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军令状

作品:《九零:被瞧不起?呵呵我成功上岸

    郑荣吐出一口烟,目光重新落在报告上,手指敲击着沙发扶手。


    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冷静过后,李小南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她深吸口气,找补道:“郑县长,抱歉,我刚才确实有些失态,您是搞经济的高手,如果连您都没察觉,那说明这个问题,隐藏的太深了。”


    良久过后,郑荣抬手,掐灭了烟。


    “你说得对。”


    他声音沙哑,“这些年来,我们太注重表面数据,确实忽略了内在结构问题。”


    李小南微微一愣,说实话,郑荣能如此坦荡的承认错误,是她没想到的。


    郑荣站起身,走到窗边,“去年就有企业反映过,成本增加的问题,但我当时没留意。


    你也知道,那些企业的尿性,为了税收减免,什么事都干的出来,卖惨更是信手拈来。”


    狼来的故事,懂的都懂。


    他转过身,面色凝重:“你既然发现了问题,想必已经有了解决方案?说说吧。”


    李小南翻出,被压着的两份材料,“郑县,这是我曾提过的,关于泳装产业集群的构想,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临港有工业基础,为国外许多知名品牌代过工,是我们最宝贵的‘家底’。


    但这些工厂,就像蒙尘的珍珠,只要政府稍微帮扶,就会重新绽放光彩。”


    郑荣转过头,“继续走大柳乡的模式?”


    “对,”李小南激动的点头,“还要更进一步,整合两方资源,打造“广南制造”的金字招牌。


    由县政府牵头,联合龙头代工厂,成立“广南县泳装产业协会”,结束散兵游勇,恶性竞争的局面。”


    郑荣看着眼前这位,将‘野心’两个字写在脸上的女书记,心中一时百感交集,真是后生可畏啊!


    他坐回沙发,“李书记,过来找我,不只是汇报工作思路,这么简单吧?”


    “我需要您的支持。”李小南眼神坚定。


    “哦?”郑荣眉毛一挑,“怎么说?”


    李小南组织好语言,委婉道:“郑县长,在深入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制约临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见郑荣脸色还好,她继续道:“立承同志党性原则强,在过去维持临港稳定方面,功不可没。


    但面对新阶段、新局面,就需要更有闯劲儿的干部,扛起大旗。”


    李小南就差明着说,我看不上于立承。


    郑荣先是点头,逐渐也品到了味儿,心里忍不住抱怨,想换人,就直接说呗,用的着在这东扯西扯吗?还文绉绉的,铺垫一堆废话。


    于立承合适与否,暂且不论,在县级盘子上,动一个如此重要的位置,不是嘴皮子说说就可以的。


    “李书记,你看问题很准,干部队伍建设,这是个大课题啊!尤其事关经济重镇,更要慎之又慎。


    再说,立承同志没犯错误,这些年来,兢兢业业,临港也是平稳多年,若要贸然调整,起码得有让人服气的理由。”


    李小南垂眸,这个老狐狸,把广南经营的跟铁通一般,如今倒谈起‘服众’,真是件新鲜事。


    尽管心里明白,郑荣是想做交易,但用乡党委书记的位置,换常委席位,胃口这么大,也不怕被噎死。


    李小南摇头,“郑县长,我也不跟兜圈子,常委的盘子,是吴书记的权限,我确实给不出任何承诺。”


    她语气坦诚,可接下来的话,直指核心:“说回最根本的问题,泳装产业集群如果能干成,最大的受益者会是谁?”


    “是我吗?”李小南问道,随即又摇了摇头,“我主导,我攒功,这我不否认。


    但郑县长,我是广南人,做不了广南的行政主管,早晚会被调走,我只是想在走之前,为广南打造出健康的产业模式。”


    李小南的声音里,满是诚恳,又透着决绝。


    她将手中的方案,轻轻向前推了推。


    “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能给出的,全部诚意。如果连这件事,都要通过交换,才能推进……”


    她停顿住,目光毫不避让的看向郑荣,语气平静却分量十足,“那么,我也只能放弃了。”


    “但这个放弃,放弃的不只是我李小南的政绩,更是广南的未来。”


    郑荣脸上的势在必得,逐渐消失,他看向李小南,眼中闪过一丝波动。


    他摇了摇头,带着点自嘲,也带着点别的意味,捡起茶几上的烟盒,又磕出一支,深深吸了一口。


    “李小南,”他罕见地直呼其名,烟雾模糊了他的表情,“你这话……很厉害。”


    “把我将在这儿了。”他吐着烟圈,缓慢道:“用广南的未来将我的军,很好,你这阳谋,我接不住,也不能不接。”


    他弹了弹烟灰,将目光落回方案,手指在上面重重一敲。


    “我还没昏聩到,为了一点个人算计,就掐灭城市发展的机会,于立承的事,自有我来协调。


    这个产业集群,你放手去干!需要县里什么支持,我都尽量满足,但我只有一个要求。”


    他死死盯住李小南:“一年内,我要看到实效,泳装产业要成为广南拿的出手的名片,你能做到吗?”


    “好,”李小南颔首,眼神十分坚定,“就一年,做不到的话,我收拾东西滚蛋。”


    话说到这份上,也无需在迂回。


    李小南直言道:“既然立下军令状,我要人事权,临港街道党工委书记人选,我已经想好了,调石鹏乡的孙国华过来干一届。”


    “孙国华?!”


    郑荣惊呼,随即眉头拧紧,调个大老粗去搞经济?这不胡闹嘛!


    他孙国华要是会搞经济,石鹏乡至于穷成那样吗?


    他好心劝道:“那啥,李书记,你的决心我看见了,但咱们广南人才济济,孙国华的风格……不再考虑一下?”


    虽说是对赌协议,但他打心眼里希望,李小南能赢。


    李小南摇头,“多谢郑县的好意,但我意已决,就他吧!”


    于立承是会搞经济,有什么用?临港不也就那样嘛,乱七八糟的。


    她需要的,不是一把精细的手术刀,而是一把不管不顾的开山斧,彻底劈开一条路,确保政令畅通。


    至于经济操作,有她在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