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各方反应,暗流汹涌

作品:《太上皇李世民竟谋反?幽禁五十载

    李世民正在埋头处理政务,全神贯注。


    只是,当他批阅其中的一份奏疏时,猛地站起,目光有些阴沉。


    奏疏上言山东大旱,有人借机生事,说是陛下无德方使山东有此之祸。


    李世民看完这份奏疏后,他知道有人想要借助山东大旱一事抹黑他。


    背后是谁,他心中大致已经有了方向。


    为此,他心中有些愤怒。


    这些武德旧臣,还有一些世家,他们究竟想要干什么?


    他们是在向朕表达不满吗?


    具体是谁,他并不清楚。


    这件事,他还会派人暗中查探。


    他绝不会放过幕后之人。


    想到这里,李世民目中寒光一闪。


    就在这时。


    王仁面露慌张,趋步赶来,跪在地上,急切地说道:“陛下,太子殿下在东宫遇刺,如今不省人事,或有性命之危......”


    “什么?”李世民心中一惊,脑海中猜测着是谁下的手,并开口问:“怎么回事?”


    王仁立即回道:“根据东宫伺候太子殿下的人所说,是一个叫无信的宦官所为,趁着太子殿下进食的时候,突然暴起,刺中太子腹部,然后,太子反扑,踢翻了放着食物的案几,接着,太子殿下倒地不起,而无信则是当扬畏罪自杀。”


    李世民听到王仁的话,脸顿时黑了下来。


    毕竟,他之前多次说过,在东宫有禁卫军在,李承乾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但现在,他被打脸了。


    一想到李承乾,李世民忽地想起了以前的一些回忆,心中有些不忍。


    “立即派御医去东宫诊治,必须救好太子。否则,朕拿他们是问。”李世民冷静地吩咐道。


    “奴婢遵旨。”王仁立即叩首应道。


    目送王仁离去后,李世民心中怒火喷涌,在东宫发生刺杀事件,这件事性质实在太过恶劣,“来人——”


    殿内阴影角落突然走出一个人,是丽竞门的成员。


    “李峰,去查,朕要知道刺杀的所有经过,记住,是所有。”李世民目光射出冷光,语气冰冷。


    “诺。”李峰躬身应了一声,便转身,匆匆离去。


    李世民这一次再次看向案几上堆放的奏疏时,已经没有心情再看。


    他的目光看向东宫的方向时,多了一些担忧。


    当然,他心中是无比愤怒的。


    刺杀高明,对谁最有利?


    莫非是青雀?


    可是,青雀至孝纯良,应该不是他。


    但如果高明死了,无疑对青雀最有利。


    想到此处,李世民心中多了一些怀疑,随后,他有些坐不住了,“来人——”


    这一次,从大殿外进来了一个身着盔甲、英武不凡之人。此人正是左卫府中郎将李君羡,目前掌管甘露殿宿卫。


    “参见陛下。”李君羡行礼道。


    “遵礼,明日寅时之前,朕要知道卫王近日所做的每一件事,还有他都见过了谁。”李世民面无表情地命令道。


    李君羡心中一惊。


    在他看来,陛下对卫王可是相当信任的。


    但现在因为太子遇刺一事,卫王被陛下怀疑了。


    想到太子被刺杀之事,李君羡认为具有动机的人,很大可能就是卫王。


    而也正因为如此,卫王被陛下所怀疑。


    一瞬间的光景,李君羡想到了这么多。


    “诺。”李君羡回道。


    而后,李君羡就匆匆走出甘露殿,然后带人离去了。


    甘露殿,此时,寂静一片,李世民徘徊在殿内,心中有些焦急。


    他在等东宫李承乾救治的消息。


    这群御医简直是废物,都过了这么久,竟然还没有消息传来。


    另一边。


    武德殿。


    李泰本已睡着了,但他被外面的巨大动静惊醒了。


    宫殿外到处是盔甲作响的声音,发生了什么?


    “来人,去外面打听一下发生了何事?”李泰对着门外吩咐道。


    在门外守着的太监无勇,一听卫王的吩咐,就连忙派人去外头打听。


    没过多久。


    无勇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面露喜色。


    如果太子死了,那么,他的主子就能成为储君了。


    到时候,他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有着各种好处。


    他立即在门外对李泰说道:“殿下,奴婢有事求见。”


    听到是无勇的话,李泰便直接让他进来了。


    一进门,无勇就立即关紧了门,趋步到李泰面前,躬身低头道:“殿下,奴婢已经打听到是东宫太子殿下今夜遇刺,如今已经不省人事,或挺不过今夜。”


    “什么?”李泰的眼睛瞪得滚圆。


    他没有为此而感到惊喜,而是觉得很恐慌。


    他的皇兄如果这个时候死了,那么,最有嫌疑的人肯定指向他。


    第一时间内,李泰就想到了这点。


    同时,他眉头紧皱。


    是李恪吗?


    如今的皇子中,除了他,就只有李恪受父皇宠爱了。


    如果不是他,还会是谁呢?


    李泰正在沉思间,不经意间看到无勇脸上的喜色时,怒道:“我皇兄遇刺,如今更是危在旦夕,你在笑什么?”


    无勇脸色一僵,连忙趴在地上磕头,“殿下饶命!”


    李泰见此,想到此人跟着自己很长时间了,心中一软,“自己掌嘴二十,跪坐门外候着。”


    无勇面如沮丧,但心中却是松了口气,按照李泰的话朝着自己嘴巴狠狠地甩了二十下,才退出屋子,然后跪在门外,低着头,目视地面。


    李泰在屋里徘徊,眉头紧锁。


    “究竟是谁要害我?”


    “简直可恶!”


    “父皇会不会怀疑是我派人刺杀皇兄?”


    “母后会不会认为我言而无信?”


    “如果让我查出来是谁做的,我绝饶不了他。”


    ......


    立政殿。


    从东宫回来后,长孙皇后一直郁郁寡欢,心中一直充满不安。


    正当她要歇息之时,她的贴身婢女突然闯进了她的寝宫。


    “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在东宫遇刺,如今不省人事,听御医们说,太子可能挺不过今晚了。”


    随着婢女话音刚落,长孙皇后面色煞白,整个人只觉天旋地转,几欲晕厥。


    长孙皇后紧紧地抓着婢女的手,面露恐慌,“这是怎么回事?我前脚才出东宫,后脚太子就出事,是谁下的手?”


    婢女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道:“皇后殿下......听东宫的人说......太子倒地不起之前曾提及了......卫王......如今,宫内到处在传是......卫王下的手。”


    “什么?”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长孙皇后面色极为难看。


    很快,长孙皇后冷静了下来,“不可能!青雀答应了我,他不可能这么做。很明显,是有人想要将此事栽赃到青雀头上,好渔翁得利。”


    长孙皇后脑海中闪过后宫的怀疑人选。


    忽然,她目光骤然大亮,目露寒光。“晴雪,立即去查一下,我想知道阴妃近日可有异动?”


    在长孙皇后看来,除了高明、青雀,最有这个动机的就是李佑的母妃阴妃。


    晴雪面露震惊,但她还是迅速压下心中的这种心绪,快速应道:“诺。”


    目送晴雪离去,长孙皇后看向东宫的方向,心中如绞痛一般。


    高明,都是母后的错!


    你可千万不要有事!


    想到这里,长孙皇后没了睡的心思,她开始双手合十默诵着经文为李承乾祈福。


    ......


    魏徵回到府中不久,就听到宫中传来的消息——‘太子遇刺,不省人事’,当即面色骤变。


    还没有歇息,转身就往皇宫的方向赶去。


    魏府中上下一片愁云惨淡。


    ......


    其他朝中文武百官听闻消息后,只觉风雨欲来,有些心惊肉跳。


    在他们看来,有动手动机的也就那几位。


    但也因为这样,他们也深感不安。


    他们许多人纷纷开始闭门谢客,就连原定于这几日举办的各种宴会,也都往后延期。


    在太子还没有脱离危险期间,他们可不想因为某些事情而被卷入这种皇子相争的事情中。


    当然,他们也派更多的人时刻关注东宫动静。


    一旦东宫太子就此死去,那么,大唐的天也就变了。


    当今陛下必然为此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多事之秋啊!不少人心中暗暗感叹道。


    同时,早就下注卫王的那些人,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他们恨死了那个下手刺杀太子的人,不断问候着这个人的祖宗十八代。


    他们也害怕是卫王这边的人动手,因为他们很可能会被牵连进去,要为太子被刺杀一事背锅。


    这一夜,有很多人因为太子李承乾遇刺一事失眠了。


    长安内外,暗流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