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长孙无垢的巨大转变,李承乾以身入局
作品:《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长孙皇后一袭素色衣裙踏进殿门时,李承乾正认真地翻看《论语》。
烛光映着他瘦削的侧脸,那道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的鞭痕在暖色里依然狰狞。
长孙皇后看到那道鞭痕,心中作痛。
她很难想象,自己的儿子遭到了丈夫的鞭打会是怎样骇人的扬景。
只是,她今天的来意,是为了当一名说客。
无论是李承乾,还是李泰,都是她的儿子。
手心手背都是肉,她不想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出事。
在来之前,她已经和目前朝中势力强大且备受李世民宠爱的青雀约定了,只要劝说高明放弃储君之位,就会饶过高明,不得害他性命。
她相信她的青雀不会骗她。
长孙皇后爱子至深,不想李承乾将来丢了性命,想要表现出对李承乾的冷漠和疏远,以此劝说势力弱小的李承乾放弃储君之位,甚至不惜表现出语言极其冷漠,态度非常不善,以此让李承乾死心和认命,只为达成这一目的。
知子莫若母。
在长孙皇后看来,李承乾以前的性格,她全都了然于心,她相信自己的这一番做法,肯定能够达到逼迫李承乾放弃储君之位。
只是,长孙无垢恐怕也想不到如今的李承乾,可非昔日之李承乾。
“儿臣参见母后。”看到长孙皇后忽然登门,面露错愕,但他还是快速放下竹简行礼。
长孙皇后没有叫起。她径直掠过跪地的太子,指尖拂过书案上积灰的《贞观政要》,忽然冷笑:“被禁足三年还在读权谋术?你倒是比你父皇更有耐心。”
李承乾的脊背僵了僵。
他不理解,也极为吃惊。
现在出现在面前的长孙无垢,让他感到很陌生。
如果不是眼前这个人的模样,和之前的一样,他都差点怀疑是不是哪位穿越者老乡来了?
这和他之前接触的长孙皇后,仿佛是两个人。
“儿臣愚钝,不知母后何意。”
“本宫今日不是来与你打机锋的。”长孙皇后猛地攥紧案上奏章,雪色袖口露出腕间佛珠——那是去年李世民赐给李泰生辰礼的同料所制。“你可知武德殿青雀昨日出宫宴请了十八位刺史?你父皇为此对青雀赞誉有加。”
烛火摇曳,李承乾的影子在墙上剧烈一晃。
他不敢置信地看向眼前的长孙无垢。
这,怎么和他想的不一样?
他感受到了长孙皇后对她的疏远。
长孙皇后前后变化这么大,对此,他实在是大为不理解。
“儿臣被陛下禁足东宫,自然不知。”李承乾凭借理智压下心中的疑惑,佯作平静地说道。
“那你总该知道——”佛珠突然砸在案上,案上砚台的墨水都溅出了几滴到李承乾的衣服上,“三日前兵部侍郎裴怀节上疏,请改立卫王为太子!”她俯身掐住李承乾下巴,丹蔻深深陷进他苍白的皮肉里,“满朝文武附议者过半——你拿什么去争?”
李承乾瞳孔骤缩。
他看见皇后眼底映出的自己,像极了武德九年被围猎的鹿。
虽然不理解长孙皇后为何对自己这般,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就长孙皇后对他现在的态度,是非对错,已经无关重要。
原本,他对于长孙皇后的好感,在这一刻,全都荡然无存。
所以,之前对待自己的态度是装的?
可是,历史上的长孙皇后不是这样的。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当李承乾的目光对上了长孙无垢眼中的冷漠时,心中一颤。
在这一刻,李承乾意识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垢,他们都不喜欢自己。
那么,自己的这个太子储君之位,还能维持多久?
还有,如果自己被废,是贬为庶人,还是降为郡王?
或者,被幽禁?
此时,李承乾脑海中有点乱,而他的那个面板要求地点是在东宫签到,如果离开了这里,那他三十多万大军的计划还能实现吗?
果然,那个面板才是他的最大依靠。
至于李世民也好,长孙无垢也好,他们都靠不住。
他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行。
如果太子被废而自己离开了东宫,他将来该如何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太子之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离开东宫,可是不能离开东宫就必须保住太子之位。
他必须要为自己争取。
想到这里,李承乾将史书上对长孙皇后的赞誉之词全都屏蔽了,只当她是李泰的说客。
“母后是来替青雀当说客的?”李承乾突然笑出声,喉间泛起血腥气,“可惜儿臣这副残躯,偏生继承了陛下的固执。”
佛珠“哗啦”散落满地。
“我会说服你父皇的。”长孙皇后冷声道。
李承乾迎上了长孙皇后的目光,目露平静,“之前,来东宫看我的母后,为何短短几个月变化这么大?是李泰对你说了些什么?还是陛下已经对我的厌恶达到了无法相容的地步,这才让母后甘愿当李泰的说客。”
长孙皇后闻言,猛地扬手扇了李承乾一巴掌,打得李承乾趔趔趄趄,瘫坐在地上,心中一痛,但及时地忍住了,开口道:“高明,母后对你很失望。青雀是你的弟弟,你到了现在,直呼其名,可还有半点兄长的样子?”
“还有,你连声父皇都不喊了吗?可还有半点人子的模样?你父皇还有我一直对你期望很高,你如此误解你父皇,还有母后,我对你可谓失望透顶!”
长孙皇后的这一巴掌,彻底让李承乾心中对于她的好印象破碎。
一巴掌,打淡母子情分。
语言如刀,母子情分所剩无几。
“是吗?我没想到我据理力争,换来的是母后的一巴掌,母后竟然已经不容我到这种程度了,我很难想象陛下那边又是怎样的?”李承乾擦了擦嘴角的血迹,从地上重新站起,同时,退后了几步,免得再给长孙皇后抽巴掌的机会。
长孙皇后见此,已经察觉到李承乾的疏远,心中有些痛苦难言。
这个地方,她实在待不下去了。
她转身时步摇乱颤,却在殿门处突然停步:“本宫与卫王有约,你若自请废储......”她声音突然低得听不清,“可保......性命无忧。”
李承乾盯着她袖口金线绣的凤尾,想起记忆中六岁时这双手曾为他包扎摔伤的膝盖。此刻那凤尾随着颤抖的袖摆,像极了垂死挣扎的鸟。
“母后。”他重重叩首,额头抵在冰冷的金砖上,“儿臣宁愿死在太极殿——”抬起头的瞬间,有血珠从咬破的唇角滑落,“也绝不做第二个隐太子。青雀是什么样的人,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他,他的话,我不会相信一句。”
长孙皇后听到李承乾的话,目露骇然,身体踉跄半步,掌心被护甲划出血痕。
她最终没有回头,凤履碾过那些滚落的佛珠,如同碾过某些再也拼不回的旧时光。
高明,何时变成这个样子了?
为何如此陌生?
目送长孙无垢离去,李承乾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他必须保住太子之位,必须撑到面板的大军数目更多一些。
如今,唯一能够帮助他的只有魏徵了。
但想要魏徵帮助自己,必须要有一个他不能拒绝的理由。
他冷冷地看向远去的长孙无垢背影,回到正寝殿后,李承乾静默良久,才露出一丝微笑,“想要让魏徵帮我,就必须卖惨。想让储君之位稳一点,就必须让李世民那边起疑心。”
卖惨,不惨如何卖?
他从床头间拿出一把之前捡到的匕首,然后藏于怀里。
他的目光开始盯上了每日给他带吃食的宦官,目光中散发着无尽冷意。
这把匕首,正是这个宦官丢的,名字叫做无信。
这个宦官,他如果记得没错,已经被李泰收买。
为了保住太子之位,我必须要自救,哪怕疯狂一些。
李承乾耐心地等待着这位宦官到来。
当这位宦官提着盛装吃食的木盒进入正寝宫的时候,李承乾将匕首暗藏衣袖间。
当宦官低头摆放吃食的刹那,李承乾摒弃脑海中妇人之仁的思想影响,使用全身力气,狠狠地握住藏在衣袖间的匕首,说:“你到我跟前来!”
这个太监无信听到李承乾的话,不明所以,直到他看到太子左手上的钱时,目光骤然一亮,眼里充满了贪婪,急忙脸上露出讨好的微笑,放下手中食盒,来到李承乾跟前。
“跟孤玩个游戏,用双手捂住眼睛,平躺在地上,我然后在你肚子上坐一会儿,你做到了,我就把手里的一袋钱给你。”
听到李承乾的话,无信没怎么怀疑就答应了,在他看来,这钱赚得太简单了,他恨不得太子在他身上多踩几下,他拿钱才好受点。
而且,他觉得太子玩心大起,也没什么。
至于宫中传闻太子不好相处,那就是小孩子闹脾气,当不得真。
当然,太子手里的钱是真的,袋子鼓鼓的,初步猜测,这些钱至少抵得上他几年的俸禄了。
无信按照李承乾的话照做了,“太子殿下,可以了。”
“双手把眼睛捂上,要捂紧点。”李承乾边将左手的钱袋塞入怀里,边温和地提醒说。
“奴婢马上捂紧。”无信说完就捂住了眼睛。
李承乾坐在了无信肚子上,然后左手用劲捂住了无信捂住眼睛的手上,快狠准,拿起匕首,狠狠地插在无信脖子上。
鲜血喷涌,溅了李承乾一身。
无信当扬闷哼一声死亡。
拿开无信的双手,发现他双目紧闭。
将无信的眼睛合上,李承乾忍着心中因为第一次杀人的不适,用匕首将无信脖子的伤口处理一下,做成自杀抹脖子的样子。
接着,李承乾用自己身上穿着的衣服将匕首上的血迹擦干净,然后目光一狠,闪烁着择人而噬的光芒,用匕首在自己肚子上重重地捅了一下,忍着痛,又立即拔出再将匕首塞到无信右手中。
做完一切后,忍着剧痛,李承乾用力将案几踢翻,口中大喊道:“来人,有刺客!”
“青雀,孤都已经禁足了,你为何还要派人杀我?”李承乾竭力大声叫道,声音充满了气愤,感情极为充沛和真实。
说完,李承乾躺在了一片血泊中,直到外面有人慌张闯进,才闭眼昏了过去。
昏之前,他听到了其他宦官尖锐的声音,“快来人,太子殿下遇刺了——”
李泰,这一次我以身入局,我看你怎么破?
这一次,我的储君之位暂时应该可以保住了吧?
还有,魏徵,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