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收获的雪夜
作品:《重生1980:完美人生从赶山开始》 冬天的天黑得早,现在才不到五点,最后一抹红霞就被连绵的山头,吞得一点不剩。
宋芳坐在马车上,朝手里哈了口气,使劲搓了搓。
她看着驾着马车的宋铁。
宋铁回头,正撞上了宋芳满眼的光。
“想什么呢?这么开心。”宋铁把马鞭一放,让马车自己往前走。
“前几天,村里的虎妞跟我说,镇上的供销社里有很多新东西,有好看的衣服,有好看的发卡,还有香喷喷的什么霜。”
宋芳眼里的光越来越炽烈。
“但是我们到的时候,供销社应该关门了。”
宋铁估摸着时间,说了一句,宋芳脸上的光黯淡了下来,但是很快又笑了起来。
“反正也不买,不看就不看吧。”
宋铁看着这个懂事的笑容有些内疚,自己为啥要扫妹妹的兴。
驾车出了村口一二里地,他看见那荒废了许久的瓦窑里面,摇曳着火光。
他好奇地盯着看了片刻,一个黢黑的壮汉出来捡树枝,对上了他的眼神。
对方看见他马车上的鱼,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宋铁怕他起歹心,握紧了放在竹篓上的柴刀。
按照他的人生经历,虽然现在一切都在向好,但还远远说不上太平。
好在男人也只是多看了两眼,拾了一抱的枯枝败叶,缩着脖子进了瓦窑。
宋铁快马加鞭,不愿意在这里逗留,这男人面生,应该不是附近几条村的,就怕是什么盲流。
到石南镇的制糖厂家属大院时,已经万家点灯了。
幸好没过厂子下班的点,这二十几条鱼应该能卖出去二十出头,葛根应该能收个十几块的。
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混进家属大院,私人买卖可是投机倒把,罪名不小。
他把马车停在大院门口,左右看了看,门卫大爷手里拿着报纸,却一直抬眼看着宋铁。
显然是不可能混进去了。
宋铁取了一条巴掌大小的鲫鱼,还有一条葫芦子,拎到大爷跟前。
“大爷,今天我来给家里表叔送点东西,您看看行个方便。”
“哟,这鱼不错啊,怎么卖?”
虽然鱼不大,但是看着鲜灵,门卫大爷也是见多识广,这娃子穿的袄子都包浆了,走亲戚带两大篓的鱼和山货,得欠这位表叔多大的恩情。
“大的一块一条,小的八毛。”
宋铁见大爷这么敞亮,也不玩虚头巴脑的了。
“这两条鱼就送您先尝尝,要是觉得好吃,您再买,保证给您挑好的。”
“那怎么好意思。”大爷脸上笑开花,嘴里推辞,但是利索地接过了鱼,欣喜地左右看着。
现在弄点肉可不容易,市场上买不仅要钱还要肉票,这糖厂的职工虽然钱不缺,但是票可紧缺,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家为年夜饭的肉票发愁。
“行了,进去吧,先说好,要是红袖章一来,你就得扔下东西立马跑。”
“好嘞,谢谢大爷,要是收了钱,给您买烟。”
宋铁把竹篓从马车上卸下,搬进大院里,此时职工们大部分还在上班,孩子们已经放学了,在堆着雪人。
“这鱼好小啊。”
“比前两天那人挑来的小多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围在宋铁的小摊旁边。
宋铁也不恼,笑呵呵地摊开一个尿素袋子,把鱼摆了上去。
宋芳听着不乐意了,这是哥哥冒着生命危险,从山氹子弄到的鱼。
“这是我哥从太白山上弄到的鱼,可新鲜了。”
一个手里拿着冰尜(gá)(一种冰面上玩的陀螺)的小男孩轻蔑地哼了一声。
“太白山上有狼有熊瞎子,他一个小屁孩,怎么敢上去?!”
“就是,吹牛!”
孩子们附和着,宋铁宠溺地摸了摸宋芳的头。
“小兄弟们,你们家大人快回来了吧?作业写完没?”
“糟了,我没写。”
“我也是!”
孩子们一哄而散,拿着冰尜的小男孩,却被一个带着厂房纱帽围巾的女人一把扯住了耳朵。
“不是跟你说在学校就把作业写完么?就知道玩,看你爸回来怎么收拾你!”
“哎哟,妈,我马上写。”
小男孩捂着耳朵求饶,宋铁拿起一条鲫鱼,翻开鳃盖。
“姐,您买了菜么,看看咱的鱼吧,今天刚捞的,保证新鲜,不要票,鲫鱼一块钱一条,葫芦子八毛。孩子多吃鱼,也聪明。”
女人一看,葫芦子鱼可不好买,这东西炖汤鲜得能把二里地的猫招来,至于他说的什多吃鱼聪明,她可不相信。
“但是你这鱼,也太小了。”
宋铁一听,知道女人想划价,其他的人也是在旁边观望,要是便宜买了,其他人肯定也只出一样的价,甚至还会以好的被挑走了为由,再次划价。
“姐,您别看鱼小,太白山氹子的货,别处可买不着。”
现在寒冬腊月,没什么人会去太白山上扫货,物以稀为贵。
“哟,葫芦子啊,孩子快期末考试了,给补补脑。”一个梳着背头的中年男人,领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过来了。“孙老师,讲个先来后到好不?”
女人面露不快,只要开张,这男孩是铁定不会降价了。
“您不是瞧不上这小鱼么,等你划拉完价都过饭点了,给我来五条。”
孙老师蹲下来挑起了鱼,选了五条。
“您是第一位顾客,给您搭一条小鲫鱼吧。”宋铁把孙老师挑的鱼用芦苇仔细串好,又搭了一条卖不上什么价的小鲫鱼。
“孙老师都说吃鱼补脑了,他家孩子次次考试前三,咱院子里的大学生苗子呢。”
“正好也缺肉,我买点。”
“给我三条鲫鱼!”
“给我两条葫芦子!”
眼见鱼要被抢完,女人也赶紧调了三四条葫芦籽,利索地付了钱。
众人人争先恐后地伸手,宋铁甚至忘记谁给了钱谁没有。
“给,三条鲫鱼。”
“您还没给钱,您别动,鱼挺腥气,我来挑,保证给您好的。”
宋芳有条不紊地分发着大大小小的鱼,竟然无一错漏。
这妮子脑子是真的好,应该送她去读书。
上辈子造的什么孽啊!
半个小时过去,鱼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些歪瓜裂枣,但是扔了又可惜,宋铁就把它们装回了篓子,摆上了葛根。
这些东西对于寻常人家吸引力不大,毕竟现在都缺油水。
追求健康,是在温饱之后的事情。
不过职工下班之后,那些巡视厂子的干部也该回来了。
一辆小汽车停在了大院门口,几个有些发福的男人,从车上下来,背着手就进来了。
“高主任。”门卫起来敬了个礼。
为首的高大男人,扫了一眼,看见了挂着的鱼,轻轻一笑。
“老孙啊,这门卫工作捞的好处不少啊。”
“嘿嘿。”门卫大爷尴尬一笑。
高主任也不多问,毕竟不算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水清无鱼,就算是一个门卫,也指不定什么时候需要托他的人情。
“行了,您忙。”
高主任交代一句,朝宋铁这边走来。
“卖葛根了!给男人解酒护肝降血压,给女人美容养颜!”
宋铁吆喝了几声,高主任好奇地走了过来,看着地上那硕大的葛根。
“小伙子,你说的解酒可是真的?”
作为辗转饭局,应付其他干部还有乡绅的低吼,最头疼的就是酒局,一想到那一圈又一圈的敬酒被敬酒,就肝疼。
“当然,本草纲目写着呢,喝了酒后,熬点葛根汤趁热喝,肠胃舒服也解酒,第二天不头痛。”
“可以打成粉,冲甜糊糊,夫人喝了美容养颜。”
高主任一笑,这小伙子还挺会做生意,问:“多少钱?”
“二毛钱一斤。要是您都要了,算一毛八一斤,这里40多斤,算40斤,您随便摇称,少了您找人逮我。”
“这也要不了这么多。”
“这葛根是太白山上的,起码二三十年了,这东西不多见。”
宋铁掰开一块,那浓郁的淀粉甜香让所有人都咽了咽口水。
“主任,您最近不是要把儿子送钢厂那边么,那边厂长最近也愁高血压呢。”
女秘书低声说。
“行,我都要了。”高主任招招手,几个人就过来把竹篓一起抬了起来。
“竹篓不卖的!”宋芳站了起来,心疼她编的竹篓。
“这两个竹篓,一个算你一块钱吧。”高主任直接掏了出一张大团结,“看着要下雪了,赶紧走吧。”
宋铁也不客气,直接收了钱。
“对了,真是太白山弄的这些?”
“是的,有什么要帮您搞的山货?”
“这山上猛兽这么多,你爹可真拼命。”
高主任摇摇头,这两年,太白山上野兽致死的案件不少。
“我爹妈早不知道去哪儿了,我自己去的。”宋铁也没多当回事,随口就答了实情。
“这样啊....不用找了,飘雪了,再不回去就封路了。”
高主任涌上一丝心疼,这半大小子看着也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大,也要去做熊狼嘴里抢食的活计。
又看了看旁边那稚气未脱,与宋铁眉目相似的女孩,明白了男孩为什么会这么敢拼。
他转身就走了。
“谢谢主任。”宋铁高声道谢,转身去旁边的小卖部买了一盒大建设。
“叔,给,感谢今天的照顾。”
门卫笑着接过了烟,忍不住高看了这小子一眼。
这年纪就挺会来事,将来会是个人物。
“哥,咱回去吧。”宋芳说着,但还是忍不住朝已经开始收拾东西的供销社看了几眼。
“走,今天收了三十八块七,高主任多给了八毛,给你买点东西。”
“咱还得还钱呢。”
“别操心,看哥的。”
两兄妹来到供销社前,店员一看临关门还来人,脸色就拉了下来。
那时候的店员跟现在的销售不一样,是拿死工资的,卖多卖少跟她没关系。
“我们要下班了,你们要买什么?”
宋芳被她阴沉的脸吓一跳,缩在宋铁身后。
“我们就看看。”
宋铁不卑不亢。
“那你们看吧。”
店员看了看他们穿的衣服,不指望他们能买东西。
宋芳咬着嘴唇,盯着一双手套,标签上写着两块钱。
她搓了搓冻麻了的手,揣进了衣袖里。
宋铁注意到了,问她:“想要那双手套?”
宋芳摇摇头。
“来都来了,买一个吧。”宋铁拿起手套,却被宋芳按住。
“哥,我不买那个,我要这个就行。”她拿起一个一分钱的黑色铁丝发卡。
她知道,今天要是不买点东西,哥不会走的。
“真的?”
“嗯!”宋芳把发卡戴在头上,在玻璃窗钱照了照,开心地笑了。
“姐姐,我们要这个。”宋铁递上了一分钱。
店员不耐烦地接过。
“真耽误下班。”
宋铁有点气,等哪天,一定要带着妹妹过来扫年货。
“咱走吧。”宋芳开心地拉着宋铁的胳膊。
这么久了,她早就习惯了各种人的白眼,自然没有当回事。
两人驾着马车远道回村。
“这还剩下一些鱼,咱要不给马大娘送点吧。”
宋芳看着趴在马车板上的几条鲫鱼,鼓起勇气开口。
这些鱼是哥哥弄的,她不好意思开口要,因为以前的宋铁是不肯轻易给人东西的,哪怕是自己这个妹妹。
但是现在他肯给自己买发卡,应该也会答应,这几条鱼个头小也卖不出去。
“给剩的干嘛,回家挑两条好的。”
宋铁知道,马大娘一直在接济妹妹,自己当然不能丢那个脸,给人送歪瓜裂枣。
雪大了起来,路上盖了厚厚一层。
“兄弟。”那瓦窑里的大汉不知道什么时候跟上了马车,低沉的嗓音吓了宋铁一跳。
他把柴刀摸了过来,握在手里。
“大哥,你有啥事?”
“我看你有卖剩的鱼,能不能卖我些。”
大汉羞怯地搓着手。
“全部算你三毛吧,毕竟也是挑剩下的。”
宋铁把所有的鱼都串在一起,递了过去。
大汉却没有接,扭捏地说:“我没有钱。”
宋铁心头一紧。
“我可不可以用我这手套换?求求你,我们这几天都是嚼的草根。”
“唉.....”宋铁叹了口气,嚼了几天草根,也没去偷去抢,应该不是什么坏人。
看着妹妹冻红的双手,宋铁点了点头。
“谢谢兄弟!谢谢兄弟!”男人感恩戴德,差点磕头,把手套摘下,递给宋铁,拿走了鱼。
“回家吧。”
看着男人的背影,宋铁暗自神伤,自己这根蜡烛,现在连身边人都未必能照亮。
那人人有饭吃、有电视看的时代不远了。
但是又有多少人在黎明前的冬夜受尽苦楚?
那辆空荡荡的马车,逐渐隐没在风雪之中。
男人看着宋铁走远,顺着车辙痕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