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狠狠火了一把
作品:《九零:被瞧不起?呵呵我成功上岸》 张总略微颤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在偌大的会场响起。
“我很清楚,因为某个不诚信事件,让‘可持续材料’这个词,在此刻的会场里,蒙上了一些阴影。”
他越说、语气也越发平和,“所以,今天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我们研发的再生环保面料,更是一份‘透明的承诺’。”
张总示意工作人员播放PPT,与此同时,林妍也起身,将PPT同款纸质材料,分发给前排的几位重要采购商代表。
张总指向大屏幕,“大家请看,这里面,是我们产品从‘塑料瓶’到‘泳衣’的全过程,从实物证据到对应的检测报告,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能确保真实、可追溯。
我们广南泳装,欢迎任何形式的核实与监督。”
最后这句话,是上台前,李县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说的。
张总目光扫过台下,见李小南朝他比了个大拇指,更是信心倍增,底气十足。
他们这些证据材料,别说放在2003年,哪怕是二十年后,也算是先进、严谨的举证手段。
产品溯源,这种方式,极大冲击了在场采购商们的固有认知。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透明”的产品推介。
有人在认真翻看材料,有的则是拿起纤维样本,仔细捻搓,还有一些在交头接耳,脸上的怀疑,逐渐被好奇和严肃所取代。
接下来的演示,张总更是将“证据”,直接拍在众人脸上。
他没有空谈环保理念,而是用数据说话。
每吨再生纤维,所消耗的塑料瓶数量,严格的色牢度和抗氯性测试对比……每一项数据,都对应着清晰的报告编号,可供查询。
在答疑环节,面对几位大采购商提出的尖锐问题,张总也没有逃避,均是给出了合理解答。
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他谨遵李县的嘱咐,并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如实地说出困境。
他们的诚实、透明和专业,逐渐赢得了在场外商的青睐。
见时间差不多,张总做最后总结发言:“我们相信,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真诚与信任的基础上。
‘云雀’愿意成为,各位值得信赖的伙伴,共同推动环保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他话音落下,台下自发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很显然,广南的推介,十分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一炮成名。
郑老坐在李小南身侧,笑容满面地夸赞道:“很厉害,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
李小南微微颔首,“郑老,能有今天的成功,首先得感谢您,肯给我们机会。”
这话,她发自内心。
如果不是郑老担保,哪怕是取消推介环节,主办方也不会让名不经传的小企业上台,毕竟谁也承担不起,这未知的风险。
郑怀远摆了摆手,表情十分认真,“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们有好产品,我给机会才有用。”
李小南唇角勾起,微微低头,一脸受教了的表情。
推介结束后,广南泳装的名号,正式走上台前,走向国际。
云雀泳装先后跟欧洲知名运动品牌、德意志高端连锁百货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
他们看中的,不仅是云雀的产品,还有作为合作方,那尤为珍贵的诚信与透明。
走出洽谈室,张总长长舒了口气,刚刚他激动的,连手指都在发颤。
“李县,我们好像真做到了!”
“是啊,我们抓住了机遇。”
李小南也十分感叹,这一切,就跟做梦一样。
“张总,初步意向签订了,但后续的产品质量更加重要。
你要知道,这份信任,来之不易。”
说着话,李小南的神情,变得十分严肃,“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踩着同行的尸体,站稳的脚跟。
绿源的教训,我希望你能谨记。”
张总脸上的激动,稍稍收敛,他重重点头:“我明白,李县,您放心,‘绿源’是前车之鉴,我绝不会重蹈覆辙。
信任是我们最大的本钱,我不会让它砸在我手里。”
李小南闻言,神色缓和下来,“那就好,走吧,我们回去好好庆祝一下。”
一行人,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展位。
之前种种阴霾,一扫而空,广南泳装的展位前,竟开始聚集起闻讯而来的新采购商。
借着云雀的成名,广南泳装狠狠火了一把。
其他四家企业,多少都跟着沾到了光,订单接到手软,每个人脸上,都是红光满面。
李小南将方才跟张总强调的事,再次强调一遍后,就离开了展位,她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什么?”于立承惊呼出声:“您要招商化纤公司?”
李小南微微挑眉:“有什么问题吗?云雀的环保系列,需要大量、稳定的货源。
如果我们能招来,既可以保证货源稳定,又能确保面料质量,还能减少中间环节,不是两全其美吗?”
于立承揉了揉脑袋,他觉得李县想的过于乐观。
“李县,我的好县长,”他搓了搓手,组织着语言,委婉道:“您的想法非常好,从长远来看,也是正确的决定,但确实有困难啊!”
说着话,他掰着手指头数道:“第一,就是资金,您要知道,一个现代化的化纤企业,光是前期投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设备、厂房、技术,以咱们县目前的财政状况,恐怕很难支持。”
为了让李县尽快打消念头,于立承又道:“第二,就是技术门槛,再生纤维不是把塑料瓶融了拉丝就行,里面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要达到‘云雀’系列需求的那种品质,不是普通小公司能做出来的。
而掌握这种技术的大企业,眼光都高着呢!多半会选择交通便利、产业链更成熟的大城市落户,咱么广南,哪有优势啊!”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周期。”
于立承不愧是搞经济出身的,想问题条条框框,十分周全。
“李县,就算一切顺利,可从谈判、建厂、调试到稳定产出合格产品,没有一两年根本下不来,咱们哪等的了那么久!
我就跟您实话说了吧,当前的订单,还是得靠现在的供应链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