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十一章 无声之试

作品:《君侧红妆

    成为二公子书房的掌炭女官,沈舒意在一夜之间,便从王府下人鄙视链的最底端,跃升到了一个令人艳羡、也令人嫉妒的位置。


    她的床铺,不再是数十人一间的冰冷大通铺,而是在听雪院侧面一间小小的、独立的耳房里。房间虽小,却有窗,有桌,有独立的铺盖。


    前来领她“上任”的,是二公子身边的一等大丫鬟采薇。采薇神情冷淡,不似采月那般外露,却更显威严。


    “听雪院的规矩,只有一条,”采薇领着她,走在寂静无声的回廊上,声音压得极低,“那就是,没有规矩。”


    沈舒意闻言,心中一凛。


    只听采薇继续说道:“因为公子就是规矩。他喜静,你便不能发出半点多余的声响;他畏寒,你便要保证屋里的炭火,从早到晚,不能有片刻的温差;他看书时,你便要像空气一样,不能让他察觉到你的存在。在这里,做好你的事,比什么都重要。做得好,有你的福气;做不好,”她顿了顿,语气森然,“听雪院里,从来不留无用之人。”


    “是,奴婢记下了。”沈舒意恭敬地应道。


    她被领到了存放炭火与熏香的库房。这里的用度,与大厨房截然不同。乌黑发亮的,是被称为“银霜炭”的上等精炭,燃烧时无烟无味,价值千金。熏香,则是从宫中御赐的、由各种名贵香料制成的“内府合香”。


    沈舒意只看了一眼,便发现了问题。银霜炭虽好,但极易受潮,库房的通风却并不好。而那内府合香,气味醇厚,雍容华贵,却也过于浓烈,对一个肺部本就孱弱的病人来说,非但无益,反而是一种负担。


    她的新工作,开始了。


    第一日,当她捧着炭盆与香炉,踏入那间既是赵玦卧室,也是他常呆的书房时,还是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赵玦就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执一卷书,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墨尘则如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塑,侍立在不远处的阴影里。


    沈舒意屏住呼吸,用最轻柔的动作,将烧得恰到好处的银霜炭,添入兽首铜炉。她又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的、自己缝制的布包,将里面装着的、并非内府合香的粉末,小心地倒入香炉之中。


    那粉末,是她昨日连夜,向张嬷嬷讨要了库房里一些最寻常的、有安神润肺之效的药材边角料——如百合、麦冬、还有几片陈皮——亲手研磨而成的。


    她将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她知道赵玦在观察她,她便要让他看到,她的“价值”,远不止于一道开胃小食。


    一缕极淡、极清雅的香气,很快便在书房中,悄然弥漫开来。


    它不像内府合香那般霸道,而是像山间清晨的薄雾,带着草木的、干净的气息,若有似无,却能奇妙地,将那股浓郁的药味,冲淡了几分,让人闻之,心神都为之一清。


    赵玦翻动书页的手,有那么一刻,极轻微地停顿了一下。


    沈舒意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却不敢有半分松懈。她退到角落,垂手而立,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但她的眼睛,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个房间的一切。


    她看到了赵玦桌案上,堆放着的书册。没有诗词歌赋,全是《孙子兵法》、《六韬》之类的兵书,以及厚厚的、关于大燕开国史的《太祖实录》。


    她看到了他每隔半个时辰,便会停下来,轻轻地咳嗽几声,然后饮下一口温水。


    她看到了他与墨尘之间,那种无需言语的默契。一个眼神,墨尘便会为他递上需要的书卷;一个手势,墨尘便会为他关上透风的窗棱。


    沈舒意在心中,不断地完善着对这个男人的认知。他看似与世无争,实则胸有丘壑;他看似病弱不堪,实则意志坚韧。他是一个……比她想象中,更可怕,也更完美的合作对象。


    一天的时间,就在这种极致的安静与暗中的观察中,缓缓流逝。


    直到日落西山,金色的余晖为书房镀上了一层暖光。采薇前来提醒,该用晚膳了。


    沈舒意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准备退下。这是她上任的第一天,她没有犯任何错误。


    她躬身行礼,正准备悄无声息地退出书房。


    “等一下。”


    身后,传来了赵玦那清冷的声音。这是他今天,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沈舒意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缓缓转过身,重新跪下:“公子有何吩咐?”


    赵玦没有看她,目光依旧落在他手中的书卷上,仿佛只是在随口一提。


    “明日,”他淡淡地说道,“书房里,还用今日的香。”


    这句话,轻描淡写,不带任何褒奖。


    却像是一道天谕,让沈舒意那颗悬了一天的心,终于,重重地落回了实处。


    她成功了。


    她用自己的方式,通过了这场无声的、却也最严苛的考验。


    “是,奴婢遵命。”她俯下身,额头,深深地贴在了那冰冷、光滑的金砖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