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建文朝开启,开条件吧~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朱元璋穿着藏青色常服,姿态放松地斜倚在铺着软垫的紫檀木太师椅上半眯着眼,指节有一下没一下地轻敲着扶手光滑如镜的硬木表面,发出轻微而规律的“笃笃”声。
朱高煦坐在下首锦墩上,眉飞色舞的表演刚刚收扬,暖阁里还残留着他绘声绘色描述朱棣“壮举”的余音。
“……他朱老四真这么说的?”
朱元璋的声音从鼻腔里懒洋洋地哼出来,尾音拖得有点长。
他老人家眼皮半掀着,从那细细的眼缝里射出的目光却带着一丝被极力收敛的满意,以及深藏其下、如同顽童般恶作剧得逞的促狭——朱老四被朱高煦这孙贼拿“好话”挤兑着,不得不倾全国之力去折腾那本劳什子大典,这扬面,想想就……咳咳!
他手指敲击扶手的节奏,微不可察地轻快了几分。
“昂~”
朱高煦坐在锦墩上,猛地一拍大腿,身体激动地前倾。
“皇爷爷您是没看到!老头子那架势!
在奉天殿上,穿着龙袍,直接对着满朝文武吼出来的!
‘往后一年内’,他拍着御案,‘朝中大小事儿都他娘的给《洪武大典》让路!
户部!银子敞开给!工部!人手不足自己去禁军挑人!调兵搬书都使得!
谁敢拖沓半分,误了咱爹,咱大明朝太祖爷的大事,朕扒了他的皮!’那声音震得殿梁都在抖!
当真是……威武!霸气!”
朱高煦唾沫横飞地演绎着,心里嘀咕:老头子这不能一直坑,偶尔在亲爷爷面前帮他垫垫台阶、贴点金,也算是咱这当儿子的……嗯,迟来的孝心吧?
“哼!”
朱元璋鼻腔里重重哼出一声,那丝隐藏的促狭似乎消散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点微不可察的缓和?
他那略显刻薄的嘴角似乎向上牵扯了极其细微的一毫米,脸上原本绷紧的肌肉线条也仿佛松弛了那么一丝丝;
但开口的语气,依旧是那股子万年不变的嫌弃。
“还算懂事……没白瞎咱跑那一趟给他撑腰。”
他评价了一句,眼皮又耷拉了下去:“你小子汇报完了?”
“呃……”朱高煦像被按了暂停键,脸上的生动表情瞬间收起,赶紧挺直腰背,规规矩矩坐好,“完了,皇爷爷。”
“那你还赖在这儿做什么?”朱元璋抬起眼皮,那眼神就跟撵苍蝇似的。
“等咱请你吃饭?御膳房今天可没预备你的份!”
朱高煦:( ̄ー ̄;)……
得!这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过河拆桥的祖传绝技算是刻进老朱家骨子里了!
……源头就在眼前这位亲爷爷这儿!
“……”
“其实还有一件事,孙儿想向皇爷爷禀报。”
朱元璋:(¬_¬)???
“……说。”
“建文朝开了。”
朱元璋:(ー_ー)!!
建文朝……开了?!
意思是朱高煦这孙贼可以带着人去建文朝咯?!
“哦?”
朱元璋的身体姿势依旧没变,只是那半眯着的眼睛,蓦的完全睁开,如同沉睡的猛兽倏然苏醒。
他坐直了身体,目光锐利如锥,瞬间锁定了朱高煦。
“完了?就完了?!”
他的语气陡然从慵懒变得急促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还有一丝隐藏至深的期盼!
“这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几分,带着毫不掩饰的责备。
“你怎么现在才告诉咱?!那边是建文哪一年?!!”
语气陡然从先前的慵懒随意,变得急促、严厉,甚至隐约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激动。
在那激动之下,仿佛还涌动着一种被深深压抑、如同火山熔岩般滚烫的期盼!
这才是他老人家关心的核心!
时间!最关键的时间!建文朝的具体年号和时间点!这直接决定了……他心头最痛的那根刺——他的小十二,湘王朱柏的命运齿轮已经转到何处!
如果……如果老天开眼,那边的时间线是在建文元年那该死的四月十三日之前!
在朱允炆那孽障还没发下那道逼死亲叔叔的混账诏书之前!
那他朱元璋!
只需……亲自踏进建文朝的奉天殿!往那龙椅旁一站!
他倒要看看,满朝文武,谁还敢拿他朱元璋的儿子当待宰的牲畜逼迫!谁还敢!
他!誓要护住他的小十二!
朱高煦心里明镜似的,自家爷爷这骤然紧张急促起来的语气,九成九是想到湘王朱柏了!
他赶紧解释道:
“孙儿绝对不敢拖延!
这通往建文朝也才刚开启没一会儿。
孙儿可是一眼没敢多看,立刻马不停蹄就跑来跟您老人家禀报了!生怕耽误了爷爷您的大事!”
朱高煦还真没说谎,通往建文朝的传送门确实是刚刚才开启的……
就在朱老四下朝之后,系统突然提示——洪武朝和永乐朝的国力提升数值达标,建文朝传送门已开启。
朱高煦在听到系统的提示声之后自己都吓了一大跳,随即便二话不说赶紧跑来洪武朝向自家亲爷爷禀报这件事。
嗯…建文朝传送门开启的事情他连朱老四都还没告诉,怕的就是……
“具体建文朝那边是何年月孙儿也不知道,因为孙儿还没过去过。”
“哦?”
朱元璋的眼神稍微缓和了一瞬,但依旧锐利如鹰隼。
“那你为何不自己先过去看看?”
他重新靠回椅背,姿态恢复了几分散漫,但探究的视线如芒在背。
以你小子这一身武艺,单枪匹马去一趟建文朝再全身而退……对于你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吧?”
朱元璋的语气平淡无波,脸上更是看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孙儿不敢,建文一朝事关重大。
乃是皇爷爷您亲自定下的大明法统延续之一!
未经您老圣裁,孙儿岂敢擅专?
这去与不去,何时去,何人同去,一切还得等候皇爷爷您的万全旨意!”
朱高煦这话半真半假,既是表忠心,也是把自己的小心思藏在了冠冕堂皇之下……
“呵~”朱元璋嗤笑一声,眼神带着洞悉一切的了然。
“你倒比你老子滑头……嘴巴倒是甜得很。”
他老人家停顿了一下,话锋一转。
“行了,少耍心眼子。你是怕咱过去早了,生出让朱允炆那小子滚蛋,把你大伯接过去坐那建文朝龙椅的心思吧?”
“嘿嘿~”
朱高煦被戳中心事,也不尴尬,咧嘴嘿嘿一笑:“皇爷爷圣明!不过也不全是这个……”
“哦?”朱元璋挑眉,等着他的下文。
“还有……”朱高煦深吸一口气,决定直奔主题,“孙儿想向皇爷爷您……求一样东西。”
朱高煦看着自家亲爷爷的眼睛,“想借您老人家藏在这深宫里的……那支暗卫的信物一用。”
这是朱高煦此行的真正目的!
有了这支隐秘力量的信物,他才能在建文朝快速行动,掌控情报脉络,甚至……帮那边的燕王朱棣铺平靖难的道路!
暗卫信物!
这四个字如同投入寒潭的石子,在安静的暖阁里激起无声的涟漪。
朱元璋面上依旧平静得像一潭深不见底、连风都吹不皱的古井之水,仿佛这石破天惊的请求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波澜不惊。
朱元璋沉默了,指节敲击扶手的声音“笃笃笃”地响着,如同无形的鼓点敲在朱高煦心头。
暖阁里的空气仿佛凝固成了铅块,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角落。
朱高煦能感觉到朱元璋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在他脸上来回扫视,带着冰冷的审视……
“东西……”朱元璋缓缓开口,语调平直,“咱不能给你。”
朱高煦:(ー_ー;)!!!
不等朱高煦说点什么,朱元璋下一句话直接让他心头一沉……
“不过,”朱元璋话锋一转,眼神里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锐意,“咱倒是不介意亲自……陪你走一趟建文朝。”
朱高煦:(ー_ー)!!
这个答案并不是朱高煦想听到的。
“啊?!”朱高煦猛地抬头,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措手不及,“皇爷爷……您……您要亲自过去?!”
朱元璋看着他震惊的表情,嘴角勾起一抹老谋深算的笑意:“怎么?不乐意?嫌咱碍事?”
朱高煦哪里敢说“不乐意”,但朱元璋这个表态,瞬间印证了他最坏的猜想:
自家爷爷不仅铁了心要去!而且绝不是去当个观光客或者旁观者!
他老人家这是要去夺权!要去掌控建文朝最核心的权力中枢——那座象征最高权力的深宫大内!
他不愿意借出那支“暗卫”的信物,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打算亲自执掌!
唯有他朱元璋亲临,那支只认他一人指令的隐秘力量才能如臂使指,爆发出最大威力!
而他亲临建文朝的核心目标,恐怕绝不仅仅是为了救回可怜的十二叔朱柏那么简单!
看他老人家这架势……分明是起了心思要把东宫里的好大伯朱标,打包塞过去当皇帝的心思!
否则……朱元璋在听到朱高煦的请求后,就应该直接将暗卫的信物交给他了。
朱高煦:( ̄ー ̄)……心塞!无比的心塞!
“皇爷爷……”
朱高煦决定试探一下爷爷的底线,他硬着头皮,声音都带上了一点干涩。
“您老该不会真打算把大伯他……送去建文朝当皇帝吧?”
朱元璋看着朱高煦那瞬息万变、欲言又止的憋屈表情,心中了然,故意慢悠悠地添了一把火,语气带着一种理所当然的规划:
“有何不可?反正咱的标儿……”
朱元璋指了指东宫方向。
朱元璋看着朱高煦那瞬息万变、如同打翻了调味罐般复杂难言的表情,心中了然于胸。
他老人家故意慢悠悠地、不疾不徐地给朱高煦那已经熊熊燃烧的焦虑小火苗上,添了一大瓢滚烫的油:
“有何不可?”
朱元璋的语气理所当然,带着一种指点江山的气势。
“反正咱的标儿……”
朱元璋故意顿了顿,抬起下巴朝东宫的方向轻轻一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正在处理公务的太子朱标。
“……早晚都是要坐上这个位置的。”
宽厚的似是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手掌,在身侧宽大的太师椅扶手上用力地拍了两下,铿锵有声。
“让他去建文朝那边,提前拿那个位子练练手,熟悉熟悉当皇帝的章程流程,体会一下个中滋味,有何不好?”
朱元璋的眼神带着一种审视和教导的意味,嘴角那抹笑意更深,带着明显的引导性。
“让他去坐一坐,也好让你那在北平整天琢磨着舞刀弄枪的朱老四看看……”
朱元璋刻意点名了建文朝的燕王朱棣。
“让他亲眼看看,在他老子我心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名正言顺的储君风范!让你那不成器的老头子开开眼!明白自个儿的斤两和本分!”
轰——!!!
这话如同炸雷般在朱高煦耳边响起!
果然……老爷子竟然真打了这个主意!
他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可是皇爷爷!”
“您这洪武朝怎么办?
大伯他一走,您这偌大的洪武朝江山,将来要留给谁继承啊?!”
朱高煦几乎是吼出来的,他脑子里差点就冲口而出那句要命的“建文朝那边的燕王朱棣怎么办!”……
好在他残存的理智在最后关头死死扼住了这条滑向深渊的想法。
这可是超级禁忌话题,绝不能说出口!
只能用洪武朝自身的传承“威胁”来试图阻止。
可朱元璋就像是没听懂朱高煦这孙贼的话外之音一般,故意摆出一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的洒脱模样,大手一挥道:
“没事儿~”
朱元璋老神在在,语气笃定。
“先让你大伯过去历练个一年半载!等他在建文朝那边坐稳了龙椅,皇帝的气度和手段都练得像模像样了……”
朱元璋锐利的眼神如同飞刀般剜了一眼朱高煦。
“……咱这边洪武朝的朝堂……”
朱元璋手指虚点,如同点在无形的棋盘上。
“也正好趁着他不在的空档,大刀阔斧地梳理梳理!
把该收拾的骄兵悍将、尾巴太长的勋贵、还有那些自以为是、整天想跟咱抬杠的刺头言官……统统该敲打的敲打,该收拾的都收拾利索!
清除隐患,培植心腹,把根基给咱扎牢!把该铺的路都铺平整喽!”
说着,朱元璋脸上的皱纹似乎都舒展开来,露出一丝运筹帷幄的神往笑容和赤裸裸的精打细算。
“那时候……”他老人家轻轻一拍扶手,“咱再把你大伯从那建文朝叫回来!风风光光的回来!把他放在这个……”
朱元璋又拍了拍洪武朝的龙椅扶手,“……这个金灿灿,坐得安稳无比再也没刺儿头敢扎他的洪武大位上!
安安稳稳地,把这份正正经经的太祖基业,交到他手上!这才是万全之道!”
朱元璋的指节重新在扶手上敲击起来,这一次节奏轻快而富有韵律,带着主人极其满意的心情。
“然后嘛……”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像春水漾开,更像一只刚偷到一大窝鸡仔、心满意足的狡黠老狐狸。
“等标儿在洪武朝正位九五之后……”他眼中精光四射,充满了对另一种可能性的兴奋规划,“咱就亲自带着咱嫡亲嫡亲的好大孙!雄英小子!”
“咱爷孙俩过去建文朝那边!到了那边……”
朱元璋眼中的光芒几乎成了实质,他越说越兴奋,思路无比清晰。
“咱要在那边,倾囊相授帝王心术!
手把手地调教咱大孙!
给他最好的环境!给他最高的起点!
让他近距离看着他爷爷我是如何处理国政、驾驭群臣、掌控天下的!
让他耳濡目染,提前学!放心学!”
朱元璋的声音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咱要在建文朝那边,好好教教咱大孙签御批的手腕!”
朱高煦:(???;) ……
什么建文朝?!
什么靖难?!
全成了朱标父子的练级扬了?!后备皇帝培训实验基地实锤!
自家爷爷这算盘珠子都快崩到他脸上了。
计划得太完美了!
洪武朝给朱标最终登基正位。
建文朝?直接定位成“太孙培养实践基地”!
让朱雄英在那边的环境里,接受大明太祖和的顶级帝王亲传教学?
那建文朝原本的皇帝朱允炆以及……燕王朱棣……
老爷子这算盘打得精!打得狠!打得天衣无缝!
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得都快从亲爷爷那张嘴里蹦出来砸他脸上了!
计划完美得让人后背发凉!完美到要彻底抹平建文朝和永乐朝本该存在的历史鸿沟!
朱高煦只觉得一股寒气直冲脑门,一股巨大的为永乐朝自家老头子和建文朝燕王朱棣同仇敌忾的不忿和恐惧瞬间攥紧了他的心脏!
绝对不行!!!
煌煌大明十六朝,其他地方任由爷爷插足他朱高煦都不在乎!
唯有建文、永乐这两朝,绝不能按照这个剧本走下去!
建文朝是靖难的源头!
是自家老头子破茧化龙的起点!
是成就永乐大帝的基石!
如果被爷爷强势插手,变成了大伯父子的后花园、太孙的培养皿……
就这么说吧,燕王朱棣起兵“清君侧,靖国难”始于建文元年七月初五;
彼时的建文帝刚做了一年零两个月不到的皇帝。
(朱元璋死于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即1398年6月24日;
而朱老四起兵发生在1399年8月6日。)
也就是说朱元璋如果动了让好大伯朱标去建文朝当皇帝的念头,并执意亲自过去安排的话……
他老人家有80%的概率会遭遇到建文朝那边的燕王朱棣造反,然后顺手就将那个不听话的四儿子给料理了!
当然,想来那边的燕王朱棣死应该是不会死,但发生了这样的事……
那让他将情何以堪?!
他会变成什么?
一个在父亲压迫下毫无挣扎机会、彻底沦为历史笑柄的笑料?
一个连造反资格都被亲爹摁死的可怜虫?
建文朝那边的燕王朱棣怕是得恨死他朱高煦了,连带着建文朝那边的“建文煦”也一并被他家亲老子给恨上,再然后……
想到这里,朱高煦顿感一阵恶寒,暗自下定决心绝对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个扬面光是想象就让朱高煦头皮发麻!
他猛地吸了一口气,眼中瞬间划过一丝前所未有的决绝和一丝丝……心疼(得花大价钱了)!
不能再被爷爷牵着鼻子走了!必须掌握主动!哪怕出血!
他抬起头,眼神直勾勾地刺向坐在太师椅上、嘴角噙着一丝似笑非笑意、正用审视玩味的目光看着他的朱元璋:
“皇爷爷,开条件吧!”
他的声音清晰稳定,如同宣示誓言般在安静的暖阁中响起。
朱元璋眉头微挑:(???)~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斩钉截铁地说道:
“建文朝,孙儿替那边的老头子(指建文朝的燕王朱棣)要了!”
朱元璋:?乛?乛?~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他掷地有声:
“您老人家有什么要求,只管吩咐!”
他豁出去了:
“只要孙儿能办到!”
他几乎在咬牙:
“只要孙儿能拿得出手!”
他拼了:
“只要……孙儿能从永乐那边挖得动、弄得到手的东西!”
他最后重重承诺:
“孙儿绝无二话!上刀山!下火海!一定给您老人家办得漂漂亮亮!”
朱元璋坐在宽大的紫檀木太师椅里,背对着窗外春日里柔和的光线,脸上半明半暗。
当朱高煦那带着孤注一掷决绝的、几乎是吼出来的“开条件吧!”
在暖阁中炸响时,朱元璋脸上那原本带着几分戏谑和玩味的神情愈发浓重。
他老人家的目光终于再次落在了朱高煦的脸上。
那目光沉重如铅,平静如渊。
一秒。
两秒。
三秒。
如同一个纪元般漫长……
摸着良心说,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没准备将好大儿朱标送去建文朝当皇帝历练;
他老人家之所以这么说,无非就是想着从朱高煦身上再榨出点油水……你看~
(σ≧?▽?≦?)σ这孙贼上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