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李承乾:我根本没有错,错的是李世民

作品:《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转眼间,就来到了贞观元年四月。


    至于他的两位老师,倒是每天坚持过来给他上一些课。


    对于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老师,李承乾心有不满。


    他能够明显看出,这两人对他吹毛求疵,而且,动不动就罚他抄书,或者打他手板心。


    对于这笔账,李承乾全都一一记在了心里。


    等自己掌权后,这两个人休想好过。


    期间,因为他的这两位好老师,不知道在李世民面前说了什么,反正,他的禁足自省期间,从半年延长到了一年。


    好在令他很满意的是,面板签到的士兵越来越多,已经达到了一万八千人,而之前在年底于东宫签到时,奖励了他五名人才:常遇春、唐寅、狄青、寇准、高俅。


    对于这五位人才,总体来说,他还是很满意的。


    常遇春,大明有名的将领,有“常十万”之称,突出的就是一个勇猛,而且带兵有方。


    唐寅,有名的才子,不论其政治才能如何,至少,在文化教育上还是有些用处的。


    狄青,对于此人,李承乾记得史书上描写狄青在战争中,骁勇善战,经常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也是一个不错的将领。


    寇准,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卓越的才华,为人耿直敢言,正气凛然。其善诗能文,善断大事,且爱民,是一个不错的好臣子。


    高俅,虽说具有极大的争议,通常被认为是反派,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善于溜须拍马。能用,但只能作为秘书类的来用,而且必须狠狠地压着他才行,让他没心思想其他的。一个说话又好听,又能做事的人,对于帝王来说,这确实是个人才。


    而且,他在武德九年年底获得这样的奖励,实在是让他有些意外。


    毕竟,他获得面板的时候,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到了年底,能够有这样的收获,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无论如何,能够多出五名人才,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同时,他很期待今后的其他人才。


    无论是士兵也好,还是人才也好,李承乾都没有提取。他现在可是处于蛰伏之中,自然要保持低调。


    在他看来,现在东宫内遍布各个势力的耳目,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不止有李世民的,还有魏王李泰的,甚至,还有些朝臣的,或者,一些世家的。


    李承乾对此心知肚明。


    他想的是,等自己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这些人,他会送他们全去地下给阎王增加业绩。


    如今改元“贞观”,正式开启贞观之治。政治上,李世民已经开始精简官僚机构,合并州县,裁撤冗员。关于这点,他已经从东宫的人员配置中已经看出来一些苗头,而且,这东宫内最不缺的就是消息,只要花点钱,基本上该知道的都能知道。


    李承乾本以为这样的生活一直会下去。


    直到李泰再次登门时,这种宁静的生活才被打破。


    李承乾是在门口见到的李泰。


    此时的李泰,看上去有些意气风发,甚至洋洋得意的模样。


    他的头抬得很高,鼻孔看人。


    但在李承乾眼中,还是太矮。


    “皇兄,这禁足自省的生活怎样?可有何难处?”李泰胖乎乎的脸上带着止不住的笑容,故作关心地问道。


    李承乾瞥了一眼圆滚滚的李泰,暗道:比上次看上去更加的胖了,卫王府的伙食这么好吗?


    “青雀,孤好得很,莫非青雀以为孤过得不好?再怎样,孤也是大唐太子,不是你区区一个卫王所能比拟的。”李承乾淡淡地说道,仿佛在说着一件平常的事情。


    然而,就是因为李承乾这样的语气,和神色,让李泰破防了。


    “皇兄,在你禁足的这段时间,你都不知道自己都错过了什么?父皇如今做什么都会带着我,而且,父皇承诺明年会加封我为魏王。此外,父皇还恩准我参与朝廷中的大事,为他分忧。而且,朝堂中的大臣还参你不学无术,不尊师......”李泰涨红着脸激动地说着,当他看到李承乾冰冷的目光时,戛然而止。


    “青雀,你怎么不继续往下说?”李承乾眯着眼问。


    对于李泰炫耀的这些,他根本不在乎。


    李世民的喜欢,关他何事?


    至于朝堂中的大臣参他,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事情。


    同时,李承乾也相当无语。


    他都已经在东宫内禁足了,每天读读书,然后日常地挨两位老师的批评、打手板心,其他的也没做什么事情。


    怎么的他就不学无术了?


    至于不尊师长这点,他已经选择默默忍受了,老老实实上课,还要他怎样?


    再者,就李世民给他挑选的这两位老师,不论学识,仅论人品,根本得不到李承乾的尊重。


    每天,这两位老师照本宣科,只会跟着书本念,也不解释是什么意思。


    这样的老师,谁当都可以。


    若不是他有着自己的理解,迟早会被这两人教成废物。


    如果他但凡反问了几句,让这两位哑口无言,等着他的就是礼教口头教育,加打手板心。


    而且,他的这两位名义上的老师,每天给他上完课后,就跑到李世民那里告他黑状,什么什么不尊师啦,什么什么不学无术了,什么什么竖子不知事,给李世民气得破口大骂,骂的自然是他李承乾,之后,李世民演了一出明君之相的戏码,替他向他的那两位先生道歉,还极尽挽留。他的那两位先生心满意足地离去了。


    可是,受苦的就是他李承乾了,喜获抄书的惩罚以及李世民口头的诘问、责骂。


    如果不是李承乾用宫内土特产——钱,交好几位太监,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的真相就是如此荒谬。


    李世民不问青红皂白,不听他的辩解,就相信了两个外人,实在令人难以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让人心寒。


    如今的他,置身处地,他终于能够理解历史上的李承乾后来的一些表现了。


    长期处于这样状态的李承乾,恐怕,心理早就出了问题。


    庆幸的是,他从不精神内耗。


    他把自己现在所遭遇的这些事情,统统算到了李世民的身上,还有他的那两位老师身上。


    他根本没有错。错的是李世民。


    只待一朝爆发。


    李泰看到李承乾双手握成的拳头在他面前挥了挥,喉咙不禁滚动了几下,死去的记忆再次袭击了他。


    之前,他可是记得自己的皇兄当着众人的面扇他耳光的。


    这一次,皇兄握成了拳头,而且面带不善,肯定是皇兄嫉妒我的优秀。


    哼,嫉妒让人冲动。


    君子动口不动手。


    身为太子,动不动就耍拳头,简直是粗鄙!


    如果我来做太子,肯定比皇兄优秀。


    但好汉不吃眼前亏。


    面对当前形势,李泰选择从心,“皇兄,父皇让臣弟来,是为了带你去太极殿议政。你可不能动手,失了储君的气度。”


    李承乾面无表情地看着李泰,李泰感觉到眼前的皇兄陌生得有些渗人,脸上挤出一丝讨好的笑容,“皇兄——”


    同时,他心里头暗道:下一次,我一定要带几名护卫随身。


    李承乾将目光从李泰身上移开,淡淡地回道:“孤知道了。”


    说罢,李承乾就从李泰身旁走过,向着太极殿走去。


    李泰擦了擦额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流的汗水,“皇兄刚刚的样子真吓人,比父皇发怒的样子还要可怕。哼,迟早有一天,皇兄的位置,必将属于我。”


    刚刚嘀咕完,李泰小跑着跟上李承乾,并喊道:“皇兄,等等青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