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未来,血脉相残!(求数据)

作品:《大明:入狱后,朱棣怒夷孝儒十族

    朱棣继续翻看日记。


    “不知时势、不知人心、不知体恤百姓。”


    “这三点重大的错误,就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了咱的肩膀上。”


    “唉,咱自认就算比不上唐高汉祖,那也是千百年来的一位明君了。”


    “但在先生点明这些问题后,说实话,咱感觉自己无疑就是一个昏庸皇帝。”


    朱棣看到这里,心情也变得有些沉重。


    没想到父皇辛苦为大明的江山社稷建设一辈子,但迟暮之年却还背上了这样沉重的包袱。


    虽然他是有些地方做错了,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朱棣的眼中,单单建立大明这一件事情,自己的父皇就足以媲美唐宗宋祖。


    至于昏庸皇帝,那更是完全谈不上的。


    不过他也明白这是父皇的自嘲,心中更是对父皇的谦逊认错态度认可无比。


    与此同时,朱棣心中对于这位先生也更是敬重了。


    想要如此说服自己的老爹,这位先生不仅要有极大的格局、眼界,他的人格魅力也可见一斑!


    这样想着,他就继续往下看去。


    “咱也明白这些错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


    “听先生说完,虽然咱也试着想要去改动。”


    “但国策之事实在是过于重大,过程中有着各种的干扰和阻碍,让咱处处捉襟见肘,想尽了办法也难以短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


    “建业三十余年来,咱日夜操持,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已经快要到一个极限了。”


    “唉,终究是老了。”


    “咱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这一切,所以咱才在这里留下这份日记。”


    “老四,咱对你就一个要求。”


    “那就是先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想办法解决。”


    “但国策之事马虎不得,稍有差池便会影响咱大明的国运,所以过程之中遇到阻碍和困扰,你一定要去多多请教先生。”


    看到这里,哪怕是朱棣这个硬汉,眼眶也情不自禁地湿润了。


    看着他在这本日记中对着自己如此苦口婆心的交代,他的心中十分悲痛。


    即便是父皇那样的天骄人物,也终究还是躲不过时间和岁月。


    英雄暮年,让人不禁唏嘘!


    如今自己也即将称帝,不知几十年后自己掌控之下的大明又会是何种风光?


    看着陷入思索的朱棣,一旁的姚广孝瞬间看透了他的心思。


    察言观色,他这样的人那自然是不在话下。


    姚广孝立即开口道:“王爷英明神武,加上有着这本日记的帮助,大明必将在王爷的统治下创下盛世之景!”


    他这一嗓子也立马让朱棣回过了神来。


    朱棣死死握着手中的日记本,激动地身体微微颤动,看着眼前的灵牌大声道:


    “父皇您就放心吧,儿臣一定会听您的,竭尽全力去解决好这些问题。”


    “儿臣必将带领我大明,成为这天下共主!”


    稍稍平复了心情,朱棣就继续往下看去。


    “咱听完先生之言,回宫之后沉思良久,愈加深感先生之深谋远略。”


    “先生的诸多观点,清明透彻,直击痛处,实在是让咱佩服之至。”


    “故在有生之年,咱一定要向先生问尽一切疑问。”


    “仅仅隔了一天,咱就又去拜访先生了。”


    “而这一次,咱问的就是大明的将来!”


    看到这几句话,朱棣和姚广孝同时眼神一颤。


    断说未来,这是何等得虚无缥缈!


    要是放在平时,这样的言论必然会被当做是跳梁小丑的拙劣把戏。


    但在听了这位先生的话后,连朱元璋都已经彻底相信了他的通天本事!


    要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


    且身为帝王,他杀伐无数,对于神鬼之说更是不屑一顾。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在这位先生的影响下彻底改变了。


    想到这里,两人都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了万分好奇。


    “难不成这先生是位术士?”


    姚广孝双眼微眯,心中猜测道。


    他虽然深究帝王之道,但平时对于这术数一道也有着浅薄的了解。


    虽然他不太相信这些,但比如袁天罡、李淳风等人,他们能够在历史上千古留名,那自然是有些特殊的本事的。


    或许,这些占卜、测算之术都是真的?


    而这本日记之中的先生,就是一位集大成者?


    与此同时,


    朱棣想的却和姚广孝不一样。


    也不难猜想,或许自己会发动的这场靖难之役,或许就是这一次被父皇所知晓的!


    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