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朱元璋:此乃天命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方孝儒:“成王安在(建文帝在哪)?”


    朱棣:‘彼已无所踪(原文本是‘彼自焚死’,但此时的建文帝已被朱元璋罚去做了和尚,皇宫也没起火;


    加之朱棣进太庙之前建文帝已被拖走,他并不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所以才会说——他已经不知所踪了。)


    方孝儒:“何不立成王之子(为何不立建文帝的儿子为下一任君主)?”


    朱棣:“国赖长君(大明需要成年的君主)。”


    方孝儒:“何不立成王之弟(那为什么不立建文帝的弟弟)?”


    朱棣:“此孤家事!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这是我的家事!昭告天下的诏书,非你方孝儒起草不可)。”


    方孝儒:“死即死耳,诏不可草(玛德死就死吧,诏书我方孝儒就是不写)!”


    “方孝孺!”


    朱棣彻底被激怒了,被一个阶下囚如此顶撞的愤怒瞬间冲垮了理智!


    他猛地站起身,指着方孝孺,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和身体的剧痛而剧烈颤抖,甚至有些破音:“汝独不畏九族之诛乎?!(你难道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便诛十族!”


    方孝孺须发皆张,浑浊的老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芒,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奉天殿。


    “又待如何?!”


    ……


    轰——!!!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在奉天殿内炸响,隔着厚重的殿门都能被外面的人听得清清楚楚。


    和建文煦一起跟着自家亲爷爷来到奉天殿外的朱高煦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会正好撞上这历史性的一刻——方孝儒自请诛十族!


    虽说这时间比朱高煦认知中的稍稍提前了一点……


    (方孝儒在朱棣打入应天府当天被下狱,直到第三天被从牢里提出来命其起草诏书,方孝儒宁死不从触怒朱棣之后才被凌迟而死。)


    但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老父亲都亲口说要把那个位置传给他了,朱棣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提前做好准备。


    所以刚被下狱不久的方孝儒又被朱棣急匆匆的从牢里提了出来,而这历史性的一幕也得以提前上演。


    如果朱高煦没记错的话,那里面那位燕王朱棣接下来要说的一句话应该是……


    “善!!”朱棣双目赤红,如同受伤的野兽般咆哮起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扭曲变形。


    “当夷尔十族!!”


    他猛地挥手,对着殿门口的丘福吼道:“丘福!速牵出!并齐泰、黄子澄等,磔于市!


    (好,那就诛你十族!


    丘福,拉下去,与齐泰、黄子澄一并凌迟处死!)”


    “末将遵命!”


    丘福也被这杀气腾腾的命令震得心头一凛,连忙应声,带着两名亲兵上前就要架起方孝孺。


    “哈哈哈!!”


    方孝孺仰天大笑,笑声中充满了悲愤和决绝。


    “燕逆贼臣,觊窃神器!


    天厌之!殛毙于行潦!


    老夫魂归九泉,必俟汝于黄泉之下!呜呼哀哉!”


    (燕王朱棣你这个造反的逆贼!竟敢窥伺和篡夺天子之位!


    老天爷都厌弃你!想让你横死在臭水沟里!


    老夫死后魂归地府,一定会在黄泉路上等着找你算账!)


    听到朱棣说出“诛十族”这句话的朱元璋脚步顿住了,看向朱高煦的目光中多出一丝耐人寻味之意。


    朱元璋:(¬_¬)… 你老子还没当上皇帝就这么凶残,那真要让他把这位置坐稳了还得了?!


    朱高煦(永乐煦):( ̄ー ̄)… 你以为老头子这是随了谁啊,爷爷?


    【内心OS:您老当年杀功臣的时候,也没见手软啊……】


    建文煦:O(≧▽≦)O 帅啊,老头子!对付那姓方的就得这么整~


    【内心OS:诛十族?!听着就带劲!老头子威武!】


    “方孝孺此人……在你们那边名声如何?都做过些什么?”


    朱高煦立刻会意,压低声音,语速飞快但清晰无比地回道:


    “回皇爷爷,方孝孺此人,在洪武朝末年被建文提拔为翰林侍讲、文学博士,深受建文倚重。


    建文削藩的诸多诏令,皆出自其手笔,言辞激烈,多有构陷藩王之词;


    湘王朱柏被逼自焚一事,其虽非主谋,但其在朝中推波助澜,口诛笔伐,难辞其咎(指湘王朱柏获恶谥‘戾’一事)……”


    朱元璋眼神微凝,一丝寒光闪过,但随即恢复平静。他微微颔首,心中已然有数。


    方孝孺此人,骨头硬,有风骨,但过于迂腐,且在建文削藩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不过骨头硬的人,用好了,也是一把利剑,尤其……是用来慑服人心。


    朱元璋:(ー`′ー)骨头硬?哼……


    他老人家倒要看看,方孝孺的骨头,在他朱元璋面前……


    还能不能硬得起来?!


    三个人怀揣着三种不同的心情,不约而同的驻足在奉天殿紧闭的殿门前。


    emmm……


    主要是作为亲爷爷的朱元璋不走了,他俩也不好越过这位定海神针般的老爷子跑过去把门推开不是?


    但他们仨不上去推门,不代表里面的人不会把门拉开,毕竟还有一位“自请”诛十族的方孝孺方大家要被拖去和齐泰、黄子澄团聚呢……


    吱——


    奉天殿的大门刚一打开,正带人拉着方孝孺往外拖的丘福正好和这爷孙仨撞了一个照面。


    丘福:∑(??д??lll)?!!


    论看到两个近乎一模一样的朱高煦对丘福造成的冲击力有多大?


    当然最大的不是这个,而是……


    丘福:Σ(?д?|||)??我尼玛太祖爷啊啊啊啊!!!


    (丘福在至正十五年,也就是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第二年就投军,加入的是当时还是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的部队;


    明朝建立后(1368年),丘福凭借开国时期的军功,在洪武朝担任了 **燕山中护卫千户的职务;


    1370年大封功臣时丘福获封明威将军(正四品武职),这种封赏通常由皇帝亲自授予;


    《明太祖实录》记载1389年朱元璋召见北平卫所将领,丘福作为干户应在列;


    综上所述,丘福是见过朱元璋的。)


    丘福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音抖得不成样子:


    “末……末将丘福……参……参见……太……太祖高皇帝!”


    他身后的亲兵也吓得魂飞魄散,跟着跪倒。


    殿内,朱棣听到“太祖高皇帝”,如同被雷劈中,猛地从放在龙椅下首位置的椅子上(没敢坐龙椅)弹起。


    “爹……我爹到了?!!”


    他看清门外的朱元璋,以及他身后那两个……


    穿着常服、气质冷峻的朱高煦;


    穿着染血战甲、一脸兴奋的建文煦。


    朱棣:Σ(っ °Д °;)っ卧槽,真来了?!


    emmm……也不知道老父亲在殿外站了多久,他刚刚说的那些话……他老人家又听了多少?


    ……


    整个奉天殿,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原本垂头丧气、心如死灰的建文旧臣——景清、练子宁、卓敬、陈迪……等等等等。


    他们的目光在触及那个身影的刹那,如同被磁石牢牢吸住!


    轰——!!!


    巨大的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一种绝处逢生的狂喜,如同海啸般瞬间席卷了他们的灵魂!


    太祖爷?!


    洪武大帝?!


    朱元璋?!


    他……他老人家……没死?!


    他……他回来了?!


    景清:(⊙?⊙)!!!


    “太……太祖高皇帝!太祖高皇帝显圣了!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他以为朱元璋是来拨乱反正,拯救建文帝的。


    (景清,建文朝任御史大夫,朱棣即位后他假意归顺,后试图行刺朱棣,事败后被处以“磔刑”(肢解),并被“族诛”,甚至牵连家乡,史称“瓜蔓抄”。)


    练子宁:(°Д°≡°Д°)!!!


    “太祖爷!您要为成王陛下做主啊!燕王……燕王他……”


    他以为救星来了!


    (建文帝重臣,因痛斥朱棣篡位,被朱棣下令割舌,随后处以磔刑,家族被株连,姻亲也多受牵连而死。)


    卓敬、陈迪等建文旧臣,无不激动得浑身颤抖,老泪纵横!


    他们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纷纷挣扎着跪倒,或叩首,或高呼……


    声音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对太祖的无限期盼:


    “太祖高皇帝显灵啦!!!”


    “太祖爷!您要为成王陛下做主啊!!”


    “太祖爷!燕王他……”


    一时间,殿内充满了建文旧臣们激动、悲愤、充满希望的哭喊声;


    他们以为,太祖的归来,意味着建文帝的回归,意味着燕王篡位的终结……


    被架着的方孝孺,原本闭目待死,心如死灰。


    可丘福的突然松手和那声石破天惊的“太祖高皇帝”,却如同惊雷般在他耳边炸响……


    他猛地睁开眼!


    当他的目光,越过跪地颤抖的丘福,看清门外逆光而立的那个身影时……


    轰——


    方孝孺只觉得脑海中如同引爆了一颗惊雷,震得他魂飞魄散!


    太祖爷?!


    洪武大帝?!


    朱元璋?!


    那张脸!那身影!那睥睨天下的气势!


    和他记忆中在洪武朝堂上远远瞻仰过的开国太祖,一模一样!


    太祖显圣?!


    洪武大帝……从……从陵寝里出来了?!


    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瞬间冲垮了方孝孺所有的绝望;


    他浑浊的老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


    身体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激动而剧烈颤抖起来……他张着嘴,想要呼喊,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只能死死地盯着那个身影,心中狂呼:


    太祖爷!


    您终于回来了!


    您是为陛下(建文帝)回来的!


    是为拨乱反正回来的!


    大明……有救了!


    ……可惜,他们从一开始就想错了朱元璋出现在这儿的目的……


    ……


    朱元璋面无表情,迈步踏入奉天殿,朱高煦和建文煦紧随其后。


    殿内站在朱棣一方的文武百官们看清朱元璋面容后……


    瞬间如同泥塑木雕,一个个脸色煞白,噤若寒蝉……巨大的恐惧弥漫开来。


    朱元璋目光扫过激动颤抖的方孝孺,扫过跪地抖若筛糠的丘福……


    最后牢牢钉在四儿子朱棣身上。


    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


    “老四。”


    “诛十族?”


    “杀性……忒重了些。”


    这句话如同重锤,让朱棣心头一凛!


    但其中蕴含的并非斥责,而是一种训诫和提醒……


    朱元璋不再看他,目光转向跪在地上、老泪纵横的方孝孺。


    他的声音依旧低沉,却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对其风骨的认可。


    “方孝孺。”


    “骨头挺硬,是条……汉子。”


    方孝孺浑身剧震,激动得泣不成声:


    “臣……臣方孝孺……叩见……太祖高皇帝!


    臣……臣有负圣恩啊……”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转向朱棣。


    他老人家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和一种“为父替你立威”的强势:


    “退下,站着听。”


    六个字,平淡却威严!


    不是“滚下来跪着”,而是“退下站着听”!


    这既是对朱棣的训诫和压制,又保留了他作为即将继位者的基本体面;


    更是向所有人宣告:朱棣,是他朱元璋的儿子,是受他教导的继承人。


    朱棣浑身猛地一僵,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老父亲在为我撑腰”的明悟。


    他不敢有丝毫犹豫,立刻快步走了下来,垂手躬身站到朱元璋身侧稍后的位置;


    那姿态恭敬无比,如同聆听圣训的太子。


    朱棣的身体虽然因为激动和敬畏而微微颤抖,但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底气。


    巨大的反差让整个奉天殿陷入死寂。


    所有建文旧臣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


    莫非……


    太祖爷……不是来惩戒燕王的?!


    他…他是来……支持燕王的?!


    不少建文朝臣脸上的狂喜瞬间化为死灰,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绝望;


    他们一个个浑身一软,瘫倒在地,如同被抽走了所有力气, 目瞪口呆,心如死灰……


    刚刚燃起的最后希望……破灭了!


    ……


    “方孝孺。”


    “抬起头来。”


    “看着咱。”


    方孝孺下意识地抬起头,迎上朱元璋那双深不见底、冰冷刺骨的眼睛……


    一股寒意瞬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咱命你起草诏书,昭告天下——燕王朱棣,乃是咱洪武皇帝朱元璋亲定的继位之人!


    此乃……天命!”


    轰——


    方孝孺如遭雷击!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瞬间攫住了他!


    太祖爷……亲定朱棣为继位之人?!


    此乃天命?!


    这四个字,如同九天惊雷,在方孝孺的脑海中疯狂炸响,瞬间击碎了他心中那坚不可摧的道德壁垒。


    他之所以宁死不屈,之所以视朱棣为乱臣贼子,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坚信朱棣是篡位!


    是违背了太祖遗志!


    是违背了君臣大义!


    是违背了……天命!


    他方孝孺,身为建文重臣,饱读圣贤书,骨子里刻着的是“忠君”二字!


    他忠于的是建文帝朱允炆,更是忠于太祖朱元璋传下来的皇位正统……


    他宁死也要维护的,是这份他认定的“正统”和“大义”!


    然而!


    此刻!


    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


    正是开国太祖朱元璋本人!


    是亲手打下这大明江山、制定《皇明祖训》、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洪武大帝!


    他亲口宣布——朱棣是他亲定的继位之人!


    ……此乃天命!!!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他方孝孺所坚持的“正统”,他所效忠的建文帝朱允炆……


    其合法性,在太祖亲口认证的“天命”面前,轰然崩塌!


    他所有的道德制高点,他所有的宁死不屈的理由,他所有的“忠臣不事二主”的信念……在这一刻,被朱元璋这短短的几句话,彻底瓦解。


    朱棣……不是篡位者!


    他是太祖亲定的继承人!


    是……天命所归!


    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信仰崩塌感瞬间淹没了方孝孺。


    他感觉自己坚守了一生的信念,如同沙堡般在太祖的言语下轰然倒塌。


    他所有的愤怒、所有的屈辱、所有的宁死不屈……在这一刻,都失去了根基。


    变得如此的可笑,如此的……苍白无力!


    他张着嘴,想要反驳,想要质问,却发现自己连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在太祖朱元璋亲口认证的“天命”面前,他所有的辩驳都显得如此无力!如此……大逆不道!


    然而……


    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冰冷、残酷、不带一丝感情,却蕴含着足以冻结灵魂的杀意:


    “若不从,咱……亲自诛你十族!”


    这六个字,如同九幽地狱吹来的寒风,瞬间冻结了方孝孺所有的热血和愤怒。


    诛十族?!


    太祖爷……亲自……诛我十族?!


    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将他彻底淹没。


    他毫不怀疑,眼前这位开国太祖,这位以铁血手段扫平天下的洪武大帝……


    绝对说得出,做得到!


    而且会比朱棣做得更彻底!更残酷!更不留余地!


    ……信仰崩塌!


    道德根基瓦解!!


    再加上……灭顶之灾的恐惧!!!


    三重打击之下,方孝孺那根宁折不弯的骨头,终于……彻底弯了!


    噗通——


    一声闷响!


    方孝孺再也支撑不住,额头重重砸在冰冷的地上!


    他的身体剧烈颤抖着,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恐惧、绝望和……一种被彻底抽空了灵魂的虚弱:


    “臣……臣……遵旨!”


    “臣……愿为……燕王殿下……起草诏书!”


    巨大的屈辱感依旧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信仰崩塌后的茫然和无力。


    在朱元璋那如同天威般的绝对威压和亲口认证的“天命”面前,他不得不从……


    朱元璋面无表情,微微颔首。


    他目光扫过殿内噤若寒蝉、尤其是那些变得面如死灰、浑身颤抖的建文朝臣们,声音如同最终的审判,带着无上威严和为新君铺路的深意:


    “都听清楚了?


    这大明这天……未变!”


    乾坤已定,燕王朱棣乃咱亲定的继位之人!


    尔等当尽心辅佐,恪守臣节,以安天下。


    若有心怀叵测,阳奉阴违者……


    咱……定不轻饶!”


    无形的帝王威压如同山岳倾轧而来,瞬间笼罩了整个奉天殿。


    几乎所有文武官员,无论燕军将领还是建文旧臣,全都在同一时刻跪倒在地。


    卓敬、陈迪等人:(′-﹏-`;)……


    他们脸色惨白如纸,眼神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骇和一种被彻底剥夺了精神支柱的虚无感;


    一个个匍匐在地,额头紧贴地面,仿佛要将自己整个埋进金砖里,躲避那无处不在、令人窒息的天威。


    太祖的每一句话都如同烙印,深深烙在他们的灵魂深处,让他们生不出一丝反抗的念头。


    丘福等燕军将领:(⊙?⊙)!!!


    他们虽然跪着,但心中却涌动着劫后余生的狂喜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底气。


    太祖爷亲自定鼎!


    燕王殿下…不,应该是陛下!


    陛下的皇位必将稳如泰山!


    他们这些追随者,也必将飞黄腾达!


    巨大的兴奋让他们身体微微颤抖,但头颅却垂得更低,姿态更加恭敬虔诚……


    死寂,令人窒息的死寂……


    仿佛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


    “臣等……”


    一个嘶哑、颤抖、却带着无比敬畏的声音,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是景清,他用尽全身力气,从喉咙深处挤出声音。


    “谨遵太祖圣谕!”


    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如同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臣等……谨遵圣谕!”


    最终,所有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山呼海啸般的洪流,如同惊雷般在奉天殿的穹顶下炸响;


    又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在雕梁画栋间猛烈回荡、撞击。


    “臣等,谨遵圣谕!”


    “臣等,谨遵圣谕!!”


    “臣等!谨遵圣谕!!!”


    这声音,不再仅仅是恐惧的臣服,更夹杂着一种被强行灌输、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天命”认知所带来的巨大震撼和灵魂深处的战栗……


    他们跪拜的,不仅是朱元璋这个人,更是他所代表的、无可违逆的“天命”。


    所有人都明白了……


    天,真的变了!


    新君已定,是太祖爷亲定!


    任何质疑,任何异动,都将在大明开国太祖爷——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雷霆之怒和煌煌天命面前……被碾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