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大宗正,屠龙宝刀
作品:《大明:五煦之力,你拿什么挡?》 (*σ′?`)σ我朱棣——就是天命~”
刚踏出奉天殿的朱高煦乍一听到朱棣喊出这句话,脸色顿时变得怪异无比。
“……皇爷爷,您知道什么是灭霸吗?”
“什么灭霸?”
“一个狠人,最喜欢的口头禅就是——我,就是天命……”
朱元璋:(¬_¬)…这刚从奉天殿出来就迫不及待的编排起你老子了?
可惜朱元璋不知道在后世对父亲的称呼可以用一个“爸”字来概括,而灭霸的谐音就是……
“……咱累了,你先把咱送回去吧。”
“好嘞~”
……
将自家亲爷爷送回洪武朝之后,朱高煦独自回到了永乐朝。
这刚一回来,就被自家亲娘徐皇后叫去了坤宁宫用膳。
时值傍晚,坤宁宫内烛火通明,气氛温馨。
一张精致的紫檀木圆桌上,摆放着几样精致的菜肴。
徐皇后端坐主位,脸上带着慈爱的笑容;
朱高炽坐在她左侧,正慢条斯理地用着羹汤,姿态敦厚;
赵王朱高燧坐在右侧,少年心性,正兴致勃勃地夹着一块炙羊肉。
刚踏入坤宁宫的朱高煦:(ー`′ー)…今天人那么齐,却唯独缺了朱老四不在饭桌上……
看来这是有事要和他这个做儿子的说但又拉不下这个脸面,所以让老母亲来充当传话筒啊~
“老二”
徐皇后放下银箸,目光柔和地落在朱高煦身上。
“快过来坐,今日的鹿筋炖得软烂,你多吃些。”
“好嘞,娘~”
朱高煦不动声色的坐过去,顺手夹了一筷子鹿筋塞进嘴里。
“娘的手艺还是这个?????>ω<)?,比儿子养在府里的那些厨子做的可口百倍。”
“喜欢就多吃点。”
“老二啊~你爹他今日与娘商议过了……”
她
徐皇后顿了顿,声音清晰而温和。
“明日大朝会,他要会为你和老三封王;
所以明天你就别到处乱跑了,记得早些起身,穿戴整齐些去参加早朝……”
朱高煦闻言后: (⊙_⊙)?!!
封王……汉王?!
大可不必!!!
汉王什么的他上辈子已经当得够够的了,如今重活一世再听自家老头子要给自己封王……
朱高煦十动然拒,并开始在心里思索起该用什么样的理由推脱掉这个亲王之位……一个大胆的计划瞬间成型。
晚膳结束,朱高煦匆匆向徐皇后和两位兄弟告辞,离开了坤宁宫。
夜色深沉,宫灯在甬道上投下摇曳的光影;
朱高煦并未走向宫门,而是七拐八绕来到一处僻静的宫苑角落。
心念一动!
嗡——
熟悉传送门再度开启。
下一刻,朱高煦的身影消失在永乐二年的夜色中。
……
洪武十五年,乾清宫偏殿。
朱元璋正坐在灯下,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
烛火跳跃,映照着他冷峻而威严的侧脸。
殿内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忽然,朱元璋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头也不抬,声音平淡无波:“你这孙贼怎么又回来了?!”
朱高煦上前一步,脸上露出一丝惯有的嬉皮笑脸之色:“皇爷爷,孙儿此来,是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言简意赅。
“明日,我家老头子他要在朝会上正式册封孙儿为汉王了……”
朱高煦说道。
朱元璋挑了挑眉:
“汉王?咱知道了……
怎么,嫌王位低了?还是嫌封地远了?”
“那倒没有,孙儿主要是上辈子已经当了一回汉王,这辈子不想再重走老路了…嘿嘿~”
朱元璋: →_→……
“亲王都不想当…那你小子想当什么……莫非是打算一步到位,抢了你老子的龙椅,自个儿当皇帝?”
“哪能啊皇爷爷,孙儿不是早就和您老说过了么,孙儿这辈子不想当皇帝了。”
朱高煦不屑的撇了撇嘴,两手一摊故作无赖装。
“您说这皇帝一天天起得比鸡早,睡的比狗晚;
两眼一睁就要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里面大半还都是那些穷酸腐儒因为某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上奏的无用文章……”
朱元璋:(ー ー゛)……
忽然就觉得这奏折是半点都批不下去了肿么办?
“所以像当皇帝这种苦活累活还是留给我家老头子和好大哥吧,我朱高煦就……免了吧~”
朱元璋眉毛挑动的更厉害了:“那你这是……?”
朱高煦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坚定。
“孙儿恳请皇爷爷,赐孙儿——大宗正之职!”
朱元璋闻言后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
“……永乐朝的大宗正?行,咱这就……”
“皇爷爷您老等一下,孙儿所求非寻常大宗正!”
“……哦?”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无形的威压弥漫开来。
“非寻常?那你想要什么?”
朱高煦迎着朱元璋锐利如刀的目光,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孙儿恳请皇爷爷,赐孙儿……总管大明所有朝代,凡朱明子孙,上至天子,下至黎庶,皆受其节制、训导、纠察之大宗正!”
朱高煦内心OS:当汉王免谈,但当个大明大宗正还是阔以滴,毕竟……
当皇帝哪有管皇帝来得爽~
……
轰——!!!
此言一出,饶是以朱元璋的定力,瞳孔也骤然收缩!
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总管大明所有朝代?!
凡朱明子孙,上至天子,下至黎庶,皆受其节制?!
这……这哪里是大宗正?!
这简直是……太上皇权!
是凌驾于所有后世大明皇帝之上的无上权柄!
朱元璋的目光变得无比深邃,如同寒潭古井,死死地钉在朱高煦脸上。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可怕:
“总管咱大明的所有朝代,节制天子?
朱高煦……你好大的口气!
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朱高煦毫无惧色,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火焰:
“孙儿知道!这意味着责任!
意味着孙儿将成为您意志的延伸!成为悬挂在所有后世不肖子孙头顶的……最锋利的那把利剑!”
他向前一步,声音激昂。
“皇爷爷!您开创大明,筚路蓝缕,何其艰难!
您定下《皇明祖训》,为的是江山永固,子孙贤明!
然后世子孙,未必皆如您所愿!
昏聩者有之,暴虐者有之,荒淫无道者有之!
若无人制约,任其胡为,则大明江山危矣!祖宗基业危矣!”
朱元璋:?_?……
首先,《皇明祖训》这玩意儿他老人家如今还没整出来呢,朱高煦这孙贼竟然拿这玩意来说事?!
其次……
“怎么,咱大明后面的皇帝里出了许多不成器的?!”
朱高煦:(°ー°〃)!!!
emmm……自家亲爷爷是懂得抓重点的,但这事显然不适合在这时拿出来说。
“这个不重要!”
朱高煦大手一挥,好似这样就能抹去自家爷爷充满探寻的目光:“皇爷爷,您老先听孙儿说完……”
“孙儿所求,非为私欲!
乃为大明千秋万代!”
朱高煦语气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孙儿愿以己身,承您之志,行您之威!
替您看住这大明的天!
看住这朱家的子孙!无论他是亲王、郡王,还是……皇帝!”
“凡有祸乱朝纲,败坏江山者……”
朱高煦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带着森然寒意。
“无论其身份为何,孙儿身为总管大明后世朝代之大宗正,皆可依据国法——节制!训导!纠察!
若其冥顽不灵,孙儿……有权废立!”
“废立?!”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案,霍然起身!
巨大的威压如同山岳般倾轧而下!
“朱高煦!你竟敢言废立天子?!
你……你欲效王莽、曹操乎?!”
面对朱元璋滔天的怒火和威压,朱高煦却挺直了脊梁,目光灼灼:
“皇爷爷息怒,孙儿不敢效仿奸佞!
孙儿所为,只为大明!
只为祖宗基业!
废立,乃不得已之最后手段!
是悬于后世昏君头顶的利刃!
使其不敢肆意妄为!
使其时刻谨记——太祖高皇帝,犹在俯瞰咱大明江山!
犹有……大宗正代行天罚!”
说到此处,朱高煦顿了顿,声音低沉而充满力量。
“皇爷爷,您赋予孙儿此权,非为孙儿个人,乃为大明江山永固!
毕竟您老人家也不愿看到,您开创的煌煌伟业,毁于后世不肖子孙之手吧……皇爷爷?”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烛火噼啪作响,映照着朱元璋阴晴不定的脸色。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朱高煦。
他看到了无边的野心,看到了滔天的权欲,但更深处……
他老人家看到了这孙贼对大明江山那份近乎偏执的责任感,看到了他对自己绝对权威的尊崇和利用,这小子……
是想成为他朱元璋意志在时间长河中的化身!
成为所有后世朱家皇帝头上……那道无形的枷锁!
制约皇权!
废立天子!
这……这简直是亘古未有之权柄!
……风险巨大啊~
稍有不慎,朱高煦本人就可能成为最大的乱源!
甚至……颠覆大明!
然而朱元璋扪心自问,他难道不担心后世子孙吗?
他制定分封藩王,不就是为了制约后世可能出现的昏君吗?
只是朱老四用行动向他老人家证明了藩王制约,效果有限,且易生内乱。
若有一个……超然物外,只忠于他朱元璋意志,手握废立之权的“大宗正”呢?
这个念头,如同魔鬼的诱惑,在朱元璋心中滋生。
良久……良久……
朱元璋缓缓坐回龙椅,脸上的怒容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复杂神色。
他重新提起朱笔,铺开那张空白的、盖有洪武朝玉玺印鉴的空白圣旨。
笔尖悬停片刻,最终……落笔!
笔走龙蛇!力透纸背!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雷霆万钧之力!
片刻后,朱元璋放下笔,拿起圣旨,吹了吹未干的墨迹,又重新盖了大印。
他没有立刻递给朱高煦,而是目光如电,再次锁定他:
“朱高煦!”
“此权柄重逾泰山,凶险更甚!”
“你……可敢接?!”
“可敢向咱保证,绝不滥用此权,谋取私利?!
绝不因私废公,祸乱朝纲?!
一切所为,只为大明江山!
只为……咱汉家的天下?!”
朱高煦单膝跪地,右手抚心,声音斩钉截铁,如同宣誓:
“皇爷爷,孙儿朱高煦在此立誓!”
“此生此身,只为大明!只为祖训!”
“若违此誓,天诛地灭!神魂俱灭!永世不得超生!”
“请皇爷爷……赐旨!”
朱元璋深深地看着他,仿佛要将他的灵魂看穿……
最终,他将圣旨缓缓递出。
“拿去吧。”
“记住你的誓言。”
“此权非你一人之权,乃咱……赋予监察后世之权!”
“此剑……”朱元璋目光扫过御案旁悬挂的洪武朝尚方宝剑,“……亦非你一人之剑,乃咱……悬于后世昏君头顶之剑!”
“你……好自为之吧。”
“皇爷爷,麻烦您再等一下!”
朱高煦伸出尔康手,朱元璋刚低下的脑袋不得不再次抬起。
“又怎么了?!”
“孙儿觉得尚方宝剑不符合孙儿的气质……能改成屠龙宝刀不?”
朱高旭:(σ≧?▽?≦?)σ~
朱元璋:……(?益?) !!!
“你给咱…滚!!!”
……
第二天一早,奉天殿早朝。
朱老四高坐龙椅,冕旒垂珠,衮服煌煌,帝威赫赫;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肃立无声。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哥仨亦在班列之首。
朱老四的目光扫过殿内,声音洪亮,带着帝王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本来他这次是想连好大儿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也一并册封的,可偏偏老父亲在此前说了:
朱高炽这身肥膘一天减不下去,他的太子之位就一天坐不上。
不得已,朱老四只得先把朱高煦和朱高燧的亲王之位给册封了;
至于朱高炽……
这太子之位经老父亲的口,已板上钉钉是好大儿的了,问题就在于好大儿何时才能坐上去……
朱老四:(? ?皿?) 玛德!明天就派纪纲盯着好大儿朱高炽减肥!
……
“朕,承太祖高皇帝之志,奉天靖难,清君侧,安社稷,幸得天命眷顾,登临大宝,已逾二载。”
“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文武同心,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今有皇次子高煦,自幼随朕征伐,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北平守城,血战白沟,奇袭大宁,直捣应天……皆有殊勋!”
“其忠勇刚毅,深肖朕躬!”
“为彰其功,慰将士之心,固大明国本……”
“朕,决意……”
朱老四顿了顿,目光落在朱高煦身上的目光那叫一个又爱又恨;
他骤然提高了声音:
“册封皇次子朱高煦,为——汉王!”
“赐金册、金宝,封地……云南!”
“望尔恪守臣节,忠君体国,永为大明藩屏!”
“汉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殿内响起整齐的恭贺声。
百官脸上带着应有的恭谨,但眼神深处,并无太多波澜;
汉王之位,早已是朝野共识,只待今日正式册封。
礼部尚书捧着诏书,迈步出列,准备宣读正式的册封诏书。
就在此时!
“且慢!”
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突兀地响起,打断了这庄重的仪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朱高煦并未如常理般跪地谢恩,反而挺直了腰背,脸上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玩味的笑容!
他缓缓抬起手,从怀中……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卷轴!
那卷轴的样式……
古朴、厚重,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沧桑感和令人心悸的威压!
更重要的是,那卷轴上隐隐散发出的气息,与数日前在奉天殿内,那位“显圣”的洪武大帝所带来的威压……如出一辙!
百官:(⊙?⊙)!!!
又是圣旨?!太祖爷的圣旨?!
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所有人都想起了数日前那扬颠覆认知的“显圣”事件……
太祖爷不仅没死,还亲自出面为陛下定鼎;
如今,这位汉王殿下,竟然又拿出了一道圣旨……
他想干什么?!
老四的脸色,在看到那卷圣旨的瞬间,猛地阴沉下来;
一股怒火夹杂着强烈的不安瞬间升腾:
这个逆子!他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
朱高煦无视了老父亲那几乎要杀人的目光,也无视了满殿文武惊疑不定的眼神。
他缓缓展开手中的圣旨,朗声念道,声音清晰地响彻整个奉天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开篇六个字,如同定身咒!瞬间让整个奉天殿再次陷入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朱高煦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
“朕膺天命,抚驭寰宇,宗庙社稷,所系至重。
然,朕虑后世子孙,或有昏聩暴虐,不遵祖训,祸乱朝纲,败坏江山者。
为保朱明社稷永固,祖宗法度长存,
今特命皇孙高煦,为大明宗人府——总管大明后世诸朝之大宗正!
掌皇族宗室事务,纠察不法,整肃纲纪!
凡朱明子孙,上至天子,下至黎庶,无论亲疏远近,爵位高低,皆受其节制、训导、纠察!
凡后世之君,若有违逆祖训,昏聩失德,祸国殃民者,大宗正可依国法行训导、谏诤之责!
若其冥顽不灵,怙恶不悛,危及社稷根本,大宗正……
有权召集宗室元老、勋贵重臣,议其罪责,行……废立之事!
赐‘屠龙宝刀’一柄,代天巡狩,监察诸朝,以彰天威!
此权柄,源自朕躬,上承天命,下应民心!
后世子孙,见刀如见朕!
尔其钦哉!毋负朕望!”
……
如果说之前百官只是惊骇于太祖爷他老人家竟会让朱高煦担任大宗正,那么此刻……
当“总管大明后世诸朝”、“凡朱明子孙,上至天子……皆受其节制、训导、纠察!”、“行废立之事!”……
这些字眼如同九天惊雷般炸响时,整个奉天殿……
彻底陷入了无边的死寂和惶恐之中!
百官:(°Д°≡°Д°)!!!
上……上至天子?!
废立?!
这,这……太祖爷这是要干什么?!
朱高煦他,他这还不成了所有后世皇帝的……太上皇了?!
朱棣:(▼皿▼#)!!!
逆子!逆子啊!!!
老父亲!
老父亲竟然给了这逆子……废立天子之权?!
这样一来岂不是连他朱老四……还有他的后世子孙……都要受这逆子的节制?!
这……这……