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大棚养殖
作品:《随身灵泉》 莫天扬离开精品果蔬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原本张学涛要送他,不过被莫天扬拒绝。
等走到青木轩所在街道,街灯已经亮了起来,在冬夜里晕开一团团昏黄的光,呵出的白气迅速消散在寒冷的空气中。
饭店后门处,赵兴胜正在指挥员工处理厨余,在看到远处带着口罩、帽子的莫天扬,立即迎了上来。
“晚上生意如何?”莫天扬低声问。
“爆满,胡亮、曹慧他们忙的连水都顾不上喝。”
“我让你办的事……”
赵兴胜点头:“按你说的,后厨所有角落都加了隐蔽摄像头,连冷藏库都没放过。贺总那边也打了招呼,他会派人暗中照应。”
莫天扬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这几天辛苦大家了。莫栓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要小心一点。”
就在他们交谈时,一辆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滑过街角。车内,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看想坐在副驾的托尼:“这个莫天扬不简单。”
托尼冷笑:“他在怎么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看样子等下他要回村,要不要趁着这个时候将他拿下……”
托尼眼眸闪烁了几下,“他哪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到现在或许只有他知道,不能打草惊蛇,一旦破坏了林少的计划,咱们可承担不起。”
---
天气越冷,风沙越大,这也让青木村这几日格外宁静,但这种宁静下却涌动着不安的暗流。莫天扬不断从胡标、曹勇他们哪里知道一些事情,村里偶尔会出现一些陌生的面孔,以收山货或者找人的名义在村里转悠。
“天扬,今天有人进山了。”
莫天扬微微一愣,他看向胡标,“什么人?”
胡标摇摇头,“是四五个青年,不过他们应该没有走的太深,也就是一个多小时就返回来。”
莫天扬皱了皱眉头,如果是春夏的话,他倒是不会多想,毕竟温室中的青木墨莓这几种他都说是从山里带出来,人们过去找寻也在情理之中,可现在山里的温度更低,他们金山……
“标叔,只要他们不踏进咱们院子,外头的事就随他们去。”
“天扬,今天我大哥他们特意跑了一趟,说起亮子在青木轩那边……”
“亮哥虽然读书不多,但在厨艺上确实有天赋。这几天青木轩全靠他和慧姐撑着,生意红火得很,忙得脚不沾地。回头您给睿伯他们带个话,让他们放心。”
这天清晨,莫天扬站在院外,目送凌飞的货柜车消失在村口拐角处。山间的晨雾还没完全散去。他刚转身要回屋,衣兜里的手机就震动起来。
“天扬,大喜事!莫栓那个王八蛋的配货车被人砸了!”电话那头,张学涛的声音激动得几乎要冲破听筒。
莫天扬唇角微扬,走到院角的石凳前坐下:“慢慢说,怎么回事?”
“完全按照你的计划来的!我故意放出风声,说被莫栓抢走了四个大客户,装出一副被迫放弃供货的样子。那几家酒店果然马上找上了莫栓,进了大批豆芽。结果熟客一尝就吃出味道不对,投诉电话都快打爆了!”
张学涛喘了口气,接着说:“最妙的是,其中有家酒店的老板特意从我这儿又进了一批豆芽做对比,这一比,莫栓掺假的事就彻底露馅了!”
“很好。”莫天扬抬眼望向远处青木山朦胧的轮廓,语气平静,“这才刚刚开始。”
挂断电话后,他静静地坐在石凳上。晨光透过薄雾洒在他身上,映出一张波澜不惊的脸。
果然如他所料,有了第一家站出来揭穿莫栓,很快就有了第二家、第三家。不过三天时间,整个浅驼镇都传遍了:莫栓供应的所谓“沙土豆芽”,竟然掺假严重!
这场风波愈演愈烈。曾经打着“沙土豆芽”旗号牟利的商户纷纷倒戈,把责任全都推到了莫栓头上。短短数日,风光了一个多月的莫栓就从人人追捧的“能人”,变成了过街老鼠。
几天后,张学涛又打来电话,这次语气中带着几分快意:“天扬,莫栓这次是真的完了!那些被他骗惨的人正在满大街找他,有好几家饭店因为用了掺假豆芽,被食客抵制得快要关门了。这要是被他们找到莫栓,不断条腿才怪!”
就在莫栓焦头烂额、四处躲债的同时,沛川市那间可以俯瞰全城夜景的豪华公寓内,林耀东敲打着桌面,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站在他对面的托尼将浅驼莫栓掺假豆芽的事情说给林耀东。“林少,莫栓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废物,他在青木轩那边失手不说,这现在又出了这一档子事情,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找他,他这颗棋子废了。”
“查出没有是怎么回事。”
“青木轩那边贺飞插手,而且莫天扬在店内安装了很多监控,其中隐蔽的监控不知道的多少,至于说豆芽掺假主要是莫栓太狠,一斤沙土豆芽中他敢掺半斤。有几家一直从张学涛哪里购买豆芽的饭店用了他的豆芽,马上就被熟客给吃出来。”
林耀东眼眸闪烁了几下,“这个莫栓不能废,他的确是一个废物,可他阴狠,做事不留余地,留下来还有用处,你让下面的人给那些找他的人通个话,这事情就过去了。”
“那青木轩……”
“莫天扬这个人不简单。”
他走到酒柜前,给自己倒了一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摇曳。
“既然暗的不行,那就换个方式。青木轩那边暂时不要动了,贺飞在浅驼镇确实有点根基,没必要正面冲突。”
“那您的意思是……”
“重点放在青木村。”林耀东抿了一口酒,眼神锐利,“莫天扬的根在那里,他所有的秘密都藏在他的院子。想办法将他的秘密挖出来。”
---
青木村里,新搭建的养殖暖棚。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调试保温设备,刚孵出来的小鸡仔在温暖的棚内叽叽喳喳地叫着。
“莫总,按这个温度控制,这批鸡仔的成活率肯定没问题。”一位穿着工装的中年技术员调试完设备,笑着对莫天扬说道。
“辛苦你们了,这下我们就放心了。”
“客气了。等开春天暖需要拆除的时候,您联系我们,我们再过来负责拆卸。”
“好。这边准备了午饭,吃了再走吧?”
“不了不了,我们还得赶去下一个安装点。”
送走技术人员,莫天扬独自走进暖棚。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伴随着叽叽喳喳的稚嫩叫声。他看着满地毛茸茸的鹅黄色小团子——刚出壳的小鸡、小鸭和小鹅正挤作一团,活泼地啄食着撒在地上的碎米,眼中不禁流露出期待的神色。
青木轩开业虽仅数日,但原先计划每日各供应十只鸡鸭鹅已远远不够。因禽肉品质出众,食客反响热烈,如今每日每种至少要消耗二十余只。照此推算,眼下这批两千只一类的禽苗,即便全部顺利养成,也仅够支撑三个多月。
“天扬,每一种都进了两千多只,是不是太冒进了?”曹勇看着满棚的幼雏,不无担忧。
莫天扬淡然一笑:“勇叔,青木轩现在每天每种都要消耗二十多只。这两千只就算全部养成,也就够三个多月。幼雏阶段虽然费心,等长到半大就好养多了。明年开春天暖后,就可以放到外面散养。”
“这么多能卖得完吗?客人总不能只点炖肉吧?”
“咱们养的禽肉味道确实好,很多桌都会重复加点。对了勇叔,养殖规模扩大,人手肯定不够,您看……”
“从你决定大规模养殖起,我们几个就一直在琢磨。照料这些小东西需要耐心细心,才能减少损耗。六千多只,至少需要十二三个人。我们初步在村里物色了十二个细心负责的,剩下的打算从秋天帮过工的外村人里选几个。”
“您安排就好。不过,如果只用外村人,村里难免会有闲话,这方面……”
“王喜山那批劳力现在都忙着种豆芽,看不上这活儿。而且养雏鸟既要耐心又能吃苦,村里符合条件的人确实不多。”
“外村人的住宿倒好解决,但每天往返……”
“都是周边村子的,不算远。我们打算只提供午饭,早晚让他们回家吃。”
莫天扬沉吟片刻:“这样吧,宏利、振南他们四个都有驾照,咱们购置一辆车专门接送,每月花费不大,也免得村里人说我们让工人起早贪黑。”
“买车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再说,冬天山里的青狼时常下山觅食,万一伤到人,我们也不好交代。”
“这倒是。招人的时候可以顺便问问,有没有人自己有驾照。如果有,宏利他们就不用天天接送了。”
“好,我留意一下。”
暖棚外,冬日的阳光洒在青木山上。莫天扬知道,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他更清楚,只有把产业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这场暗流涌动的博弈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