “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净化仪式!是警示愚昧众生的钟声!”


    其中几页被反复涂改,画满了各种箭头、连接线、思维导图般的符号和潦草的批注,像是在设计某种复杂的方案。李知寒的目光在其中一页停住,那页的标题用暗红色的墨水笔重重写着,力透纸背,带着一种病态的仪式感:


    **“完美嫁祸——清除社会垃圾的课堂示范教案”**


    下面用冷静到残酷的笔触详细列出了步骤,如同编写一份实验报告:


    1.  **选定目标(标本):** 周强(职业:高利贷从业者。罪行:敲骨吸髓式盘剥,暴力催收致人死亡(陈小雅跳楼案、其母王秀芬病亡),具备典型“社会渣滓”特征。法律难以根除(背景干扰、证据收集难)。具备“审判”的示范性与必要性。


    2.  **选定执行者(演员A):** 陈建军(身份:目标罪行直接受害者家属。状态:绝望、仇恨深植、社会关系简单、易被极端理念引导。具备强烈的内在动机(复仇)和悲剧性(易于引发后续舆论讨论)。**操控关键:** 利用其绝望,灌输“私刑是唯一出路”、“你是被选中的净化者”理念。


    3.  **选定替罪羊(道具B):** 刘三(身份:有暴力前科刑释人员。特征:与目标有表层矛盾(借贷被拒、当众辱骂)、社会评价低、易被怀疑。是完美的误导对象和替罪载体。**利用点:** 前科身份、与目标的冲突公开性。


    4.  **操控手段(导演技巧):**


    *  **心理操控:** 深夜加密通话(虚拟号码,动态IP),定期进行。初期以“共鸣者”身份倾听其痛苦,建立信任;中期灌输“法律无用论”、“私刑正义观”;后期提供“完美复仇方案”,强化其“神圣使命感”与“别无选择”感。


    *  **技术支持与道具提供:**


    *  提供目标活动规律、住所弱点(厨房小窗)。


    *  指导制造替罪羊B的不在场证明假象(提供刘三身份信息,指导使用公共WiFi及信号发射器远程操控其游戏账号)。


    *  提供嫁祸道具(预先准备沾有目标家特定泥土、木屑的鞋子,指导A放入B家)。


    *  提供作案工具(撬棍、刀具选择建议)及关键标记物(蓝锥矿原石及研磨工具)。


    *  **核心技巧传授:** 致命手法(割喉要点)、现场布置逻辑(伪装抢劫的翻动要点、血迹处理)、关键标记放置方法(蓝锥矿粉末植入指甲缝的细针工具制作与使用技巧)。


    *  **关键道具:** 蓝锥矿粉末(双重作用:1. 现场标记,向警方宣告“判官归来”;2. 向特定对象“Z”进行精神标记与挑衅)。


    5.  **后续(剧本**与升华):**


    *  执行者A被捕是“计划的一部分”。其法庭上的沉默或对“私刑正义”的控诉(根据其心理状态引导),将成为“判官”理念最有力的传播媒介,引发社会对“法律失效”的广泛讨论(舆论操控)。


    *  嫁祸道具(B家鞋子)与“完美”不在场证明的矛盾,将凸显警方无能,并作为“课堂”的经典案例分析点。


    *  **教学要点:** 利用人性弱点(A的绝望、B的污点身份)、信息差制造(时间分割、空间误导)、技术工具应用(虚拟通讯、远程操控)、心理操控深度(制造“殉道者”)。


    笔记的旁边,还用简笔画着示意图:周强家的平面图(标注了入口、卧室、客厅尸体位置、厨房小窗)、网吧的座位图(37号与39号位置关系,标注“操控点”)、甚至标出了如何将蓝锥矿粉末精准植入死者指甲缝的“工具”草图——一根极细的金属探针,针尖部位标注“沾微量速干胶粘取粉末”!旁边还有小字备注:“操作需冷静,确保粉末深入甲缝,混杂血污。此乃‘判官’之印,神圣之痕。”


    “疯子…一个天才的、冷血的疯子…”赵虎凑过来看了一眼笔记本上的内容,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头皮阵阵发麻,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王海涛不仅策划了犯罪,更将整个犯罪过程视为一场精心编排的“教学示范”,每一个环节都冷酷计算到了极致,将人性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将受害者、替罪羊、警方甚至社会舆论都当成了他实验剧本里的角色!这份冷静到令人发指的“教案”,比任何血腥现场都更能揭示其内心的扭曲与恐怖。


    张龙则蹲在那个简易灶台旁,眉头紧锁,仔细检查着那个熏黑的搪瓷缸子。他拿起缸子,凑近闻了闻残留的气味(浓烈的、带着焦苦味的菊花茶气息),又用放大镜仔细看了看缸子内壁深色的水垢和几片干瘪的、明显经过长时间浸泡的植物残渣。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变得异常凝重,仿佛发现了什么极其不对劲的事情。


    “菊花茶…”张龙喃喃自语,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难以置信。他下意识地拧开自己随身携带的、用了十几年、外层油漆都已斑驳的旧军绿色保温杯,里面是他泡了大半天的浓菊花茶,散发着熟悉的、略带苦涩的杭白菊清香。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出自己杯中的一朵泡发的杭白菊,又夹出搪瓷缸子里的一片残渣,在强光手电下仔细对比。


    无论是菊花的品种(杭白菊特有的小朵形态)、形态(花瓣舒展程度,花托形状),还是那种泡到极致、茶水颜色深褐、近乎苦涩的浓酽程度,都极其相似!甚至,连那种久泡不换、将菊花味道彻底榨干、只留下焦苦味的习惯…都如出一辙!


    “是同一种…而且,泡茶的习惯也很像,喜欢泡得很浓很浓…久泡不换…” 张龙的声音干涩,抬起头,望向李知寒和李星星,眼神里充满了巨大的困惑和一种深入骨髓的寒意,“这…这味道…这习惯…太像了…跟我泡茶的方式…几乎一样…” 这个发现让张龙心头泛起一阵强烈的不安和寒意,如同被冰冷的毒蛇缠住了心脏。王海涛不仅在这里策划罪恶,甚至可能…在模仿他的生活习惯?这是一种变态的窥视和挑衅,还是某种更深层次、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暗示?难道这个恶魔,一直在暗中观察着自己?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


    “李队!”李星星的声音打断了洞内令人窒息的沉默和众人心头的惊涛骇浪,她指着笔记本最后几页,声音带着一丝惊悸,“你看这里!”


    李知寒翻过去,只见最后几页不再是详细的计划,而是狂乱的涂鸦、反复书写的同一个名字(力透纸背,带着偏执的占有欲)、以及一句用红笔反复描摹、几乎将纸页划破的话:


    **“又又…为什么你不懂?为什么你要站在腐朽的那一边?迷途的羔羊(Ovis Errante)…何时才能找到归巢的路?(Quando Revertetur?)”**


    王海涛对韩又又病态的执念、扭曲的“拯救”**以及将她视为私有物的占有欲,在这荒凉矿洞的笔记里,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同附骨之疽,危险而令人作呕。那句拉丁文“Quando Revertetur?”(何时归来?),像一句来自深渊的诅咒。


    “报告李队!”技术警员走过来,手里拿着几个物证袋,脸上带着收获的凝重,“现场提取到多处指纹(主要在研钵外壁、地质锤木柄和搪瓷缸把手上)和少量毛发、皮屑,已妥善封存。毯子和搪瓷缸上提取到的生物检材最完整,可能有唾液或皮肤脱落细胞。另外,”他举起一个特殊的微量物证袋,里面是镊子夹取的少量粉末,“在研钵内壁的缝隙里,发现了微量的蓝锥矿粉末残留和…少量新鲜的人体皮肤组织碎屑!很可能是研磨矿石时用力过猛,手指被粗糙的研钵内壁蹭破皮留下的!这是目前最可能直接指向王海涛的生物证据!”


    “很好!立刻送回局里,和数据库比对,重点比对王海涛的生物信息!同时与陈建军的DNA进行排除比对!”李星星精神一振,这是目前最直接、可能锁定王海涛的物证!她环顾这个充满恨意、偏执和扭曲的临时巢穴,最后目光落在那本如同恶魔日记的黑色笔记本上。“把这里所有东西,尤其是这本笔记和那个搪瓷缸,全部带回去!这是王海涛的‘犯罪宣言书’,是他精神世界的解剖图,也是将他绳之以法的关键!”


    众人小心翼翼地清理现场,拍照取证,将物证一一封装。走出阴冷潮湿、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矿洞,外面刺目的秋阳让李星星眯起了眼,恍如隔世。山下,城市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万家灯火如同繁星。她知道,王海涛此刻很可能就藏身在那片繁华森林的某个阴暗角落,如同蛰伏的毒蛇,冷冷地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嘲笑着他们的奔波。矿山营地提供了关键的线索,也揭开了他更多疯狂的面纱,但追捕的阴影,依然深重如夜。笔记本上的“嫁祸方案”已经清晰无比,是时候,让那个被操控的“执行者”,彻底开口了。陈建军的沉默,必须打破。而张龙捧着那个与自己泡茶习惯惊人相似的搪瓷缸,站在矿洞口,望着远方的城市,眉头深锁,一股寒意久久不散。模仿?巧合?还是…某种更可怕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